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知否》原著,孔嬷嬷只用三句话,就揭穿了林噙霜的“底细”

2023-10-29 22:50:16 字數 6913 閱讀 3257

文|月半悦读

知否》原著里面,林噙霜并没有剧中那么早死去,而是在庄子里受尽了活罪。

要说她从百般受宠到被遭受冷落的转折点,还是在孔嬷嬷对盛紘前程教育后,人家只用云淡风轻的三句话,就揭穿了她的“底细”。

不得不说,孔嬷嬷那专门用整治绿茶的“三板斧”,简直就是为林噙霜量身打造。

而盛紘接连被孔嬷嬷两次**后,也开始警惕起这个所谓的“真爱”,对她的态度更是一落千丈。

其实,盛紘已经非常疼爱她所出的那一双庶出儿女了,无论是对墨兰的婚事,还是长枫的前途,都费尽了心思。

怎奈林噙霜贪心不足,竟然自毁长城地唆使墨兰私会外男,差点败坏了盛家女的名声,才逼得老太太出面发落了她。

当她被送到老太太庄子上后,很快就被康姨妈给大娘子王氏出的那个极其阴毒狠辣的主意,给生生毁去了她最重视的美貌和窈窕。

在那个无法活动的小土屋里,林噙霜每天只被投喂三碗猪油拌饭,半年不到就被成功催肥。

试想一下,一个身材臃肿肥胖、满脸横肉、言语粗鄙的肥婆,又怎能再跟她的“红狼”撒娇卖痴风花雪月?

所以说,人生在世,果然不能贪图太过,不然的话,林噙霜的悲催结局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盛府的规矩混乱,源自林噙霜这个姨娘的崛起。

毕竟,她这个林姨娘,相比于其他妾室,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首先,她出身官宦之家,家族获罪后门庭败落,再加上林父早早病逝,林母临终前才把她托付给在闺中有过几面之缘的盛老太太。

其次,盛老太太待她不啻于亲女,甚至不惜出份嫁妆也要给她寻个好婆家,可她却放着外头正经太太不做,宁愿给盛紘做小。

前者,让她受过诗词歌赋方面的教育,从而跟知识官僚盛紘有共同语言,后者,让她备受文化青年盛紘的怜爱,处处都比其他姨娘体面。

再加上,正室太太王氏既无上佳的文学教养,相貌也只算得上端正,还仗着低嫁而一味地跋扈泼辣,婚后不久就跟盛紘有了嫌隙。

这样一来,一向“主意大”的林噙霜正好钻了空子,私底下偷偷摸摸与盛紘有了首尾,丑事暴露后很快就被抬作了姨娘。

不得不承认,林噙霜放着盛老太太为她挑选的几户人家不选,上赶着给盛紘当个姨娘,也是看准了人下菜碟的:

“她不是稀里糊涂的尤二姐,她找盛紘,是因为知道他是个性格独立不受妻子钳制的男人,她也知道盛紘早年当庶子时的凉苦,并以此为切入点,为自己在盛府博得了一个不败之地。 ”

对于盛紘那种封建教育下的士大夫来说,内心深受礼法压制的情感,在这种遮遮掩掩的“自由恋爱”刺激下,确实很难把控得住。

尤其是,他跟王氏的包办婚姻,实在是有太多不如意之处了。

他自诩是个有追求有文化的青年官僚,当情感需求一再得不到满足时,可不就很容易被林噙霜这样的解语花趁虚而入了吗?

开头那几年,盛紘跟林噙霜纵情于无边情海,不愿上岸,根本就看不到林噙霜那满身算计的心眼子。

最可笑的是,他甚至还总是可怜她一个官家小姐孤身一人无可托庇,这才委屈自己给他当了妾室。

要知道,盛紘本就是庶子起家,对待姨娘这种编外岗位不仅没有厌弃反感之意,反而还表现得颇为亲切自然。

甚至于,他为了不让林姨娘受欺侮,竟然既给了她独立的经济**,又让她把亲生的一双儿女养在身边。

有了田庄铺子和体己银子,林姨娘的腰杆自然而然就直了,生儿育女之后,盛紘又给足了她脸面。

就这样,林噙霜在盛府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培植的亲信也越来越多,除了一个名分之外,跟正经太太几乎没什么差别。

于是乎,她跟王氏也逐渐有了分庭抗礼之势,随着嫡庶不分加剧,盛府的规矩也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说,妻妾对峙之下,导致家宅不宁,酿出卫姨娘一尸两命的那种家祸,也就不足为奇了!

