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围棋棋子的发展

2023-10-27 10:55:20 字數 1204 閱讀 7798

小朋友们知道我们现在下围棋所用的黑白棋子是怎样发展来的吗?它们在古代又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呢?

先秦至唐朝。

先秦至唐朝时期的围棋棋子质地主要以石子为主,形状以扁圆形、两面鼓最为常见。

2023年出土于西晋刘宝墓的围棋棋子,盛于一个陶盒内,有300多枚。这些棋子是天然的鹅卵石,形状呈两面突起的扁圆形,表面光滑圆润,外形上十分接近现代棋子。

刘宝墓出土的围棋棋子是目前国内出土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围棋实物,为研究中国围棋发展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2023年考古人员还在杜甫草堂博物馆唐代遗址中发掘出一枚珍贵的唐代围棋棋子,这枚陶制棋子直径不到1厘米,两面凸出。

北宋至明末。

北宋至明末时期的围棋棋子质地主要是以陶、瓷为主,形状以两面平的扁圆形为主。

宋明时期的陶、瓷工艺有了很高程度的发展,围棋的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棋子也有了专门的工匠来烧制,颜色上也做到了人为上色。

但当时的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所以烧制出的棋子多以两面平的扁圆形为主,贵族还会为自己定制印有花纹的棋子。

明末至清朝。

明末以后的围棋棋子质地主要以玻璃为主,形状以下平上鼓最为常见。

在明末和清朝时期,琉璃与玻璃的烧制工艺走向大众化,围棋的材质也随之发生变化。用玻璃技术烧制的棋子外观圆润精美、手感舒适,一度成为当时围棋子生产的主流,并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山东博物馆的明代鲁王展厅里,珍藏着一副保存相当完整的围棋。这副围棋包括纵横各19道的白纸棋盘,黑子175枚,白子181枚,共356枚玻璃棋子,分别装放于两只金山字纹黑漆卷木胎罐中。

围棋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自古传承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围棋棋具也在不同的历史年代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围棋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

围棋中的数学原理

围棋一向被誉为是人类大脑智慧的专利,围棋的走法,几乎和宇宙中原子数量相同,甚至更多,每回合有种可能,一盘棋可以长达个回合,共有后面再加个种下法,这样的计算量,对计算机来说叫暴力计算,非常残忍而且很难实现 对数字不敏感的直接看下面的gif图更直观。但正是因为这种深度和复杂,所以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听到的话...

翠花公主 命运的棋子,古代女性的坎坷一生

翠花公主,一个古代女性的命运坎坷,她的一生充满了转折和挣扎,被权谋和政治所左右。这篇文章将深入 翠花公主的生平,以及她与权臣鳌拜的纷繁关系。童年的无忧无虑。文章开始,我们回顾了翠花公主的童年,她是康熙皇帝的亲姐姐,然而,尽管出生在皇室,她也无法逃脱婚姻作为政治策略的命运。这一点提醒我们,在古代,即使...

围棋 古老智慧的游戏规则与玩法

围棋,这个源于古老东方的智慧游戏,如今已成为全球广受欢迎的棋类之一。它以其深邃的策略 无穷的变化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无数爱好者。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索围棋的规则与玩法。围棋的规则 围棋对局双方各执黑白棋子,轮流落子于棋盘上的交叉点。棋子分为黑白两色,各子,布局于个交叉点上。落子后,不得移动或反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