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不焦虑的父母,先做好这三件事

2023-10-23 23:00:16 字數 3269 閱讀 5082

我出生的时候是个大冬天,妈妈给我穿得很多,生怕我冻着了。有一天,我哭得很厉害,妈妈哄了老半天,还是搞不定。后来,隔壁的一位老太太过来询问,她把手***小棉袄里,发现里面都是汗水。告诉妈妈,她给我穿得太多了。

小时候,孩子一哭,大人就非常关注。长大后,孩子会说话了,家长反而听得少了。很多家长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来教育孩子。他们觉得孩子需要被管教,从饮食到读书到以后的找工作或者谈婚论嫁。

把孩子从现在到未来的所有一切都背在自己的身上,也造成了很多父母的焦虑。现在竞争太厉害,不管在中国还是美国。感到焦虑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把孩子的前途和自己目前的作为紧紧**在一起,对孩子就好吗?

现在大家都说:赢在起跑线上。我自己本人7岁半才上小学,因为有先天性脆骨病,骨折过35次,没有幼儿园肯收我。5岁到7岁的时候,我被送到浙江天台,跟奶奶住了一段时间。她是卖柴的,每天在外面干活,我一个人被落在奶奶家里一年半,没有人教我认字。我的第一个汉字是小学老师教的。小学考初中,我以几分之差,进了一所普通中学,在那里开心了四年。高二转了重点中学,上了浙江大学,后来又来美国念研究生,先是在密西根大学,最后毕业于康奈尔大学。

从我个人的经历上来说,我确实没有赢在起跑线上。所以我本人对早教、胎教、幼教并没有任何感觉。自己生了孩子以后,也不太关心这些,更不用说焦虑了。但是生了孩子以后,我非常关心培养孩子独立成长、自己做主的能力。这也是我育儿的指挥棒。

给孩子安全感,是受我老妈影响。她从不太关心我们的成绩,但是把我们的生活照顾得很好,而且我们把事情搞砸了,成绩没有考好,她总是以鼓励为主,很少批评我们,一路上来,还不记得老妈对我们训斥过。所以在我们家里,书没有读好,事情做错了,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不管成不成功,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很爱我们的。

确实,从孩子一出生,我就觉得没有什么比孩子更好玩的。和他们在一起,我很开心。我每天都告诉我的孩子们:“我爱你”。“我爱你”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是我们中国人比较内秀和内向,不大会表达出来。我呢,和外婆学的。妈妈说她以前带我的时候,总是要讲:“外婆接甜。”这是一句天台话,意思是说:“外婆宝贝”。讲的再直接一些,就是“我爱你”。孩子这句话听多了,他们有安全感。

安全感不是简单来自于金钱和生活水平。在心理学上,运用到孩子身上,主要包括三个关系:

1.孩子和他人的关系:在我需要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有人会保护我。

2.孩子和自己的关系:我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思想和精神,我自己能照顾自己。讲白了,孩子有自信心。

3.孩子和世界的关系:这个世界是安全的,我可以自信地探索,没有恐惧感。

有安全感的人,他们愿意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愿意和别人交心的沟通,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他们言行一致,很负责任,情绪大起大落少一些,不会忽冷忽热。所有人的安全感都是从小培养的。孩子的安全感和父母有没有安全感,有直接的关系。

老大一出生,我就采取“狮子养儿法”:孩子才两个月,我就晚上开始给他断奶。为了断奶,我让孩子在摇篮里晚上哭了整整一个星期。

我想,如果我晚上睡不好,成了一个疲惫不堪、心情不好的妈妈,我肯定带不出来一个开心的孩子。所以我的首要任务是保证自己的睡眠,而且我希望家里的大人都能睡个好觉。这样就必须培养孩子自己睡过夜。

那种培训是很幸苦的,孩子没有奶喝,嘶声竭力地哭。当时我妈和我老公听了哭声,心疼死了,要去抱小孩哄哄。我站在小朋友的房门口,不让他们进去抱。为了大家今后的睡眠,我必须牺牲短期的睡眠。