真要追本溯源,还得归咎于盛紘对林噙霜无原则的宠爱。

他不知道的是,对于林噙霜那种人来说,爱之即是害之,而他一再无底线的原谅,也只会让她愈发不知进退。

好在,盛紘毕竟是有着远大理想的**,在礼教森严的古代,他若是还想要在仕途上更上一层楼,就不能落个宠妾灭妻的坏名声。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和林姨娘“恋爱”时,保留了最后一丝理智与克制,而王氏的娘家的出手干预,则加速消退了他对林姨娘的热情。

可王家刚使出美人计拉拢盛紘,林姨娘的战斗力就显现出来了,当机立断就给几个颇有姿色的丫头开了脸。

所以说,第一回合的获胜者也不是林姨娘,而是坐享齐人之福的盛紘,事情本就因他而起,他反而还平白消受了几番美人恩。

于是,王氏才会剑走偏锋,找了卫氏那个“布衣荆钗难掩绝色”的贵妾,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果不其然,盛紘顿时就被卫氏给迷倒了。

他不仅亲自教她识文断字,还点拨她诗词书画,两人耳鬓厮磨之下,颇有一种红袖添香之乐。

而且,卫氏不仅生的极为貌美,性情也温柔敦厚,凡事不争不抢,盛紘倒也真有点喜欢上了她。

只能说,林噙霜的“真爱千斤”,终究抵不上人家的胸脯四两。

眼看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林噙霜才真正开始急了,她刻意折腾临产的卫氏,就是意在把她的胎儿弄掉,最好顺带把她的身体也搞垮。

结果,不知是她用力过猛,还是卫氏特别点背,竟然因为难产而一命呜呼了。

可以说,卫氏的惨死,彻底暴露了盛府的规矩败坏,妻妾斗争的惨烈的程度,也令人不寒而栗。

终于,经由盛老太太分析点拨,盛紘这个大家长,才不得不正视家庭内部的矛盾。

他不管是对卫氏于心不忍,还是为自己的仕途前程着想,都必须要下定决心整顿和恢复家庭等级规矩。

首要之事,他得先从情海中爬上岸,放弃对林姨娘的过度偏爱,公平持中地从严治家,整肃门风。

可仅仅“公平持中”这四个字,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毕竟,他自己立身不正在先,坏了规矩地把一个妾室宠得没大没小,就怪不得王氏不上道儿了。

而他在盛老太太跟前的信誓旦旦,在林噙霜的泪水攻势下里,立刻就化作了绕指柔。

哪怕一个丫鬟都看得出,林噙霜有一双儿女护身,根本不可能为她做下的那些伤天害理的事儿抵命。

他所谓的“整肃门风”,也不过是打卖几个下人罢了。

而林噙霜,终归不是一般循规蹈矩的妾室。

她就算正在被禁足,也硬是找准机会闯进王氏的院子,舍身见到了跟正在她离心的“红狼”。

而她跟王氏几句“对质”下来,就成功把话题歪楼,从害死卫氏的被告,转换身份为被大老婆陷害的原告。

只见林姨娘泪眼婆娑,好似暗含千般柔情万分委屈,哀声凄婉:

