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首《冬至宿楊梅館》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思鄉情懷

2023-09-14 15:49:11 字數 1291 閱讀 7620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今陝西渭南人。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並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瑟瑟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下面複習白居易的《冬至宿楊梅館》,原文如下:

十一月中長至夜,

三千里外遠行人。

若為獨宿楊梅館,

冷枕單床一病身。

這首詩的大意是: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十一月,時逢冬至,這是一年之中黑夜最長的夜晚。如今,自己遠離故鄉,遊宦在外地,不能和親朋好友相聚一堂,共同歡慶節日。怎麼能夠承受這般苦寒,獨自睡在異地的楊梅館裡面?勉強支撐著一副有病的身子,頭枕著冰冷的枕頭,孤單地和衣而睡。

據記載,因為白居易喜歡作詩譏諷朝政,所以,不討人喜歡。從而造成在官職調動上,只是接連不斷地被調任外地,就是沒有被調回京城。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之時,寓居異鄉,心情相當之差,悲涼之意注定是無法排遣的。於是,就創作了這首《冬至宿楊梅館》。

白居易這首《冬至宿楊梅館》是一首七言絕句。通過描寫自己遠離家鄉,漂泊在外,又恰逢冬至這一重大節日,別人都是家家團圓、歡聚一堂,而自己卻是孤身一人,拖著病體,孤孤單單,冷冷清清,夜宿楊梅館時的孤寂心境。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思鄉情懷。

偉大的詩人杜甫曾經寫道:「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詩中所說的冬至作為四時八節之一,在唐宋時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每當到了這個時節,漂在異鄉外地的人們都要紛紛往家中趕赴,正所謂「年終有所歸宿」。由此可見,冬至節在過去的年代,重要性非同一般。

正因為古人十分重視這個節日,其營造的氣氛必定是祥和而溫馨的,場面也必然是熱鬧又喧囂的。白居易並非聖人,即便是聖人也肯定不願意遠離親友,獨自漂泊在外,內心難免會「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又怎麼能夠免俗呢?除了遙望故里方向,賦詩一首,如鴻雁悲鳴,又能怎樣?人生悲涼,痛哭一場。

蘇軾的夏雨詞,一首輕悠閒適,一首溫柔心醉

可以說,蘇東坡是我最喜歡的古代詞人 詩人 沒有之一。他文學功底深厚,才華橫溢,豁達開朗,天性樂觀,了解了他一些瑣事後,會想說因為知道世界上有過蘇東坡,就知道自己不該辜負生活。夏天,明媚而炙熱,我們總在等一場雨,等那份清涼,夏天,聽著雨聲,心中就涼悠悠的。蘇軾筆下的夏天,不知暑熱為何物,萬物並秀,悠然...

我和影子一首

我和影子 我有乙個相依為命的影子 它時不時的要唉聲嘆氣 我會感覺到它的壓抑 因為它也是我自己 我有乙個生死與共的影子 它有時候也會欣喜若狂 我們都經歷漫長的孤獨歲月 難得有這樣瞬間的喜悅 影子會對我忠心耿耿 不離不棄 我卻不能對他承諾幾句 影子相信我可以擺脫桎梏 遠離陰霾 可我卻不相信我自己 世界一...

走進金秋(外一首)

走向 歲月開闊地帶。去感受金秋陽光的溫馨。讓老化的經絡。鬆弛舒緩恢復青春。走進秋天的田野。走進世界最美的風景。稻穗金子般的歌聲。沿著我的血脈沉穩上公升。色彩斑斕的野菊花。搖響大自然純粹的風鈴。金秋 一片燦爛的剪影。盡情詮釋大地最樸素的感情。在這風景如畫的地方。生命清湯如泉 燦若水晶。走進金秋的田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