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海新聞記者援藏日記230 五彩白朗決出「犛牛至尊」

2023-09-14 15:04:08 字數 4501 閱讀 9992

時間:2023年9月10日 星期日

地點: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海拔3860公尺)

天氣:7℃/20℃ 陰

6月下旬,「知名攝影家走進日喀則」創作活動的最後一天,我們要用一整個白天的時間從吉隆趕回日喀則市區。中午時分,我們趕到定日縣協格爾鎮白壩村加油,因318國道拉孜段正在修路,我們由此拐上219國道奔向定結方向準備從薩迦縣繞回市區。午後太陽高照,暖風燻得行人醉,我昏昏沉沉睡了過去,迷迷糊糊中聽見一陣陣的**聲和小多吉為了開車防打盹唱起的藏語歌聲。突然,小多吉大叫了一聲並踩下了剎車,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正在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時,小多吉呆呆地拿著乙個手機接起了**,中傳來索朗旺堆的聲音:「你們就沒有發現車上少了乙個人?」等反應過來,我們同時大笑起來,趕緊調頭回去接索旺。原來,在白壩加油站,同行的索旺落車登記,小多吉守在車邊加油,油一加滿,小多吉就上了車踩著油門衝出了加油站。車順著219國道奔出50多公里,跨過了曲洛鄉和長所鄉,小多吉才發現索旺落在車後座上的手機一直在響。

高空俯拍白朗,大棚區為山東援建白朗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在這個過程中,索旺先是發現了小多吉上了車開出加油站,不管是吹口哨還是大聲呼叫,我們都沒有聽見。無奈索旺只好先後借了三個人的手機不停地撥打自己的手機,無奈我們乙個在專心唱歌開車,乙個迷迷糊糊睡過去了,都沒有聽見陸續響了十多次的手機鈴聲。索旺只好又從加油站搭了一輛車追我們,一邊還是不停地撥打手機,直到聯絡上我們。這個極大的「烏龍」事件讓創作團的老師們知道後都大笑不已,也讓第一次見面出行的我們更加熟悉起來。索旺從小在白朗縣長大,又是白朗縣融**中心的資深記者,對白朗感情深厚又熟悉無比,就在回市區的路上,他向我們創作團發出了邀請:9月上旬前往白朗拍攝**唯一乙個鬥牛節——白朗縣者下鄉鬥牛節。

白朗縣城附近,右側大棚區為山東援建白朗縣現代農業產業園。

白朗縣,位於日喀則南部,是乙個以農牧業為主的縣,地處雅魯藏布江主要支流年楚河中游,也是由日喀則市區沿349國道即拉日南線前往江孜、亞東、拉薩的必經之路,是「拉薩-羊卓雍措-江孜-日喀則」旅遊環線的重要驛站。白朗,藏語發音是由公元13世紀時著名僧人譯師巴扎·尼瑪扎巴和納朗·多吉敦炯的名字首字發音演變而來。由於白朗縣地處日喀則地區河谷農業區的中部,享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傳統農業生產歷史悠久,現代農業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出有機果蔬、有機青稞、有機枸杞、畜牧業乳製品、民族手工業等五大優勢產業,是乙個富饒的現代農業大縣和生態環境優美的宜居縣城,素有「高原果蔬之鄉」的美譽。同時,白朗還是山東省濟南市的對口援藏縣,依託***的特殊優惠政策和山東省、濟南市多年來的無私援助,白朗縣確定「三區一廊」產業發展格局,先後榮獲國家農業科技園核心區、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種植示範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全國果蔬全產業鏈典型縣、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等13個國家級榮譽,打出了「**蔬菜看白朗」的品牌。

