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老家还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吗

2023-10-24 13:15:03 字數 2483 閱讀 7979

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家里重男轻女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70年代末期,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加强,“只生一个好”的宣传口号传遍农村大街小巷。农村里的传宗接代的观念又显现出来,所以就出现了许多不生儿子不罢休的“计生钉子户”。笔者生活在农村,似乎也对农村的这种现象习以为常,甚至自己的思想里也延续着这种意识。

那时候我所知道的,农村人常常按男女关系分区分亲戚的远近,比如“爹亲叔大,娘亲舅大”,这其实也就是重男轻女的一大表象,叔和舅都是男女双方家庭的男性成员,不论他们在姊妹中的年龄大小,哪怕是姊妹中最小的孩子,只要你是男性成员,亲戚上就以你为代表。而另一个说法更加印证了男尊女卑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出现在农村的婚丧嫁娶上。比如农村人孩子结婚,叔舅姑姨都要拿份子钱的,而在我们老家,他们还要拿一份钱——叫磕头礼。结婚当天,新郎新娘要给这些长辈下跪磕头,而这些亲属都要按远近程度或多或少的给礼钱,这个时候就有族中执事人拿着一份名单来念,念到谁,谁就在事先摆好的位置坐好,新人便过来跪拜,后面便有一个年轻人端着一个精致的小盒收钱,并大声的念出来钱的数目。这里面有一个俗成的顺序,就按亲属关系的远近亲疏来定,先后的排名,一、男方家的人,男方家中的男性亲属,排第一位如大爷、叔叔。二、就是南方家中的姑舅姨等,而这里大家可以看到,姑舅姨当中的舅舅却是男性,为什么呢?因为舅舅是男性亲属中母亲的亲属,而母亲却是女性,所以她的亲属舅应该和姑一排在了一起,但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区别,前文中我写过有“爹亲叔大,娘亲舅大”的说法,但这里已经把叔叔大爷排在了第一位,第二位的成员,那就是姑舅姨了,所以这里又有了一个细分,俗语里又有了“姑舅亲,辈辈亲,死了姑舅还有亲(还有一句说法是‘砸烂骨头连着筋’)”下一句就是“姨娘亲,不是亲,死了姨娘断了亲”。这里又把姨和舅区分开来,还是因为姨是女性,也是男方家母亲的亲戚中的女性,而在这里姑和舅也是平辈中人,姑是女性,舅却是男性,但俗语中却有“先姑后舅”的说法,为什么呢?就因为姑是男性亲属的亲戚,舅是女性亲属的亲戚,这一排名又更进一步印证了男性的重要地位,这种不成文的制度,其实现在农村依然延续着,老家里依然还演习着这个俗成制度。

而这种观念的形成,也是中国人的传统是以姓氏来划分和认定后嗣的。认为只有与自己同姓的后代才是后代,比如儿子、孙子、侄子、侄孙子、侄重孙子等,而不是按照血缘关系来划分和认定,这就把本来有同样血缘关系的外孙子,外孙女等包括他们的子女排除在外。而在物质继承方面,也是同姓氏的后代才能有继承权,所以就有了“重男轻女”的现象。

其实,从几千年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来看,各朝各代里女性的地位有所不同,但普遍上还是重男轻女的现象。但中国商朝的妇女地位较高,夏朝在开国时也还是母系社会。其居住方式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游牧性,二是从妻居,商代社会的婚姻是由多个父和多个母公娶,这也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

男尊女卑的现象,主要孕育 在吃人的封建社会。秦商鞅变法之后,贯彻法家思想,讲究国家利益至上,礼法道德传统相对受到忽视,在家庭立法中,妇女在某些方面可以和丈夫拥有平齐地位,如妇女可以杀死通奸丈夫,丈夫殴妻与妻殴丈夫受同等责罚等等。

西汉武帝后,儒学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官方的正统思想,儒家所提倡的道德理法标准,也就愈亦发挥出自己的影响力,并逐渐的成为社会主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两汉时的儒者和官僚发挥了先秦典籍中关于男尊女卑思想的表述,对妇女再嫁问题给出了道德上进一步否定的评价。班昭《女诫》中说:“男有再娶之意,女无再适之文”,以一个妇女的口吻,对同性的自由作出严格限制,千百年来贻害深远。

到了明清时代,对于妇女的生活自由和婚姻自由的压制,已达到了前夫未有的残酷程度。

大明律》首次将前代法典中关于妇女再婚问题的两条规定“居丧嫁娶”与“妇女守节而强嫁”浓缩到一条之中,不过处罚力度变轻,在唐宋“徒三年”的“居丧嫁娶”改为“杖一百”,唐宋“徒一年”的父母、祖父母之外的人,逼迫孀夫改嫁之罪,在大明律中仅杖八十,可见,封建社会已经把**妇女自由加在刑法之中,这是因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业已腐朽的制度的需要,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

*年间曾一度兴起女权运动,但是这样的所谓女权运动带有盲目西化的色彩,妇女的经济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创造社会财富机会上的不均等这个前提下,妇女很难真正的普遍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但这一时期的思想运动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有理想的新女性,也见证了无数追求独立生活的女性,最终却在大时代下香消玉殒,不过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为妇女解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个普遍的社会认知。

新中国建立之后,妇女才得到空前的解放,**主席率先提出了“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中国大地上的职业女性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真正地改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从而彻底改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但是这样的解放来得太快太猛,以至于没有反应过来的反而是女性自己,随着经济地位的大幅改变,女性对自我解放的认识上并没有得到很大发展,这主要在于解放并非自主抗争,而是带有外力的推动性,以至于“重男轻女”的问题仍然严重,解放过程中片面强调女性承担男性社会义务的情况,导致这一时期妇女在追求独立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空虚和迷茫,往往无法了解表现自己独立性的姿态到底怎样,应该怎样?所以一直到2023年后的今天,比较封建的农村还保留着封建社会的陋习。

现在的社会还有重男轻女现象吗?

虽然现在的社会已经逐渐接受了男女平等的观念,但是在一些地方和群体中,重男轻女的现象仍然存在。首先,在一些农村地区,重男轻女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在这些地方,男孩子被视为家族的继承人,能够延续家族的香火,而女孩子则被视为嫁出去的人,早晚都要离开家庭。因此,这些地方的父母通常会更加注重培养男孩子,而忽视女...

那个重男轻女的母亲“卖”了女儿还想再捞点,姑娘 妈,再见

前几天回家,母亲拿出一个红色的塑料袋,说是给我装了几件新衣服,让我穿起来好看。我打开袋子一看,衣服都有点旧了,有些地方还泛着黄斑,心里不由得一阵难过。母亲看到我脸上的表情,尴尬地笑了笑说 是旧衣服啊,我看这个包得挺新的,就给你包上衣服了。这话说得,我顿时心凉了半截。这明明就是从亲戚家捡回来的旧衣服吧...

70年代的老挂历还有印象吗,来怀旧一下

年代的老挂历还有印象吗,来怀旧一下年,赣州地区革委会发行了一款特别的挂历,上面印有一幅农业学大寨的图案。这款挂历代表了当时农村青年学大寨的激情和决心,他们相信只有深入基层,与农民一同劳动,才能真正了解农村问题并找到解决之道。这个挂历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也让人们怀念起那个曾经的时光。同年,呼和浩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