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入冊 傳唱百年

2023-09-02 02:36:05 字數 3817 閱讀 5284

北京晚報·五色土 | 作者 張永和。

近日,北京吉祥大戲院上演了一出由北京京劇院青年京劇團馬派老生演員穆雨等人主演的京劇《清官冊》,劇場爆棚,喝彩叫好聲陣陣傳來。觀眾們一是為這齣優秀傳統戲喝彩,二是為精湛的馬派藝術叫好,三也是為北京京劇院的青年演員能夠挑起大樑而歡呼鼓掌。

穆雨飾寇準。

一 剛正不阿寇青天。

在京劇舞台上,歌頌清官的劇目為數不少,但在京劇舞台上入《清官冊》的清官僅一人,那便是寇準。

寇準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他是宋太宗、真宗、仁宗三朝的宰相,在授相之前,曾做過好幾個地方的知縣,又在朝中做過郎中、直學士等**官吏,辦過許多有利於朝廷和老百姓的好事。寇準一生政績卓著,但為人傳誦、留名千古的一樁大事,是人們永遠不會忘記的“澶淵之盟”。宋景德元年(1004)冬,遼國大軍侵宋,直驅黃河沿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陽),距離宋朝的都城汴京已經不遠。宋廷大臣王欽若等多主張遷都以避其鋒,只有寇準力排眾議,極力促成宋真宗親臨澶州前線抗擊遼軍。

宋真宗御駕親征,令宋軍士氣高漲。寇準親自做全軍指揮官,不但取得勝利,還用床子弩射殺了遼軍主帥撻覽,迫使遼國遣使議和,定下了“澶淵之盟”。和約簽成之後,遼兵退去,從此宋遼保持了一百多年和平,百姓安居樂業,邊境**繁榮發展。

然而,寇準為官剛正不阿、直言敢諫,得罪了一些小人,因此多次被壞人進讒言,最主要是奸臣王欽若和丁謂,故多次罷相。但他每到一地任地方官時,都為百姓做好事,施行仁政,故百姓們都稱他為“寇青天”。他最後一次罷官,竟被貶到最南端的雷州任司戶。那是乙個荒涼偏僻的地方,沒有乙個像樣的房子讓他住,是老百姓為他蓋了住處。年邁的寇準也善對百姓,指導當地居民學習中州話,並興修水利,傳授農業技術,開渠引水,灌溉良田,並向群眾講解天文地理,對傳播中原文化,開發雷州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可惜不久,老病的寇準含冤身故於雷州任上。後來,宋仁宗為他平反,恢復為太子太傅,並追贈他為萊國公。

從此,寇準成為了百姓心中清官的代表之一。至清朝,劇作家楊潮觀創作了《萊國公思親罷宴》雜劇。數百年後,國家京劇院(當時的中國京劇院)的老劇作家吳少嶽、祁野耘據雜劇原本,又改編成佳劇《罷宿》,寇萊公從諫如流、拋棄奢華的一樁史實,由著名老旦藝術家李金泉扮演寇準的老僕劉媽媽,名老生李世霖扮演寇準,珠聯璧合的演出,不僅使寇準的光輝形象又一次登上舞台,而且至今這齣好戲流傳不衰。這樣的大清官不載入《清官冊》,還有何人能載?

二 馬連良精彩演繹。

京劇《清官冊》內容取材於《楊家將演義》**同時又參考了清乾隆年間的宮內御用劇本《昭代簫韶》。《昭代簫韶》是240出大型宮廷崑曲戲,乃弘曆皇帝命大臣王廷章等創作的,主要講述了楊家將盡忠報國的事蹟。

