述評 河套連港深 共建創科新未來

2023-09-17 01:44:16 字數 1765 閱讀 8749

中新社香港9月16日電 題:述評:河套連港深 共建創科新未來。

中新社記者 劉大煒。

提起「河套」,很多人可能首先會想到位於黃河的河套平原。但從字面上看,「河套」是指河流彎曲圍成大半個圈的河道。在北方地區,河套平原由黃河及其岔流沖積而成,水土豐饒。而在南海之濱,香港與深圳交界處的另乙個「河套」,因歷史機緣誕生,現已成為港深兩地創科合作的土壤。

資料圖為俯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無人機**)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

港深河套地區又稱「落馬洲河套地區」。觀察這裡的發展歷史,能明顯看出港深兩地合作的歷史程序。這一地區的形成始於港深兩地共同開展河流防洪排澇工程。此後,深圳、香港兩地之間的經濟合作關係日益密切,這片區域也成為港深協同創新的「橋頭堡」。2023年,港深雙方達成合作協議,在落馬洲共同發展創新科技園。於是,港深河套地區逐漸從最初0.87平方公里的河中島嶼,發展為約4平方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並形成「一區兩園」格局。

河套地區的逐步發展不僅是面積上的擴大演變,也體現出產業的跨境布局發展。」在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看來,這種跨境布局既包括人力、資本、物品、訊息、資料等要素的跨境便利化流動,也包括兩地在機制協調和體制創新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入。

資料圖為市民走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 中新社發 王東元 攝。

河套合作區地理位置突出,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特色平台,這裡的發展一直備受矚目。而日前《河套港深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下稱「《河套規劃》」)的發布,更為港深兩地未來創科發展與合作注入新動能。

當前,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已是全球各地推動發展的重要渠道,香港也不例外。2023年,香港特區**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其中明確提出要「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推動香港成為全球重要的創科中心。

對香港而言,攜手深圳是開啟發展創科的突破口和融入大灣區的路徑之一。的確,香港與深圳科技創新合作具有天然互補效應。香港的優勢在於科研能力,但在科研成果的落地上有所欠缺,須與內地協同才可以啟用創科全鏈條發展。而以科技起家的深圳,憑藉著成熟的產業鏈優勢、強大的創新應用轉化能力,可以承擔起成果孵化的職責。

資料圖為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區內,國際量子研究院技術人員在稀釋製冷機旁工作。 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

為使港深兩地的協同合作更加順暢,《河套規劃》聚焦「一區兩園」模式,圍繞**、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要素的跨境便利流動明確了一系列安排。例如在**跨境流動方面,提出到2023年完成皇崗口岸的重建,重建後的口岸將實施「一地兩檢」,大大縮短「通關」時間,便利科研人員在港深兩地工作、生活。

方舟認為,促進港深兩個園區的要素便利化流動是實現河套地區更好發展的必由之路。在打通這些要素的便利化流動後,還可以將河套、落馬洲管制站和特區**著力推進建設的「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整合成「大河套」區域,建立乙個管理機構實施統一管理。同時,港深兩地園區也可以進一步打通管理模式和產業布局合作,爭取同乙個產業專案可以跨境布局。

如果我們以策略性的眼光來用心謀劃河套這『一區兩園』,那麼這裡一定能成為『一國兩制』新實踐的示範區和香港創新科技產業的重要引擎。」方舟說。誠如斯言,當前發展的藍圖已經繪就,相信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會有更大作為,推動兩地共建創科新未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