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權”現象才是導致社會內捲的根本原因

2023-09-04 18:37:47 字數 2628 閱讀 5693

三年的疫情,把內捲帶給了世界各國,然而我國內卷尤為嚴重。由於我國人口多,人均資源緊缺,加之疫情影響,各行各業萎縮,導致很多領域都出現內卷。其實內卷不是才出現的,而是以前就有,只是從2023年出現“內卷”這個詞,社會變得敏感了。2023年,因為幾名大學生在校園裡一邊騎自行車一邊看書,還有的一邊騎車一邊用電腦,他們的**被傳到網上,之後“內卷”成為社會網路流行語 。

內卷”最早只是乙個專業術語,由哲學家康德提出,美國人類學家戈登威澤進一步解釋了內捲的含義,他說內捲是“當某種文化模式達到了某種最終的形態以後,既沒有辦法穩定下來,也沒有辦法轉變為新的形態,而只能不斷地在內部變得更加複雜的現象”。

從戈登威澤對內卷的解釋,或許你已經明白,他只是文化模式缺乏創新所致,並非和多數人認為的“人均資源不足”“社會競爭”有關。讓我們來看一下新加坡的情況,前幾天,網友孫楊正先生在***思想者札記》上寫了幾篇關於新加坡的文章,看了之後頗為感慨,新加坡“彈丸之國”,人口密度位居世界前三,面積只有上海浦東的60%那麼大,人口卻與之相當。然而,新加坡社會秩序井然有序,沒有人們想象中那樣內卷。不僅如此,2023年新加坡的人均gdp超過了8億美元。

新加坡是如何解決“內卷”這個問題的呢?根據孫楊正先生的文章,我把新加坡現象總結為“四個一”。即“一套好制度”“一位好的帶頭人”“一項好戰略”“乙個不算太壞的地理位置”。這是精通漢文化的新加坡人,按照“天時、地理、人和”打造的國家治理體系。所謂“好制度”是說新加坡有健全的法治體系,“好的帶頭人”是新加坡有幸選中了李光耀這樣一位有遠見卓識的帶頭人,“好戰略”則是新加坡在大國之間博弈,奉行的實用主義戰略,而“不算太壞的地理位置”應該是新加坡的優勢所在,因為新加坡位於馬六甲海峽的東出海口,但這個優勢印尼和馬來西亞都有,唯獨新加坡把它發揮出來。

除了這“四個一”,我認為“新加坡現象”的關鍵在於制度。它不僅有法可依,而且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這種從上到下的制度思維,讓新加坡不但不“卷”,而且很宜居。反觀我國,雖然法律制度也較為健全,但“人情”大於“法”的現象仍很普遍。而且制度的獎懲界限不明確,在裁量時,容易出現“灰色地帶”,這給權力尋租創造了空間。

其實,乙個社會的好與壞,並不是說制度越健全越好。歷史上,秦朝的制度不可謂不全,也不可謂嚴苛,但正是這套制度,讓秦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而曾是一介平民的劉邦率兵攻入秦都咸陽時,只約法三章:“殺人者要處死、傷人者要抵罪、盜竊者也要判罪”,就博取了民心。

古人說,治亂世用重典,實際上也是突出制度的作用。制度本是用來限制強者、保護弱者的。近年來,受西方觀念影響,社會上總有些人表現強勢,信奉“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這種現象導致的無序競爭在我國已經很普遍,當然這其中也有歷史階段的原因。由於我國剛剛經歷了乙個較快發展時期,目前正處於降速轉型階段,人口、資源、環境、科技甚至市場等各種因素所引起的矛盾,也在這個時期集中釋放,加之西方文化趁機滲透,人們開始“無往而不爭”,不管哪種行業,只要有利可圖,人們便趨之若鶩,而且資源越稀缺,競爭越厲害。

我們只接受了西方社會人性的“惡”東西,信奉了它們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法則,但西方社會競爭並非無序,相反他們的制度意識很強,新加坡正是借鑑了西方的“善”經驗。我有一位在法國學習的朋友說,在法國工作學習,個人一般不用操心太多,你只需把主要精力用在做好自己的事情上,比如你要移民,只要納稅達到一定條件就會獲批;對於租房補貼,也不管你是哪個國家的國籍,滿足條件就可以申請。

與他們相比,這些我們都要找熟人、託關係。人情的背後實際上是“特權”思想作怪。如果沒有了“特權”,對權力的認識也會改變,“人情熱”自然也會冷卻。然而,受幾千年的文化影響下,中國人已經習慣了“關係”和“權力”思維。我們不否認關係在社會的重要,畢竟,社會是人的社會,看重關係乃人之常情。但如果人情關係成為社會秩序的“梗阻”或“毒瘤”,必然會造成社會不平等,因為靠制度治理社會要比靠“關係”公平得多。

因為關係背後的“特權”是維護小團體利益的,儘管有時候“特權”也可能出於公心,為民謀利,但人性所致,沒有制度靠譜。正如英國思想家、哲學家約翰·洛克說“權力不能私有,財產不能公有”,我們不敢說“財產不能公有”是對是錯,但至少前半句“權力不能私有”一定是對的。假如把權力私有化,其合法性就不復存在了。

說到底,我們國情之所以如此,社會之所以內卷,不是因為人多和人均資源不足,而是千年的文化糟粕所致。如果當官的人都出於公心,秉持“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社會一定會煥發“苟日新,日日新”的創新活力,那個時候,我們也不知內捲為何物了。

堅持原創不容易!如果您閱讀後感覺滿意,請給予點讚、評論並**,以示鼓勵!「本文作者:李鑫淼」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關於尋找人生方向的思考。

醫療反腐反的是“它”,而不是“他”

醫學的盡頭是哲學,這三條原則揭露了醫學“真相”

特權現象必須糾正!

本文素材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絡刪除。我們偉大領袖 一生都在與特權現象作鬥爭。他對自己的親人和孩子提出嚴格的要求,要求他們接受資產階級思想,不要關心特權。新中國成立之初,幹部子弟學校被廢除,他們反對階級劃分和差別待遇。從那時起到今天,每年都有幾個地方嚴厲打擊特權現象。然而...

揭秘特權現象 無牌車傲然上路,交警開道!市觀摩團霸氣之旅!

最近,河南信陽的一位上傳了一則令人震驚的 顯示,信陽市級觀摩團竟然使用了多輛無牌大巴車上路行駛!更令人意外的是,執勤的交警居然沒有按照規定將這些無牌車輛依法扣留,反而殷勤地為他們開路。這一幕讓所有見證者都瞠目結舌,同時也對法律中 人人平等 的原則產生了質疑。這個 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不少紛紛表示...

當今現實社會令人所思怪現象

當今社會,年輕人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開始減少走親戚,甚至斷親,這是因為他們更加注重個人的自由和獨立。實體店倒閉的越來越多,商場門面 寫字樓空置的房子越來越多,這也反映了經濟的下滑和市場的飽和。35歲找工作被嫌棄年齡大,65歲退休卻被嫌棄太早,這表明就業市場競爭激烈,而退休年齡卻提前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