清官冊》情節曲折跌宕,多次反轉突變,充滿了戲劇性。宋太宗時,大將楊繼業的七子延嗣在擂台上將國丈潘洪之子潘豹打死,兩家結仇。為報私仇,潘洪下書要遼邦入侵宋土,自己掌帥印,點楊繼業為先行官,統六郎、七郎出兵,雖戰勝,卻不准繼業父子回營,宋軍被困在兩狼山。七郎奉命去大營搬兵求救,潘洪趁機將其灌醉,用亂箭射死。被困在兩狼山的楊繼業,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老將碰死在李陵碑下。只有六郎延昭,一人突圍回至東京汴京告下御狀,才將潘洪解至京城受審,八賢王查閱清官名冊,選中了廉潔正直、不畏權貴的霞谷縣令寇準審理此案。當寇準剛剛進京,後宮潘娘娘便命太監送來厚禮,強令寇準收下以庇護其父。寇準攜贓款去南清宮見八賢王以明心跡。八賢王賜以御馬,並親自帶馬示己心意。寇準審問潘洪,五刑用盡,潘洪始終不招。寇準用計,用酒灌醉潘洪,假作陰曹地府使其招供,潘洪中計,以為自己真到了陰間,為求還陽,終於供認了**求榮陷害楊家的罪行。故該劇又名《夜審潘洪》。

馬連良飾寇準 馬盛龍飾趙德芳。

劇中寇準這一主要人物,剛正而不迂腐,內藏智慧型,剛柔相濟,外穩內巧,非常富有個性。這個戲唱念兼備,做表突出,因此耐聽耐看,富有極強的觀賞性。《清官冊》自誕生起,就在百年京劇舞台盛演不衰。“四大鬚生”中,馬連良、楊寶森、奚嘯伯和坐科富連成的雷喜福、李盛藻等皆擅演此劇。只是楊寶森、奚嘯伯是和《李陵碑》聯演,都是前扮楊繼業,後演寇準。奚先生後面還加演《黑松林》乙個小折子戲,即所謂楊延昭大報仇,殺死發配的潘洪,再扮乙個武老生楊延昭。只有馬連良,憑自己唱念兼工、做表超群,只唱《清官冊》一出,扮演寇準乙個角色。昔日給他扮演潘洪的,是郝壽臣、袁世海等花臉藝術家,所以這個單撒手的《清官冊》也是馬先生每貼必滿的保留劇目。

四大鬚生”中的譚派藝術家譚富英也與此劇頗有淵源。上世紀50年代中期,馬連良劇團和北京市京劇二團合併,成立了北京京劇團,建團公演在能裝兩千多觀眾的天橋劇場,排出三天絕佳好戲,最後一天是全部《楊家將》。其中《令公碰碑》一出,由譚富英扮演楊繼業。那天譚先生大段“反二黃”唱段,滿宮滿調,精彩絕倫,自不必說,單說後面那一句:“當年保駕在五台山”的“散板”,唱的不但響遏行雲,且淒涼悲壯,太符合老將當時撕心裂肺的心情了,觀眾報以炸窩子的掌聲。後面馬先生的《清官冊》中,裘盛戎先生扮潘洪。而馬先生扮的寇準,唱念做表無與倫比,完全符合寇準這一人物當時的複雜心情。

馬連良與**張克讓同飾寇準。

三 馬派傳人再續經典。

如今,活躍在京劇舞台上的是馬派的第三代和***傳人。36歲的穆雨大概是當下第三代馬派傳人中最年輕的一位。他扮演的寇準很好地繼承了馬派精髓,因而受到觀眾的熱捧。

別看穆雨尚不到不惑之年,可已經有30年的舞台實踐了。筆者30年前就看過他演的老生戲,那時他才6歲,雖然稚氣未脫,但是唱念做已經有了一定的水平,很受觀眾歡迎。7歲時,他已經在北京戲曲學校學習了,大概也是全國最年輕的中專生,還贏得了“四小鬚生”“小神童”等美譽。穆雨於2023年拜第二代馬派翹楚張學津為師,專攻馬派,至今也有將近20年的基礎,所以他的這齣《清官冊》演來不凡,也是在意料之中。

