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灭亡时,诸葛亮儿子说他“外不能制姜维”,为什么这样说?

2023-10-23 16:00:08 字數 3102 閱讀 2172

公元263年,三国中的蜀汉被魏国吞并。魏灭蜀之战,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历史事件。在这场战争中,蜀国实际上并不缺乏反击的机会,但却因为内外因素的干扰,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蜀国朝廷一向奢侈享乐,纸醉金迷,无法及时做出应对。当听说魏兵突然杀到,混乱情绪迅速蔓延开来,将领马邈甚至直接投降。此时,蜀国朝廷无人可用,只好派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带兵抵御。

然而,诸葛瞻的能力远不及其父。诸葛亮作为千年一遇的奇才,诸葛瞻无法与之相比。这并非诸葛瞻的错,毕竟龙生九子,各有所长。然而,蜀国形势危急,若诸葛瞻能迅速行动并取得优势,消灭魏军强攻中的邓艾是有可能的。至少,他也可以借助地形之利,牢固地挡住魏军的进攻。

然而,诸葛瞻却在涪城停顿下来,不打算继续前进。这一举动错失了歼敌的良机,导致邓艾长驱直入,击败了诸葛瞻的前锋部队。诸葛瞻只得退守到绵竹。这使得蜀军士气更加低落,蜀国朝廷更加动摇。

邓艾甚至给诸葛瞻写了劝降信,许以**厚禄。但诸葛瞻不会屈服,他斩杀了魏军使者,命令部队摆开阵势准备决一死战。然而,他们最终还是被魏军击败,诸葛瞻与他的长子诸葛尚一同阵亡。

据《元和郡县志》记载,诸葛瞻在退军绵竹后,意识到大势已去,忧愤地说道:“我内部无法除掉干涉朝政的宦官黄皓,外部无法制约姜维,进攻不能守住江油,我犯了三大罪,现在该如何面对这一切呢?”

诸葛瞻提到的自己的三大罪行是什么呢?前两个罪行很好理解,无法进攻江油和无法除掉黄皓,都是导致灭亡的重要原因。但他为什么把责任推到姜维身上呢?

先来谈谈姜维吧。姜维早年在魏国为官,后来投奔了蜀汉。他一直以来忠诚地执行诸葛亮北伐的战略,并且获得了刘禅的信任。即便在魏军入侵时,姜维还坚持抵御魏军,直到接到刘禅的命令才放弃。

那么,为什么诸葛瞻对姜维如此忌恨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姜维忠心耿耿地执行了诸葛亮的北伐战略,而蜀国上下却普遍认为他纵兵成性。

据《三国志裴松之注》记载,姜维在北伐期间带兵屡立战功,但诸葛瞻却认为他的军事行动劳民伤财,请求刘禅解除姜维的兵权,让阎宇取而代之。然而,刘禅并没有批准这一请求。

姜维的军事能力虽然不是特别出色,但他对诸葛亮的战略思想理解很深。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曾说过,蜀国不是坐守之地,应该以攻为守,北伐中原,国祚可能还能延长。姜维深知忘战必危的道理,从战略角度考虑,他的北伐并没有错。

诸葛瞻反对姜维的北伐,其实只是对国家大事的不同见解而已,这并不足以责怪他。然而,他却选择了推荐阎宇来代替姜维,这就有问题了。阎宇是宦官黄皓的亲信,而黄皓一直都怀疑姜维,想要除掉他,并想让阎宇当大将军。

阎宇虽然有一些才干,并立过军功,但在《三国志》中说,他的才干还不及蜀将马忠。而且他还投机钻营,谄媚黄皓。如果让这样的人当大将军,蜀**队必然会变得更加糟糕,蜀国的灭亡也许会提前发生。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瞻也痛恨黄皓,两人并没有过往。然而,诸葛瞻却提出让阎宇取代姜维,这与黄皓一样有悖于伦理。

诸葛亮曾经早早看出诸葛瞻不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人物,他在给兄长诸葛瑾的信中提到,虽然诸葛瞻聪明可爱,但很早就显露出早熟的特点,恐怕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人物。

诸葛瞻身为蜀汉丞相之子,受到蜀国百姓的推崇。如果蜀国朝廷实施了某些利国利民的举措,即便不是诸葛瞻主导的,也有可能会被群众归功于他。诸葛瞻的声望很高,但与他的才干不符。

可以说,诸葛瞻背负着父亲的光环,却因名声迷惑,最终导致了自身的失败。他为国家忠诚,并为此而死,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也是蜀国走向灭亡的推手。

历史总是充满了巧合与必然,每个人的选择与命运交织在一起。诸葛瞻作为历史的一员,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作为。从他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身世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唯一因素,才干与智慧才是最重要的。他的故事也提醒我们,作为历史的传承者,我们需要研究和思考过去,从中汲取智慧,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故事和背后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试图通过扮演历史专家的角色,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蜀汉灭亡的原因和背后的故事。无论是蜀国朝廷的纸醉金迷,还是诸葛瞻与姜维之间的矛盾,都是导致灭亡的因素。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和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价值,更好地理解过去的世界。

作为历史专家,我深深地感悟到历史的魅力和力量。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故事,更是我们思考和借鉴的源泉。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行为和选择,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世界的挑战。

对我来说,作为历史专家,我希望能够传承和传播历史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过去的故事和背后的意义。历史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思考和发展的基础。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塑造未来。

在每一个历史的片段中,都有无数的故事和意义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解读。作为历史的传承者,我们需要以温故而知新的态度,继续探索和理解过去的世界。这将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成就的道路,但也是令人充满激情和追求的旅程。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索的欲望,让他们更加了解过去的故事和背后的意义。历史不仅仅是过去,更是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只有通过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历史专家的任务就是传承和传播历史的知识,引领人们探索和理解过去的世界。通过我所扮演的角色,我愿意将历史的智慧和见解分享给更多的人,帮助他们在思考和行动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历史上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每一个人物都有他们独特的故事和意义。作为历史的传承者,我们需要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解,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传播历史的智慧。

通过对历史的探索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和机遇。历史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的力量,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探索和传承历史的智慧,让历史的故事和背后的意义永远流传下去。

曾被诸葛亮收服的孟获,在蜀汉存亡之际,为啥不来救援?

在 三国演义 中,诸葛亮七擒孟获是一段极为引人入胜的故事。当刘备占领了蜀汉后,他的主要精力都用于内政问题的整顿,南蛮地区的少数民族部队不断挑衅,但却未能腾出时间来应对。直到孟获发起大规模进攻,占领了蜀国边境的城池,蜀汉的领导层才开始重视这一威胁。诸葛亮决定亲自出征,以收复失地并解决南部边境问题。这便...

揭秘蜀国权谋 诸葛亮的政治博弈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被誉为睿才,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领导力,主持蜀国政权,维护汉室,但也有人质疑他的真实动机和行为。让我们深入 一下诸葛亮的政治策略,以揭开历史背后的权谋。.权力之争与刘禅的角色。诸葛亮的统治手法并不像传说中那么无私。尽管刘禅登基时已经岁,但诸葛亮一直未愿交出权力。他甚至挤走了李严,一个...

他连斩蜀国两员大将,让诸葛亮大惊失色,却被魏延一招秒杀

王双,身高九尺,虎背熊腰,武艺超凡,号称无敌战神。在 三国演义 中,他以骁勇善战的威名闻名于世。就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期间,王双应曹真之请,被任命为先锋出战。战斗中,王双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技,连斩三位蜀国大将,谢雄 龚起和张嶷。他的表现让诸葛亮大为震惊,束手无策。然而,最终他在与魏延的一次交战中败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