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是中产返贫的不归路(深度好文)

2023-10-30 20:44:17 字數 2985 閱讀 3758

我有的时候,总会有疑惑,普通人鸡娃为啥用尽全力却依然觉得生活越来越难。直到最近看了一本法国作家勒庞在2023年写的《乌合之众:大众心里研究》。

128年过去,通过这本书顿悟。1.中产鸡娃的真相这个世界只有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阶级,广大的中产别管房几套,也别管钱多少。如果个人知识、技能和有限财富无法有效传承,那归根结底还是无产。

中产总想把孩子培养成有产,但他们所面临的各个教育阶段,教学方式扭曲,且与社会严重脱节。只注重死记硬背的知识灌输,不考虑面向未来的社会功能,不在意即将步入的现实世界,也不考虑影响密切的人际关系。至于未来遭遇的艰难困苦,在世立足所需要的各项装备技能均不在考虑之列。判断真正的有产和无产标准很简单,从现在开始停止工作至人生终点:财富依然源源不断增长、家庭生活标准不下降、人脉关系和社会资源不受影响。有产有的是财富社会的生态系统,无产有的是打工糊口的工作日常。打工人永远是手停口停。想成为有产,无产者靠“变异”,有产者赖“传承”。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在最初的诞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学校是中产无产们的修罗场。学校如果正常教学倒也罢了,但社会风气迟早吹到学校里。

但大部分学生通过学校的教育与学习,憎恨自己的出身,对现状不满意。就像那个孩子的演讲,他的妈妈坐在台下听的热泪盈眶。

互联网的**两边倒。“有产者”鄙夷是感觉受到了轻视和挑战。换位思考,无产者家孩子是这样,那肯定要欢欣雀跃孩子志向不一般。对于广大无产者们来说,步入“有产者”的最初级门槛就是考编制吃皇粮。考编制背后的结果就是:中产大军们的拼命相残。这是每一代中产们的归宿。2.鸡娃相当于投机前面说了,想成为有产,无产者靠“变异”,真正的牛娃不用鸡,普通娃鸡了也无意。你以为小学、中学、大学层层闯关拿到文凭就算成功?图森破图那亦。

任何时代,举着文凭抢饭碗,岗位稀缺又有限。就像前面演讲的那个孩子所阐述的:奋斗的意义在于,也许自己一生努力都不能达到别人的起点,但是起码离开了自己的起点。当然,也有可能另一个版本是离开了农村和小乡镇的屠龙少年,最终成为大城市里的“失房盲流青年”。鸡娃就是投资,当然几乎所有的家长对于自家孩子更多的是炙热深厚的感情,这毋庸置疑。但只是投资就要考虑及时止损、投入产出比和投资回报率。但绝大部分家长被对孩子深沉的爱和泪水蒙上了眼睛。一个孩子的完整教育周期,从家庭走进学校,再走向社会之前,有四个周期:起步期、成长期、收获期、变革期。(1)起步期从怀胎十月孩子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牙牙学语。“三岁老大、七岁看老”,虽是民间的一句谚语,但也包含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7岁之前是人生成长的**萌芽期。此时,幼儿的心理、生理、智力和体力都已经相对阶段性成型。(2)成长期接下来,孩子进入九年义务教育。这个阶段有三件大事要做:孩子个体性格塑造,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养成管理,搭建立体知识体系。相对于起步期的小萌芽,现在进去了施肥养成纠错期。但大部分中产家长关注的永远都是通过课外辅导班帮助孩子进行知识体系搭建。但,缺了性格塑造和学习习惯养成的知识体系搭建注定成为无土之木无水之源。(3)收获期

结束九年义务教育进入高中,绝大部分学生都已定型。当然,你会说总有一些高中生虽然初中成绩表现不加但高考时也能一鸣惊人。可能出于各种原因,这种学生虽然成绩不佳,但良好的性格塑造和学习习惯潜移默化。高考复读狂人唐尚珺的例子能够说明,哪怕天资不够,试错来凑,花个几年,总能找到适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第六次复读开始,唐尚珺每年都可以考上至少“211”级别的高校。这是重复和学习习惯养成的力量。所以大部分高中生的成绩虽有波动,但最终都是前面三方面内容的综合反映。(4)变革期最终,满怀理想的高中生们进入大学。

但这时突然发现“梦碎了”,不管是“985”“211”还是普本、民本、清北复交。都需要面对再次要走向社会。理论上所有的学生又即将再次走进社会,开始新一轮起步、成长、收获、变革的新循环。不同于教育阶段的培养侧重点,社会这所大学考验的能力更加综合而全面。曾经应试教育下优胜的乖乖男乖乖女可能泯然于众,而那些思想活跃、四处折腾的后进生可能“意外”获得成功。这个世界就没有无用之人和无用的天赋。

只有用错了地方的人,只有没用对地方的天赋。

3.鸡娃不如真升级在魔幻的文凭指挥棒下,那些没有“产业”托举的中产娃,深陷教培内卷的大浪。而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产爸妈们,开始进行教育重仓,天价购置学区房,**一对一培养。绝望吗?很绝望。但数十年如一日的沉没成本投入早让大家杀红了眼痛断了肠,此时劝退,无异于努力全费。于是乎,教育军备竞赛的大队伍中,每一个都不想掉队。

你鸡我鸡大家鸡,鸡娃也成了消费主义的陷阱和延伸。东亚文化下的影响是,不在孩子“教育失败”的那一刻,永远不会接受孩子的平庸。而那些城市中产无产者们的情绪焦虑扩大化,又掩盖了真正社会无产底层人群的发声。至于鸡娃频率什么时候会降低?那得等到:摒弃虚假阶级提升:1%概率进入985院校优势专业,留在北京拱白菜。迎来真正阶层升级:卡车司机不超载月薪两万,蓝领技术工真正有尊严。

楼市风向 中产,正在一步步返贫?

今天不说楼市,跟大家聊聊最近对于财富和人生的一些感悟。虽然不是楼市直接相关,但是我相信,多交流 多思考对大家的财富认知和投资也有帮助。别做难而正确的事,因为正确的事多数都不难。如果你觉得你正在做一件难而正确的事,那我告诉你,要赶紧停下来。因为如果你真正做的是正确的事,那你大概率马上就能收到正反馈。坚...

中产父母“鸡娃”天花板 把自己“鸡”到海外读博

三联生活周刊 侵删删 这些年,鸡娃不如鸡自己 的论调很流行,网上冒出不少爹妈 鸡 自己的典范。比如 辅导孩子做作业,自己考出教师资格证 陪孩子练琴,自己完成钢琴等级考试 还有重回校园提升自己学历的 我见过鸡娃最狠的一批猛人,是为了给下一代彻底换一个成长环境,把自己 鸡 到国外求学的家长。他们通常有以...

不再鸡娃,中产父母自己读硕士去了

中产父母纷纷选择读硕士,给孩子的教育铺路。越来越多的中年父母选择放弃 鸡娃 式的教育模式,而是自己去读硕士,为孩子的未来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他们远赴香港等地进修,不仅是为了自我提升,更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正在悄然兴起,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今年九月,多岁的重庆人麦地收到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