當穆雨扮演的霞谷縣正堂寇準,於小鑼輕擊聲中緩步出場,那沉穩瀟灑的勁頭,頗有幾分當年馬連良先生的風範,觀眾立即給乙個熱烈的碰頭好。當寇準接到金牌調令要赴汴京後,與寇夫人話別,緊接著到了京城驛館內,深夜輾轉反側,常思不眠,其情緒變化、內心思考,都要用成段的唱腔來體現,這可是對青年演員的一種考驗。穆雨很好地完成了這一挑戰。與夫人臨別傾訴時一段有名的“二黃原板”,頭一句“用手接過酒一樽”和第二句的“背轉身來謝神靈”,開口驚四座,高、低、虛、實,音量的把控恰到好處;節奏的快、慢、轉折,也是頗合要領,圓潤灑脫,包括最後的,“辭別夫人跨金鐙”,都獲得觀眾不吝的掌聲。

轉入在驛館中,便要由寇準連唱五支“二黃”唱段,這也是《清官冊》的核心唱段。寇準不知何故,金牌調他乙個小小的外任縣令進京,是福?是禍?難以料定、前途未卜,所以寇準夜不能寐,思緒萬千,要把自己多思多慮的複雜心情,從一更天到五更天唱將出來,這就是後台講的有名的“嘆五更”。開始的“二黃慢板”:“一輪明月照窗欞”,這時寇準的心情還比較平靜,所以穆雨唱得有滋有味,高低音錯落有致,擻音、立音、鼻音、噴口,諸多技巧運用得體,唱得圓潤俏麗、悅耳動聽,贏得震耳欲聾的叫好聲。接下來,寇準對自己在縣令任上的所作所為進行反思,心情由平緩變為激動,因此後面幾段唱,越唱越快,展現出穆雨咬字切音的功力,觀眾對於他近年來嗓音的恢復,技巧的飛躍,給予多次肯定。

進入到“審問潘洪”一段,這是考驗演員念白功力的一折。寇準的審詞700餘字,分成四個階段,中間僅以簡單的鑼鼓做間隔。穆雨不負眾望,這一大段念白,念的是字字清楚、鏗鏘有力,而且隨著人物情緒的波動,越念越快,但又讓人聲聲入耳,一氣呵成,達到聲情並茂。這段念白一共念了8分鐘,聲不嘶、力不竭,而且還把馬派那華麗濃厚的韻味表達了出來,著實不易。筆者特別注意到,這段念白觀眾給予掌聲最多的是開頭,當潘洪狡辯是楊延昭誣告他時,寇準怒髮衝冠全力斥道:“潘洪,我把你這個**的奸賊!”聲音的爆發力,穿雲裂帛,暴風雨般的掌聲陡然而起,這齣充滿愛國主義情懷,又是高峰,又是正能量的好戲,通過觀眾對**求榮奸賊的憤恨,體現出戲曲的教化功能。

此劇除穆雨之外,孟憲騰,鄭瀟、梅慶陽的表演也都可圈可點,充分表現了京劇舞台“一棵菜”精神。 (本版**由作者提供)

百年孤獨,文句摘抄

他回到床上,仍舊大張雙臂。自從少年時代開始對自己的預感有所意識,他就想死亡的來臨會由一種不容置疑不可改變的明確徵兆來預告,但如今還剩幾個小時就要上刑場,那徵兆仍未出現。有一次,乙個極其美貌的姑娘走進他在相簿林卡的營地,請求衛兵放她進去見他。衛兵同意了,因為他們知道有些狂熱的母親會把女兒送進最出名的勇...

茅台集團百年慶典十五

諮詢 14726714135 1915年參加的萬國博覽會。在赤水河邊上有乙個1915廣場,之所以叫1915,因為當時茅台酒在1915年參加了美國三藩市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之後,為紀念這個歷史性的時刻,茅台集團推出一款 紀念巴拿馬世博會100年酒 茅台百年慶典15年口感怎麼樣?經過一年的生產週期生...

百年藥企被日本收購

今天的中國,好像又回到了100年前,我們不必再提 振興中醫了 因為日本漢方已經來了!你敢相信麼?中國的百年藥企竟然賣給了日本人。小日子用2.5億元收購了陝西紫光辰濟 他的前身是1918年誕生的 達興堂 藥房,到現在已經有115年的歷史,就是這樣一家百年企業,說沒就沒了。那些漢奸笑了,那些反中醫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