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 畫家王老先生的教學之道,學生趙小娃的成長之路

2023-09-14 15:19:08 字數 1765 閱讀 7139

從前,有乙個地方叫做婆縣,這裡自古以來就以產鴨而聞名。周邊的山村到處都是大肥鴨,自由自在地奔跑著。在山野中,有一位姓王的畫家,他的丹青技藝精湛,但他的獨門絕技是畫鴨。在他的畫筆下,乙隻只鴨子栩栩如生,姿態各異,觀者無不為之驚嘆。

王老先生的名氣逐漸傳開,於是有許多人前來拜師學藝。他並不吝嗇自己的技藝,只要看到有天賦的學生,他都會收為徒弟。某年初春,他面臨了一樁麻煩事:一位名叫趙的富商想讓他的兒子學畫,而趙家與王老先生有交情,他無法拒絕。

雖然他收下了趙小娃為徒,但他並不太喜歡這個富家子弟。他覺得這些富家子弟嬌生慣養,不願吃苦,能在繪畫方面取得何等成就?但他也不願意毫無禮數地趕人走,所以想出了乙個巧妙的辦法。他召見趙小娃,對他說:「既然你已經成了我的徒弟,就必須按照我的規矩認真學畫。每隔三個月,我會進行一次考核。如果你的畫作不令我滿意,我將不得不請你離開。」

趙小娃對此充耳不聞,毫不在意地答應了。然而,他沒想到的是,王老先生的教學方法是極為獨特的。他從不主動上課,而是要求學生自己去田野間觀察鴨子的姿態和行為,只有在遇到問題需要向他請教時,他才會仔細講解。這需要學生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

趙小娃並沒有理解這一點,他高興地認為不用上課,可以自由玩耍。他整天在鄉野間遊玩,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但在不知不覺中,三個月過去了。

有一天,趙小娃正要出門,看到王老先生正在檢查一位師兄的畫作。他悄悄躲在一旁觀察,試圖了解滿足王老先生的要求需要怎樣的畫作。王老先生對著桌上的畫搖頭嘆氣,說:「你畫的這些鴨子,雖然形態正確,但缺乏靈氣,看上去呆呆的。這種水平的畫作,隨便找個農夫也能畫得出,真是浪費了在我門下學畫的時間。從明天起,你最好另謀他路,不要再浪費時間了。」

趙小娃聽了心頭一震,他明白如果被請離師門,將會面臨著家庭的責備。於是他急忙找到了乙個辦法。他走到王老先生面前,說:「先生,您要求畫出生動活潑、寫實的鴨子,我細心思考後,認為春天裡鴨子在山野中奔跑,難以捕捉其形態。因此,我的畫中只有山野,沒有鴨子。」

這個解釋讓王老先生感到有些無奈,但也理解趙小娃的苦衷。他笑著點點頭,表示可以繼續留下。然而,他警告趙小娃說,這種方法只能使用一次,下次考核時,畫中必須出現清晰的鴨子。

趙小娃感到松了口氣,以為自己聰明地躲過了難關。但他沒有想到,下次考核要來得很快,他卻沒有著手學習如何畫鴨子。他的惰性再次佔據了上風,每天只是遊玩,直到考核前一天才開始學習。他發現學畫並不容易,連續畫了半個月,卻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考核的日子臨近,趙小娃陷入了絕望。他無法找到應對的辦法。然後,在考核前一夜,他的住處竟然發生了火災,慶幸的是大家及時撲滅了火,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

這一事件引起了王老先生的注意,他召見了趙小娃,問:「火災中,你的畫作是否也被燒毀了?」 趙小娃拿出一幅畫,說:「幸好我把這幅畫救了出來。」

王老先生看了看趙小娃被燻黑的臉,開啟畫卷,然後忍不住笑了:「你的畫作在火中烤熟了嗎?」 原來,這幅畫上

只有山水和植物,而鴨子卻被畫得模糊不清。

趙小娃有些尷尬,他承認自己在火災中燻糊塗了。然而,王老先生並沒有責怪他,反而讚賞他的堅持。他說:「你還是關心畫畫,不然不會在火場中救出這幅畫作。這是好的開端。」 然後,王老先生轉身離開了。

趙小娃感到松了口氣,他決心認真學習。從此以後,他每天早出晚歸,仔細觀察山野中的鴨子,努力描繪它們的神態和特點。雖然剛開始困難重重,但他終於在三個月後交上了一幅令王老先生滿意的畫作。這次,他真正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以及付出努力的價值。

民間故事 靈異的石屋

很久很久以前,在乙個遙遠的村莊裡,有一座孤零零的石屋。這座石屋被傳說籠罩著神秘的氣息,有人說它是一座鬼屋,也有人說它受到了詛咒。但無論怎樣,村里的老百姓都敬而遠之,不敢輕易靠近。有一天,乙個名叫小明的勇敢的年輕人來到村子,他聽說了這個故事,出於好奇,決定去探索這座石屋的秘密。他帶上了村里最勇敢的獵人...

民間故事 魚竿的魔力

在乙個偏僻的小村莊裡,生活著乙個年輕而貧窮的小夥子,名叫李明。他過著樸實而辛苦的日子,每天都靠打零工來維持生計。然而,李明內心深處有乙個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名偉大的漁夫。李明從小就喜歡釣魚,他覺得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自己能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乙份寧靜與快樂。每當他有空閒的時候,總是拿著簡陋的漁具,找到乙...

雞下蛋還債的民間故事

很久以前,在中國東北的乙個小山村裡,有兩戶家庭,弟弟住在東院,姐姐住在西院,兩家只有一牆之隔。弟弟家很貧困,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姐姐家雖然不富有,但是生活還算寬裕,吃穿不愁。某年的端午節,弟弟家的糧倉又空了,於是弟弟讓孩子去姐姐家借糧食。恰好,姐姐正在磨房裡磨麵粉,於是她拿起乙個細鑼,扣的滿滿的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