當木雄草原上的犛牛群。

而這**唯一的鬥牛節,就位於白朗縣者下鄉的當木雄草原上。接到白朗縣關於拍攝鬥牛節的邀請後,日喀則市委宣傳部和日喀則市文聯就著手組織日喀則本地攝影師們前去拍攝。由市區沿機場高速轉入349國道到達白朗縣城,一路可見白朗廣闊的青稞田裡大部都已收割完畢,青稞穗垛成乙個個草垛堆積在田野中,場面煞是壯觀。尼瑪啦帶著我從縣城內一條小道曲折南行近乙個小時,翻過海拔4500公尺以上的傑拉山口,視野瞬間變得開闊無垠,眼前就是遼闊的當木雄草原。據說很久以前在這片草原上有很多野驢,而野驢的藏語發音是「江」,當地牧民就把這個草原起名為江雄草原,「江」跟「當」讀音相似,慢慢的這裡就演變成了當木雄草原的稱呼。

者下鄉的「普孜」房屋。

由傑拉山蜿蜒而下,可以發現當木雄草原四周盡是連綿不絕的小山溝,每條山溝裡都有好多奇特的錐狀物,看起來就像之前見過的堆積起來的牛糞堆,形狀又像跳棋一般不均勻地擺布在乙個個石砌方框周圍。索旺跟我們介紹,這些錐狀物其實是先民們因地制宜用最稠密的草皮一層一層堆積而成的房屋,周圍方形的石堆則是羊圈。這種錐形房屋,牧民們稱它為「普孜」,也有部分村稱為「布日」。在老一輩牧民的記憶裡,這種建築具有密不透風、雨雪不侵、冬暖夏涼的特點,建築雖不大,但一家十幾個人圍坐在一起還是可以的。如今,這些廢棄的「普孜」大多改做儲存飼草或者當成牛羊暖圈,而它們的主人們都已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易地搬遷新房,安居在這片平坦開闊的土地上,成為當木雄草原上最幸福的新時代牧民。

牧戶趕著羊群準備進入鬥牛場進行「果孜」儀式。

者下鄉鬥牛節在每年的9月份舉行,此前因為疫情原因停辦了三年,所以今年恢復舉辦後當木雄草原的鬥牛場就顯得格外熱鬧,四面八方的農牧民們甚至還有來自周邊縣的群眾都齊聚這裡,原本只有2000多人口的者下鄉,卻在鬥牛場吸引來兩萬三千多人,只為一睹這一年的「犛牛王者」出自誰家。白朗者下鬥牛節由來已久,距今已有500餘年的傳承歷史,如今更是**聞名遐邇的大型傳統文化盛會,屬於**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當地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據說,起初只是一種以「數羊頭」來展示彰顯富足生活的一項民俗文化活動——「數羊頭」藏語發音叫作「果孜」,是獨具地方色彩的生產成果大展示和牧人比富之舉,後來便逐漸由「數羊頭」演變成了更為激烈、熱血的鬥牛比賽,但數羊、贊羊的環節依然保留了下來。每一年的鬥牛節,代表數羊環節的冠軍牧戶身著節日盛裝,趕著自家的數百隻羊緩緩走入鬥牛場,前來參加鬥牛節的親朋好友們也隨後簇擁而至,懷著自豪和榮耀感,競相給「數羊」冠軍得主敬青稞酒、獻哈達。隨後,牧戶會抓出一支領頭羊來,由一名穿著黃袍的「說唱官」對著帶上鈴鐺和彩綢的領頭羊撒糌粑、獻哈達、頌讚語,寓意來年風調雨順、吉祥幸福、國泰民安,並示鬥牛活動正式開始。

牧民們趕著犛牛群前往鬥牛場。

鬥牛是整個節日的高潮,按照傳統,每戶牧民所屬的每一群犛牛中都至少有一頭是種公犛牛,其中最健壯的、最勇猛的種公犛牛需要單獨照料飼養才能成為合格的參賽鬥牛。比賽當天,牧民們趕著一群群犛牛從四面八方趕來,如星羅棋布聚集在鬥牛場周邊草場,每群犛牛群裡面會有一頭一人高的鬥牛便是其中那顆最耀眼的「明星」。每年的鬥牛賽,都採取抽籤排順序、單輪淘汰制方式決出冠軍,牧民會為參加比賽的種犛牛披綢掛緞,並在比賽時將整群牛群趕到鬥牛場上,種犛牛為了爭奪對牛群的獨霸與控制權,而且在成群的母牛面前,會更具有好鬥性。只見它們或身披「吉祥八寶」紋樣綢緞,或身披五爪神龍雲紋圖樣綢緞,翹著尾巴、捲起塵土、喘著粗氣,恨不得立刻將「對手」一角撞飛。

