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导演艺术》 理论 实践 经验,“三位一体”的深度融合

2023-10-21 03:51:21 字數 2977 閱讀 8533

从事纪录片研究和创作的人,都很熟悉智利纪录片导演古兹曼的一句名言,“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这句话贴切地说明了这种体裁形态的战略价值。正是因其独特的美学魅力,纪录片行业始终源源不断地吸引着无数拥趸投身其间。

因此,无论是业内资深从业者的自我提升,还是专业传媒院校纪录片人才培养,都需要上乘的纪录片著作提供系统的认知体系和操作方法,进而使他们成为道器兼备、知行合一的纪录片人才。

近期,由著名纪录片导演、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梁碧波主编的《纪录片导演艺术》出版。该著作打通了纪录片导演艺术宏观、中观、微观,前期、中期、后期的制作闭环,很好地实现了美学观念与实战技法的平衡,具体经验与学理思辨的平衡,个人思想与团队协作的平衡,是近年来传媒领域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著作。这部著作**的艺术规律和方法,不仅仅适用于纪录片,而且适用于所有非虚构影像创作。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引领的新一轮全球化正当其时。在国际**场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无疑是“国之大者”。

在众多内容形态中,纪录片或许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佳载体之一。从抗战时期的《四万万人民》再到融**时代的李子柒现象,无不说明纪实影像在塑造中国形象、拨开话语迷雾、争取人心向背中的重要势能,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而在对内传播中,纪录片的艺术表达力、文化表达力与意识形态表达力更是不容小觑。纪录片是一切活动影像叙事的原点,从纪录片进而拓展到非虚构影像,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它一方面可以记录真实、探寻未知、发现自然、观照社会,发挥着文艺“兴观群怨”的功能。

另一方面纪录片又能够充分凝聚社会共识、传播主流价值观、强化个体对家国的向心力,深度参与社会治理和意识形态整合,可谓在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以社会责任感、国际化视野、专业主义精神为标尺,为党和国家持续输送可堪重任的纪录片人才,是传媒院校责无旁贷的重任。

凡此种种,都指向一个焦点:行业亟需一本能够培养国际型、复合型、全媒型纪录片人才的优质著作。

在中国纪录片界,梁碧波是绕不开的名字。他的创作横跨30年,从早期的《三节草》《婚事》到近些年的《十一书》《复兴路上》《血铸河山》《中国仪仗兵》等,梁碧波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保持对中国社会的“在场”姿态,在火热的生活现场俯下身、扎下根,将社会现实与时代变迁定格于镜头内,对内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他的身上折**当代中国纪录片创作美学流变、文化转型与价值体认的主要视域,值得系统的学术梳理。

难能可贵的是,在成为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教师后,梁碧波能够迅速地转换身份,置身事内,躬身入局,甘为人梯,以头雁效应带动学院派纪录片人才培育的砥砺创新。眼前这份四十三万字的《纪录片导演艺术》,就是梁碧波团队历时三年、增删数次递交的一份答卷。

三十年的一线创作经验、十年北京电影学院硕士生导师的任职经历以及在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从教三年以来的学术累积,使梁碧波成为纪录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集大成者,这份不可多得的业界、学界经验,凝结为《纪录片导演艺术》的智性火花和思想光芒,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对梁碧波三十年来艺术探索的全面复盘和系统总结。

从立意站位、体例布局、行文风格来看,本著作也确乎体现着知行合一的观念。梁碧波带领团队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魄力,跳出旧传统的窠臼,拥抱新变化的精粹,深入纪录片导演艺术的美学腹地,不做概念堆砌、不做话语缠绕、不写凌空蹈虚的高头讲章,一扫虚头巴脑之风,使得全书非常务实,看了就会干。

纪录片导演艺术》各个章节还包括了13位撰稿者:戴硕、范高培、秦丽娜、覃晴、梁世庆、于亮、任月琳、刘晓妍、张拓、陶学恺、黄川、潘志琪、吴小满。除吴小满来自**广播电视总台外,其余撰稿者均为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教师。他们多数身兼高校教师与纪录片创作者的双重身份,组成了以梁碧波为核心的“学术共同体”“创作共同体”,在美学观念、行业认知、工匠精神等方面存在较高的共识和默契,这为书稿的通力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长期担任纪录片总导演的梁碧波,将影视工业的分工模式引入书稿写作,各个章节作者如同纪录片分集导演,书稿“总导演”梁碧波负责顶层设计,确立主题、搭建结构、指挥调度、统筹协调,章节“分集导演”各抱地势,发挥自身能动性,完成各章论述。

据了解,在书稿撰写过程中,梁碧波还携团队参与了多部纪录片创作,在理论中即时沉淀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反复印证理论的阐释力,遵循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方**。通观全书,可以说《纪录片导演艺术》最大特点就是非虚构电影理论、梁碧波三十年创作实践以及十三位教师教学经验“三位一体”的深度融合,由此决定了这本书对读者很友好,易懂好读还好看。

纪录片导演艺术》以纪录片创作的完整“场景”为底层逻辑,涵盖了纪录片创作从调研、撰稿、制片到拍摄、剪辑、特效、调色、声音制作乃至融资发行的全链条,非常适合非虚构影视从业者和大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学习参考。在看完本书后,读者将对纪录片创作乃至非虚构影视创作,建立系统、全面、深入的认知框架,并将之反哺创作。

#长假读书清单#当然,《纪录片导演艺术》所能实现的传播效果,还要在具体的拍摄场景、鲜活的实战指导中检阅,交由业界、学界诸位读者自行判断成色,但梁碧波团队赓续文化薪火、“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拳拳之心则已然昭彰,祝愿梁碧波及更多优秀学人为中国纪录片再添新火、再立新功。

**信息原文**:纪录中国。

原文作者:戴硕。

十部能够提高你认知的纪录片(上)

长假读书清单 每一部纪录片都是一次认知之旅,一个机会,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世界,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并改善自己的生活。通过 这些纪录片,我们能够丰富我们的思维,拓宽我们的视野,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这十部纪录片正是如此,它们各自展示了不同领域的精彩故事和观点,值得静静的欣赏。top 诈骗王 ...

刘德华再度出演烂片,导演和编剧名字一看豁然开朗

标题 寻找刘德华烂片真凶 揭露导演和编剧名字。导语 近日,刘德华主演的一部电影在豆瓣电影上再次出现低分,引发广泛讨论。难道我们应该把矛头直接指向刘德华本人吗?一部电影是很多创意人士的作品,导演和编剧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角色。通过仔细研究和 影片背后的团队,或许我们能找到真正的责任人。一 豆瓣评分.的影...

西影纪录片《我们的丰收》定档央视首播 共赏三秦美好“丰”景

三秦 三秦网讯 记者 夏明勤 聚焦三秦大地,描绘乡村壮美画卷。由西影传媒 中国农影 k花园 盛视华通共同出品的乡村振兴题材系列纪录片 我们的丰收 将于月日至月日,每天点分在 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 cctv 档首播,月日起时在优酷 爱奇艺 腾讯 西影 等平台同步播出。踏遍三秦大地 展现美好 丰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