“老爷,太太,我本是一个无依无靠之人,这一辈子都是依附着老爷活着的,倘若老爷厌弃了我,我不如现下立刻就死了。我原也是好人家的女儿,老太太要给我挑人家,是我自己不要脸面,定要赖在盛家,不过敬慕老爷人品。被众人耻笑,被下人瞧不起,我也都认了,是我自己甘心情愿的。……我也知晓自己惹怒了姐姐,让姐姐心里不快,姐姐怨我厌我,我都明白,也不敢自辩……只盼望姐姐原宥我对老爷的一片痴心,当我是只小猫小狗,在偌大的盛府之中赏我一个地方缩着,有口吃的就是了,只要能时时瞧见老爷,我就是被千人骂万人唾,也无怨无悔!……

这一番唱念做打下来,她表完忠心表痴心,连头都没磕几个,就哄得盛紘心疼地回心转意了。

结果就是,不仅卫氏的死因没追究到责任人,王氏这个正室,反而还落了个陷害小老婆的嫌疑。

至于林姨娘,只是被盛紘不痛不痒地勒令了几条:撤了小厨房,停掉多出的花销,恢复每日给王氏请安的规矩。

可以说,他既没有剥夺她的产业,也没有分离她的孩子,只是让她收敛态度伏低做小,已经是大幸了。

而林噙霜那样的“聪明人”,纵然再心有不甘,也很识时务地见好就收了,她也深知,只要把住盛紘,就不怕没有出头之日。

所以说,在卫氏一事上,盛紘对林噙霜的高拿轻放,注定了将会遗患无穷。

至少,林噙霜是一点儿记性都没长,反而又惦记上了盛老太太的体己,还妄想让人家给她女儿的婚事提升竞争力。

没看到,墨兰前脚被老太太拒绝,她后脚就反射性地耍脾气给老太太脸子瞧,竟然明刀明枪地让两个儿女全都托病不去请安。

只可惜,她这次直接撞到了枪口上。

盛紘自升官之后,就一心要整顿门风,哪怕她再喜欢和抬举林姨娘和她的孩子,也有一个前提。

这个前提就是,她必须谨守做妾的本分,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能有半点损及他的家族和社会地位,更不能有半丝损害他的官声。

所以说,在老太太发动反击逼盛紘做个选择时,他才会在宠爱林姨娘和家族体统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毕竟,孝字当头,再加上嫡母对他养恩之重,林噙霜这个宠妾的分量显然不够看了,不得不跟儿女分居。

在那种情况下,盛紘还愿意护着林姨娘,也确实是出于“一片真情”了。

不过,盛紘再强硬的坚持,也经不起林噙霜几次软磨硬泡。

很快,他就在她的哭诉中鸣金收兵,心软之后就又会对她许这许那,直到孔嬷嬷对他进行了前程教育,才一语惊醒梦中人。

当盛紘虚心接受了孔嬷嬷支招后,才对林噙霜的套路有了明确有效的应对措施。

比如说,林噙霜再次向他苦诉,抱怨墨兰没有华兰的福气和丰厚嫁妆,并埋怨王氏不该厚此薄彼,只把陪嫁分给嫡出子女。

而盛紘只用一句话,就把她噎得无话可说,也给她后面逾越的要求来了个急刹车:“你没有丰厚的陪嫁,难不成是我的过错?”

确实,盛紘即使再异想天开,可该有的自知之明也一点不缺,林噙霜要是有王氏那样的家世和嫁妆,又岂会与他做小?

盛紘先用这句话堵了她的嘴,在她被噎得哑口无言时,又来了个乘胜追击:

当初我就是怕你们母子受欺负,才硬是从祖产中拨出一块来给你们傍身,这本已不合规矩,但为着你和枫哥儿墨姐儿我还是做了;你已比一般妾室体面许多,难道还不知足?!你若想与正房太太比肩,当初就不该与我做妾。”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当初选我,是无奈之举,我这些年对你,却足够恩深义重了。

其实,盛紘只要绕出那个圈就会发现,她动不动就“我放着不做外头的正房太太,宁愿给你做小”,不过就是拿“真情”换好处罢了。

面对这种“绑架”时,他接下来只要这样说就可以见招拆招了:

“你既与我一片真情,且甘愿做小,又为何时时抱怨,还常与我要这要那的?难道一片真心便是如此?”

