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何故無法像秋風一樣摧毀烏軍?

2023-09-15 05:54:15 字數 2337 閱讀 7860

導語:

在面對烏克蘭的衝突,俄羅斯軍隊似乎陷入了一種看似無法理解的僵局。為什麼像美國在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那樣迅速解決主要戰鬥、奪取重要城市的戰略,對俄羅斯而言卻如此遙不可及呢?這個問題不僅牽扯到軍事戰略,還涉及國家歷史、文化和民族情感。

正文:殺戮盒子戰術與空襲力度的差距:

在美國的歷次軍事行動中,特別是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採用了令人震驚的殺戮盒子戰術,將戰場分割成小盒子,每個盒子都遭受頻繁的空襲。

這種戰術以其殘酷和高效著稱。每個盒子平均只需10-15分鐘,就會經歷一次破壞性的攻擊,這導致伊拉克軍隊的坦克、裝甲車、炮兵陣地幾乎無處可藏。這種空襲密度和精確度,使得伊拉克軍隊無法有效作戰,最終導致了他們的崩潰。美國的空中優勢和技術優勢在此展現無疚。

然而,相比之下,俄羅斯的空天軍實力遠遠不及美國。每天只能出動100-200架次飛機,與美國相比僅為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

這一巨大的差距導致了俄羅斯無法實施與美國相似的殺傷性空襲。烏克蘭的頓巴斯地區烏軍正是依賴於這一點,守住了他們的主要陣地。

炮兵火力和緩慢的戰鬥節奏:

俄羅斯軍隊的主要優勢在於炮兵火力,而不是空中打擊。他們依賴大炮,而非空中支援,來進行戰鬥。這種戰術的特點是漫長而消耗資源,需要數月時間來摧毀敵人的陣地。這種進攻方式需要大量的有生力量和戰略儲備,因為它的本質是耗盡對手的資源,然後才能取得優勢。

在烏克蘭,巷戰屢見不鮮,許多地方甚至建有大量地下堡壘,使得戰鬥變得更加複雜。即便是面對馬林卡和阿瓦迪夫卡這樣的地區,儘管地面建築已經被摧毀,烏軍仍然依靠地下工事和隧道堅持抵抗。俄羅斯只能依賴炮兵,每天用40-50公斤的炮彈一點一點地磨損敵人的陣地。如果他們擁有更多精確制導炸彈,情況可能會不同。

坦克部隊受限:

俄羅斯軍隊另乙個重要的戰鬥力量是坦克,但由於地雷、巡飛彈、精確制導炮彈和反坦克飛彈的威脅,坦克在發動攻勢時容易受到損失。

這些威脅迫使俄軍在進攻時採取更加謹慎的態度,因此攻勢速度較慢。

總結:在烏克蘭衝突中,俄羅斯軍隊面臨著多重挑戰,包括空中力量不足、缺乏像美國那樣的殺戮盒子戰術、依賴炮兵戰術以及受到地雷和飛彈等威脅。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了戰鬥節奏的減緩和進展的困難。此外,衝突也具有民族和歷史方面的複雜性,涉及到烏克蘭、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之間的關係。要理解這場戰爭,需要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而不僅僅是軍事戰略層面的考量。

正文續:宗教和民族情感:

烏克蘭問題已經超越了純粹的軍事衝突,逐漸演變成了宗教和民族問題。教皇方濟各曾稱烏克蘭人為殉道民族,並將他們視為烈士。這種宗教情感在全球引起了廣泛共鳴,吸引了來自歐美的志願兵前來支援烏克蘭,並激發了烏克蘭軍隊的士氣。

然而,俄羅斯方面堅稱,他們的軍隊中有大量**教和天主教士兵,而且這場衝突並不是宗教鬥爭。

俄羅斯的領導人齊德諾夫堅決維護俄軍的行動,認為他們是在保衛自己的國家和平民。這個衝突的宗教和民族情感方面的複雜性使得解決變得更加困難。

歷史和民族紛爭:

從歷史角度來看,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有著緊密的聯絡。它們都起源於中世紀的基輔羅斯,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認為是同一民族的一部分。烏克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稱為小俄羅斯。

然而,19世紀以來,德國和奧匈帝國為了削弱沙皇俄羅斯的力量,積極鼓動和支援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民族主義,試圖**沙皇俄羅斯。

這一政策在20世紀初期取得了成功,導致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民族主義思潮迅速崛起。

在蘇聯時期,蘇聯採用了聯邦體制,將加盟共和國納入蘇聯的框架,但這也埋下了未來衝突的伏筆。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複雜,最終導致了當前的衝突。

結論:烏克蘭衝突的複雜性不僅在於軍事層面,還涉及到宗教、民族、歷史和國際政治等多個方面的因素。

烏軍絕望!每平方公尺5個地雷,美軍無法擊敗俄軍?

導語 在烏克蘭戰場上,一場本應被寄予厚望的 大 正陷入絕境,與其說是坦克和飛彈,不如說是小小的地雷,成為了烏軍的無法逾越的難關。激戰兩個月後,烏軍的死傷人數已超過四萬人,西方國家開始懷疑這一戰略,對烏克蘭的支援聲浪愈發高漲。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支備受期待的軍隊在戰場上屢戰屢敗?讓我們深入剖析這場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