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祝賀中國科學家

2023-09-14 14:44:06 字數 1072 閱讀 4468

量子糾纏研究新突破!中國科學家新成果奠定光晶格量子計算基礎

量子糾纏是決定量子計算效能的重要技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9月6日發布訊息,該校潘建偉院士、苑震生教授等與清華大學馬雄峰副教授、復旦大學周遊副研究員合作,近期使用光晶格中束縛的超冷原子,通過多項創新技術製備出多原子糾纏態,向製備和測控大規模中性原子糾纏態邁出重要一步,為研製新型高效能量子計算機奠定基礎。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不久前發表了該成果。

量子氣體顯微鏡和晶格中多體糾纏態示意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在實現量子位元的眾多物理體系中,光晶格中的超冷原子位元具備良好的相干性、可擴充套件性和高精度的量子操控性,成為實現量子資訊處理的理想體系之一。

自2023年開始,中國科大研究團隊系統研究了光晶格中原子的多體相變、原子相互作用、熵分布動力學等,並於2023年實現糾纏保真度為99.3%的1000多對原子糾纏態。但是,由於技術上對單原子位元的操控仍不足,光晶格相位漂移較大,缺乏多原子糾纏判定的有效方法,進一步連線糾纏對和測控多原子糾纏態遇到瓶頸。

一維、二維糾纏態的實驗製備流程示意簡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供圖)

為解決上述問題,近期潘建偉、苑震生團隊研發了一種新型的等臂交叉束干涉、自旋依賴超晶格系統,並整合了自主研發的單格點分辨、寬波段消色差的量子氣體顯微鏡和多套用於光斑形狀編輯的數字微鏡,兼具多原子全域性並行和局域單格點測控的能力,並實現了晶格相位長期穩定。

在此基礎上,科研人員取得了填充率為99.2%的原子二維陣列的製備及原位觀測,選擇其中49對原子製備了糾纏貝爾態,平均保真度為95.6%,壽命為2.2秒。他們還使用糾纏門將相鄰糾纏對連線起來,製備了10原子一維糾纏鏈和8原子二維糾纏塊,首次突破了光晶格中原子糾纏對連線和多原子糾纏判定的瓶頸,為開展更大規模的光晶格量子計算和模擬打下基礎。

*:新華社,記者:徐海濤、戴威。

中國科學家研發超級新電池,美軍方驚慌失措!

中國科學家研發出超級新電池,美軍方憂心忡忡!最近,海軍工程大學學報 刊登了一篇 介紹了中國科學家開發出的一種超級新電池,這種電池的特點是充放電速度極快,能在12 36秒內將電量完全釋放出來,而充滿電只需要兩三分鐘的時間。這種電池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不僅可以用於電動汽車等民用領域,提高充電效率和行駛性...

誤判!中國上萬億代價,科學家遺憾離世?

導語 在中國航空事業的光輝歷程中,有乙個名字不容忽視,那就是馬鳳山,他是中國初代飛機的總設計師,被譽為轟 6之父 中國運10總設計師。然而,他的輝煌成就背後卻有著一場誤判,一場讓中國付出巨大代價的錯誤判斷。本文將深入 這一誤判,以及馬鳳山和中國航空事業之間的淵源。曙光初現。馬鳳山,出生於1929年的...

推翻傳統認識!中國科學家最新發現

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天文學系蔡振翼副教授和王俊賢教授,通過研究類星體中心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的極紫外輻射能譜,發現其與類星體本徵亮度無關,推翻了該領域的傳統認識。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類星體的平均極紫外能譜遠比經典吸積盤理論預期更軟,對經典吸積盤輻射模型提出了嚴重挑戰,有力地支援了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