这张纸一旦捅破,什么情深似海都不过如此,盛紘再想到他跟林噙霜多年来的“一片真情”,自己都有些腻歪。

之后,但凡林噙霜作妖,盛紘只要祭出这“三板斧”,就无往而不利,渐渐对她的种种手段有了不弱的抗体。

当他真的硬起心肠冷落林姨娘几年,把对她的一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反而取得了不错的政绩。

盛紘官场得意,仕途顺畅了,孝心涌上心头,方知自己这些年错的多彻底,后悔当初没听老太太的逆耳良言。

仕途顺畅了,盛紘就连看不大着调脾气不好的王氏,都顺眼了不少,越来越远着招数用老了的林噙霜。

林噙霜一再碰上钉子,终于意识到情况不对,不得不打点出万分的温柔手段来哄盛紘,暂时也老实了不少。

可她这种老实的假象,只维持到了三个兰开始谈婚论嫁时,便又开始兴风作浪了。

她先是善解人意地给盛紘弄个娇滴滴的美艳丫头,撩拨得他忘了形,从而放松了警惕,暗地里却给墨兰策划起了永昌侯府的婚事。

林噙霜的想法很简单,只要墨兰高嫁进了侯府,她这个生母暂时受些罪也没什么,早晚能享上女儿的福。

可她这次显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既低估了盛紘对前途的热情,也轻视了盛老太太做事风格。

王氏气怒交加之下撂挑子,盛紘不得不求到老太太头上。

而盛老太太本就是有爵之家嫡女出身,做事向来说一不二,平生最不耐烦和人纠缠,但凡她出手,根本就不需要以德服人。

所以说,她发落起来林噙霜这个白眼狼,只能说是干脆利落,而康王氏恰逢其时抛给王氏的毒计,则相当于封死了林噙霜的后路。

林噙霜在庄子里,被每天三碗猪油拌饭给催成肥婆,没了以色侍人的本钱,只能寄希望于儿女分家掌权分家。

可是,结果却事与愿违。

墨兰虽然如愿嫁入了永昌侯府,日子却过得极不如意。

她每日处理婆媳、夫妻问题都自顾不暇了,对娘家的事儿根本没有发言权。

至于儿子长枫,娶妻柳氏本就属于高攀,难免被她管头管脚。

且不说盛紘还在世时,他根本分不了家,就算日后分家了,也不会为个姨娘得罪不该得罪的一切。

可以说,林噙霜若是能安安分分在庄子里终老,就已是她最好的结局了。

知否 孔嬷嬷来盛家教学,如兰的一句话,早就预示着她会低嫁

明兰白天被贺宏文的表妹曹锦绣搞得心烦意乱,晚上睡不着,趁丫鬟们都去休息了,一个人偷偷出去晒月亮。意外发现了和文炎敬约会的如兰,想装作没看见,却被如兰抓了个正着。如兰威胁明兰不准说出去。两姐妹在房间里聊天,那也是明兰第一次对如兰交付真心。明兰说到 五姐姐,你有没有想过,他兴许只是想攀高枝,才看到姐姐的...

再读《知否》原著方知 “不堪为宗妇”的大秦氏,才是祸家之源

文 月半悦读 不得不承认,但凡能够轰动一时的影视和文学作品,肯定都有其可取之处。就拿 知否 来说,不仅电视剧播出后掀起了一波古装剧的热潮,其原著 更是常读常新,那些大小人物也显得更有血有肉。尤其是,相比于电视剧中多少有些差强人意的改编,原著显然更经得起推敲,每次看都能发现一些之前错过的细节。原先,我...

《知否》原著,你根本不知道蓉姐儿逆天改命的背后,藏着什么?

一切都是命 这句话如一阵风,从你耳畔轻轻吹过,是否曾让你在困境中得到一丝慰藉,又或是让你在不幸的遭遇中找到了一丝理由,认为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是前生的注定,自己无法与命运抗衡,因此无需再努力。然而,又有一种声音,那是一句古老的话语,人定胜天 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在 知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