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統治下北非的城市

2023-10-16 01:00:03 字數 2614 閱讀 1984

羅馬人在西元前5到3世紀時,憑著靈活的戰術、嚴格的紀律、勇敢的精神,完成義大利半島的統一工作後,不斷擴張,建立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使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海。本文**的「北非」,在地理上應指撒哈拉沙漠以北的非洲,包括今日的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五國,由於涉及範圍甚廣,限於篇幅,因而只以當時的「非洲省」即迦太基發祥地的突尼西亞,和昔勒尼省(cyrenaica)的利比亞境內的羅馬古蹟與文物為主。

羅馬帝國版圖遼闊,囊括歐亞非三洲毗連之地,奧古斯都時代僅以第三軍團加上輔助軍總共二萬到二萬五千兵力駐守北非之地,維持安定,統治達五百餘年。有學者認為,羅馬帝國的控制因缺乏嚴格的**監督和精密的行政機器,質量不高,然而考察其統治之道,除了政治組織、經濟活力、宗教力量等因素外,主要是靠文化上對各民族的吸引力。其文化優越感來自國力的強盛,人民到處可見巨集偉的城市,輝煌的公共建築、寫實的肖像雕刻、豐富的鑲嵌壁畫,興起自豪之心,凝聚認同,加強帝國的威望。

在征服迦太基後,羅馬公民和軍隊在利比亞和突尼西亞的城市留下無數的建築和文物,形成帝國境內羅馬化(romanization)程度最高的地方,見證帝國的強盛。這裡的古蹟文物由於氣候乾燥,加上受撒哈拉沙漠吹來風沙的掩埋與河流帶來泥沙的堆積而埋沒,到19世紀考古挖掘以來,是羅馬所留古蹟文物中儲存最完好的。因此本文選這個地區的羅馬古蹟與文物為題,藉其演變情況與歷史、文化意義,了解當地羅馬化的程序。

利比亞和突尼西亞的原住民是柏柏人(berbers),但古代在此掌控商業活動的是外來的腓尼基人和希臘人。腓尼基人在地中海地區的商業與移民活動中極活躍,迦太基(carthage)一字的原意就是他們在北非所建的「新城」。希臘人在地中海的勢力可謂後來居上,尤其是東地中海地區,由於此地原來已有文化程度高的居民,他們只能在這些地方建立**站,利比亞的cyrene就是著名的例子,留下許多希臘古蹟。

等到羅馬人統治這些地方,對於過去無論是腓尼基人或希臘人留下的建築,都加以改建、擴建、新建,以符新時代需求。儘管這裡氣候較乾旱,但是冬天有雨、春日無霜、夏季較長、沒有暴雨等環境,有利作物成長;若與埃及相比,距離羅馬較近,航程短,船難少,運費省,因此在羅馬直接統治後不久就超過埃及,也成為羅馬的穀倉,每年可生產100萬噸食物,其中1/2出口到羅馬,**羅馬城的糧食。

此外,水果、橄欖油、毛皮、奇禽異獸、紡織物、大理石、陶器、木材等物品都可經由便利的海運,輸送到需要的地方。這些地方固然有柏柏人、腓尼基人和希臘人遺留的各項建設,羅馬人到來後,更加發揚光大,眾多的文化建設因19世紀以來西方學者從事的考古發掘而更引人注意。

從整個城市的規模,到羅馬人遺留的別墅、鑲嵌畫等作品的發現,都增添後人了解羅馬文化的廣泛情形。另一方面,這些古蹟與文物既是因應羅馬帝國的興盛而建立或製作,其衰退通常也與帝國過度擴張導致的疲弱有關,當帝國無力維護境內安全時,經濟衰退,汪達爾人(vandals)入侵北非時造成的破壞,使許多地方淪為廢墟。

近年來北非的考古成果很豐碩,利比亞將選今日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古名oea)、羅馬皇帝塞維魯斯(severus)出生地leptis magna、和sabratha、cyrene、邊防要塞的ghadames等地;突尼西亞則選與羅馬慘烈鬥爭的迦太基、儲存完好鬥獸場的el djem,和bulla regia、sbeifla、utica、chemtou等地,了解其劇場、鬥獸場、浴場、廣場、神殿、噴泉等公共建築。這些古蹟中的文物多被移到就近著名的博物館,本文將**保留其中的一些鑲嵌、壁畫及雕刻。

結語。在今日北非利比亞和突尼西亞的地中海沿岸和內陸地方,分布許多羅馬統治下羅馬化程度很高的城市遺址。這些城市的共同點為:當羅馬帝國強盛時,因能維繫社會秩序和經濟繁榮而特別興盛,更形重要;文化上因受原住民柏柏人、先後來此殖民的腓尼基人、希臘人、羅馬人帶來的多元因素,以及地理上鄰近的埃及、小亞細亞、兩河流域文化影響而更豐富。羅馬帝國時期的大事建築使得羅馬化進一步發展,成果輝煌。這些曾經繁華的北非羅馬城市後來隨著羅馬帝國國勢的衰弱,無力抵禦外侮,加上**、風沙等天災,大受破壞,淪為廢墟,在沉寂千餘年後,因近兩百年來考古發掘整理,得以重見天日,見證時代、體現歷史的古蹟與文物,頗能予人啟示及省思。

羅馬帝國時代進行羅馬化的方式很多:軍隊武裝殖民、皇帝授田退伍軍人、羅馬士兵與當地女子通婚、建造道路、賜予羅馬公民權、普及拉丁語、擴張商業、強調皇帝崇拜都是,但成效最大的當數帝國全境進行的羅馬城市建設,輝煌的建築和城市的生活方式,增加人民的自豪感,這股文化力量讓北非人民自動馴服,競相模仿,勝過百萬雄師的控制。這些已發現的北非羅馬古蹟與文物見證了羅馬化的程序,而未發現的古蹟與文物勢必對於羅馬化的發展可有更深入的了解。

古代北非 卡托漢與羅馬的較量!

歡迎閱讀這篇引人深思的歷史敘述。古代北非曾是歷史和文化多樣性的典範,而兩個重要王國,卡托漢王國和羅馬帝國的競爭與互動,深刻地影響了這一地區的命運。卡托漢一世,這位卡托漢王國的創始人,憑著卓越的領導才能奠定了卡托漢王國崛起的基石。他建立了強大的軍隊,捍衛了王國的獨立,在北非地區樹立了卡托漢王國的聲威。...

古羅馬哲人斐洛的獨特解讀

標題 創世記 中隱藏的宇宙奧秘 古羅馬哲人斐洛的獨特解讀 樂享週末分享吧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的起源充滿了疑問和好奇。我們不斷地探索 思考 推測,試 開這個奧秘。古羅馬時期的哲人斐洛,就是在這樣的探索中寫下了一部偉大的作品 論 創世記 這部作品不僅僅是對 聖經 創世記 的闡述和解讀,更是斐洛對宇宙...

古羅馬歷史 汪達爾人的瘋狂洗劫

關鍵詞 羅馬承認汪達爾人政權 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因羅馬承認汪達爾人政權 442 年,西羅馬皇帝與汪達爾人修訂條約,羅馬完全承認汪達爾人對北非大部分地區的統治權。從此汪達爾人成為了北非的合法統治者,擁有北非所有的財富。後果 西羅馬帝國滅亡 476年,在內憂外患中,奧多亞克殺死歐瑞斯特,廢黜了西羅馬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