精彩的鬥牛表演。

有的鬥牛,會在比賽時小心接近,用兩隻牛角小心接觸,就如擊劍比賽初始時的試探一般,然後猛然相撞,牛角糾纏在一起,難捨難分;有的鬥牛,則是一開始就以迅猛速度頂在一起,用自己的智慧型,扭頸、跳起,只為讓自己的牛角脫離糾纏,然後把對手頂跑;還有的鬥牛,或許此前曾經輸給過對手,心裡落下了陰影,不敢應對,躲得遠遠的……所以每一場鬥牛比賽的時間,有的瞬間分出勝負,有的則要持續十幾分鐘。一場場眾人期待已久、驚心動魄、四座沸騰的鬥牛賽在雙方牛主人一聲聲「嘎圖」的叫喝聲下接連展開,觀眾則歡呼著、期待著、猜想著最終誰將會是新的「鬥牛王」。而,無論誰輸誰贏,這頭壯犛牛都是主人們心目中引以為傲的鬥牛「冠軍」,比賽最終勝出的則被稱為「犛牛至尊」,摘得名利雙收,成為當木雄草原新一代「霸主」。在參賽的種犛牛中,有一頭白頭黑眼圈的鬥牛,被我和吳老師稱為「熊貓」鬥牛,雖然不是最高最壯的,卻是速度最快、動作最迅猛的,先後擊敗了多頭比自身還壯的犛牛,是我和吳老師心目中的冠軍「牛」選,可惜因為在決賽階段受傷而最終沒能摘得桂冠。

精彩的鬥牛表演。

者下鄉的鬥牛場吸引來兩萬多人**。

牧歌悠揚、牛羊滿山的當木雄草原。

鬥牛節」第一天會舉行傳統的「果孜」和「鬥牛」比賽,後面的幾日,便是狂歡的日子,鍋莊舞、六弦琴彈唱、藏戲、賽馬、賽犛牛、抱石頭、短跑、拔河等比賽專案會一一上演,進一步豐富了節日的內容。希望在這牧歌悠揚、牛羊滿山的當木雄草原,在金秋九月的鬥牛故里、生態者下,這場獨具特色的高原鬥牛文化盛宴能年年上演,讓這裡年年歡天喜地、高朋滿座,成為白朗一處新的文化旅遊亮點。(青島**社觀海新聞記者/青島援藏幹部 王建亮)

責任編輯:嶽文燕。

新聞人 報名開始!首次全國新聞記者職業資格考試來啦

備受業界關注的首次全國新聞記者職業資格考試將於2023年11月4日舉行。近期,中國人事考試網發布 2023年度新聞記者職業資格考試報考提醒 望考生及時關注考試報名事項。原文如下 2023年度新聞記者職業資格考試。報考提醒。各地將於近期陸續啟動2023年度新聞記者職業資格考試報名工作,請相關報考人員關...

烏克蘭衝突中的記者傷亡 衝突下的新聞自由

烏克蘭衝突中遭到 的四名俄羅斯記者的悲劇事件再次引起了人們對於新聞自由的關注。俄羅斯國防部發布的訊息稱,這四名記者遭烏軍使用集束彈藥炮擊,其中一人在送醫過程中不幸死亡。在衝突地區,記者一直都處於危險之中。他們身處衝突的前線,為了報道真實的事件,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恐怖的戰場,冒險採訪,為讀者提供詳盡...

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特約記者馬鳴昊簡介

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特約記者馬鳴昊簡介。馬鳴昊,男,碩士,中共預備黨員,畢業於英國南安普頓大學 風險管理。2023年9月,成功競聘為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特約記者兼區域主任。工作經歷 2022年5約 2022年12月在深圳途勝廣告 負責 文案策劃及客戶執行 職責內容 1.完成地產專案全程的策劃推廣及文案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