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55 父母的語言是最高端的教育

2023-09-18 23:14:31 字數 2722 閱讀 6920

前言

對不起。各位粉絲寶寶們。

由於我最近。

有兩份工作要做。

故自**文章的更新頻率。

已降低為每週一篇

望各位海涵。

我曾在朋友圈看過一句話——「用語言鼓勵讚美孩子這件事,不花一分錢,卻是讓孩子一輩子自信從容的高階教育。」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我也做了幾年的母親,卻經常忘記「鼓勵」孩子。我無意識地用大人的標準要求兒子,有時還會對他的不當行為表現出厭煩。

每月總有那麼幾次,我會脫口而出「你煩死了」。兒子聽罷,一臉委屈,著實令人心疼,我亦心生愧疚。

今天這篇文章和之前的兩篇推文《no.22 你別總誇我了 用鼓勵替代讚揚》、《no.31 相信語言的力量 用語言塑造孩子》互為補充。我想再次談談關於父母語言的話題——如何鼓勵孩子?權當是再次警醒自己「開口要謹慎」。

孩子需要鼓勵,就如植物需要陽光一樣。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健康生存。遺憾的是,如我一般的家長往往不重視鼓勵,我們更關心的是怎樣「應付」孩子的不當行為,而忽略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根源。

緣木求魚的教育方式,注定收效甚微,可能導致親子關係的漸行漸遠。鼓勵不是「討好孩子,表揚一下。」鼓勵是給孩子乙個機會鍛鍊、表現自己,讓他知道自己的行為可以給自己和別人帶來正面影響。

在鼓勵的作用下,孩子能認識到自己的潛力,成為本該可以成為的人

鼓勵不同於表揚,鼓勵著重於孩子應該幹什麼,著重於孩子行動後的自我滿足。在孩子的成長中,接受鼓勵而產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是家長應時刻關注的內容。

鼓勵是乙個持續過程,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孩子體驗「自尊感」和「成功感」。那麼,如何正確鼓勵孩子呢?

一、鼓勵一定要具體、明確。鼓勵的目的在於讓孩子知道以後該怎麼做,激發其自覺性。例如孩子正在寫字,父母可以說:「我覺得這個『斤』字的豎筆畫可以拉長。」家長還須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明確描述和激勵。不能籠統地說「你很棒」或「你真厲害」。

二、鼓勵強調過程,不強調結果。例如:「全部都是你自己完成的呀?你真厲害!」不但肯定了孩子的努力過程,也肯定了孩子的能力。而不是說「哇,你考了100分呢,你真棒!」

三、鼓勵應側重於行為而不是孩子本人。誇獎孩子「聽話」、「乖」,會讓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表揚孩子「聰明」,那麼孩子可能不大願意接受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他們不想因冒險而失去「聰明」人設。

自認為聰明的孩子,面對挑戰時,很可能找藉口放棄「做不到不是因為我不能,是因為我沒有真想去做啊,我要真去做,肯定能成功。」

我們可以這樣說:你這樣做已經很好了,如果今後能改掉這個毛病,就能把這件事做得更好。不對人更能鼓勵孩子。

四、在孩子猶豫遲疑的時候給予他鼓勵。我兒子曾不願意當眾演講,為了給他證明演講不是一件難事。我主動報名「家長給幼兒園小朋友講故事」的活動,以身作則。在我的影響下,兒子也順利完成了幼兒園大班畢業典禮的小主持人工作。

以身作則」四字箴言,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發揮其巨大威力。

五、在孩子失敗的時候給予他鼓勵。失敗是人生常態。孩子由於自身發育侷限,必定會遭遇成百上千次的失敗。如果這時家長只會「落井下石」,孩子得到的是雙重打擊——失敗以及失敗帶來的負面情緒。

負面情緒堆積多了,孩子便會產生「自卑感」失去探索的勇氣,有可能變成畏首畏尾的平庸之輩。而有了鼓勵,孩子就能直面失敗,不遮掩、不逃避,從中汲取可貴教訓。

鼓勵孩子,可以使親子之間實現情感共鳴,讓孩子與自己心往一處想。這樣,當家長向孩子提出更高成長目標時,孩子會願意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

改變趁當下,是時候放下你的傲慢,走入孩子內心,多多正確鼓勵孩子,讓孩子的自尊心和積極樂觀的精神悄然生長吧!(全文1482字,感謝閱讀。)

作者簡介:「憨媽琪琪」**主理人,南師大新聞學碩士,前記者,前名企管理層,閱讀百本育兒書籍。現快樂兼職、快樂育兒。

微笑是最祥和的語言

微笑,這無疑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無需任何詞彙,就能讓心靈彼此溝通。心靈如果被陰暗所包圍,那麼心中便沒有了陽光 而心靈如果充滿了純淨,那麼心胸就會無邊無際。用愛的光芒去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 每乙個人 每一件事,那麼心中將不再有煩惱的堆積,世間的紛爭也會隨之減少。我們期待的美麗大地,資源豐富而不匱乏,這一...

乙個女人,“命最苦”的年齡段,往往是45歲到55歲這幾年

導語 在人生的旅程中,女性經歷了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伴隨著各種挑戰和機遇。然而,在社會的角度看,有乙個被普遍認為是 命最苦 的年齡段,即45歲到55歲之間。這個時期,女性面臨著生理 心理 家庭和職業等多方面的壓力和變化,需要勇氣和智慧型去面對。本文將深入 這個年齡段的挑戰和機遇,女性如何在這一階段...

莫言說,盼你變好的,是父母 怕你太好的,是親戚!

莫言說 盼你變好的,是父母 怕你太好的,是親戚 想你倒霉的,是同事 勸你大度的人,多數沒安好心 教你賺錢的人,多數想賺你錢 莫言這段話是在描述人際關係中的複雜性和現實性。他通過不同的角色來描繪了人們對他人變好或倒霉的態度和動機。首先,莫言提到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好的人。這是因為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