孩子哭了一个星期以后,就不哭了。两个月到四个月的时候,我是晚上10点喂他的,慢慢的,我就提前到晚上八点。小朋友很乖,从四个月开始,晚上八点就睡了,睡到早上六点。睡觉之前,我也不拍拍他入睡。每次睡觉,我们就把他放在摇篮里,他眼睛还是睁着的。一会儿,他就自己睡着了。过了八点以后,我们大人就很轻松。两个月后,我就回去上班了。

有一天,有个朋友来看我们。那时刚过八点,我们告诉他,几个月的宝宝已经睡觉了。他简直不敢相信,我们带他到楼上,看到了已经熟睡的宝宝。

这么多年来,孩子们都是独立入睡的,我很少陪孩子睡觉,每天忙里偷闲,坚持做瑜伽。我老公也每天起个大早,到野外健身。大人、孩子都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二不大喜欢体育运动,为了让他有机会锻炼身体,我就让他骑车上学,单程10公里,每天来回2个小时,要爬坡。像我这样的家长,让孩子骑这么远的路上学,不多。但是我和孩子都非常坚持这点:一是为了锻炼身体,二是他必须早起早睡,三是他能独立上学放学,不要我们接送。何乐不为?

当你开始尊重一个小生命,聆听他/她的声音、需求,而不是经常命令他们做什么,其实跟孩子在一起是一个多么快乐的时光。

以吃饭为例。小朋友吃饭如果没有吃完,我从来不强迫他们吃光。如果孩子自己饿了,他会来找我的。如果他们上顿饭没有吃饱,一会儿就吃零食了,我会让他们饿一下,这样以后知道饭要吃饱。其实孩子饿一下,也没事的。

孩子稍微大了一些,我很少喂他们,他们会吃得很乱,饭会吃到桌上去,不过没有关系。给他们越多的机会锻炼脑子和手的协调,对他们大脑发育越有利。所以让孩子自己吃饭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一些家长不仅剥夺了孩子自己锻炼吃饭的机会,更不会给孩子选择吃什么。每次孩子的饭都是大人决定吃什么,强迫孩子吃完的。其实孩子很小开始说话了。这时候你可以给孩子一些选择。打个比方:你要吃面包,还是吃鸡蛋?

等孩子慢慢大了,7岁左右的时候,我们就鼓励孩子自己做早饭,煎鸡蛋。我们会教孩子怎么保持安全,不要被烫伤了。孩子个子不够高,我们提供小凳子,让他炒鸡蛋。慢慢的,孩子做饭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有成就感。到他17岁的时候,已经有10年的厨龄。孩子自己现在很自豪,有时候做一份大餐,带给所有的同班同学和老师吃。做饭已经成了孩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吃饭、做饭、穿衣服的选择,我也给孩子选择学校的自由。孩子上高中有两个选择。他问我,要选哪个?我没有告诉他答案。我说:“我如果告诉你我的选择,你的选择可能跟我的相反;如果你选择了我的选择,以后你不喜欢,你可能会怪我的。”

现在孩子要上大学了,我很少跟他提起上什么学校。我们的默契是,我带他去东部看看学校,他对比一下加州的学校,自己最后做决定,念什么专业,上什么大学。

老妈一直讲:儿女自有儿女福。是的,在我看来,做人真正的福气,是自己走出一条路,自己活一把,做人做人,自己要“做一做”,而不是什么都是让父母做好,由父母来决定。

让孩子们享受他们做“儿女的福气”吧,这个世界如此精彩,我们不要替他们把日子过了,他们必须自己过他们的日子。过日子,必须从选择早餐的自由开始。

如果你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想学习破除育儿难题,今天给大家推荐专栏课程《父母必学的亲子心理课》,各位父母都可以学习里面的内容,可以使教育孩子更加得心应手。

聪明的父母,懂得早早做好三件事,孩子想不成功都难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有些聪明的父母知道,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应该早早做好三件事,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未来取得成功。所谓 早早做好三件事 是指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要懂得倾听 修炼内功和避免让孩子产生压力。在家庭教育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其实并不复杂,只是我们...

聪明的父母,懂得提前做好三件事,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一个聪明的父母是懂得提前做好三件事的,这样他们的孩子就有可能变得优秀。首先,他们应该倾听孩子的内心声音,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其次,他们需要修炼自己的 内功 提高自身的智慧和情商,以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最后,他们要避免使用过于刻板的教育方式,不要一味唠叨那几句 好好学习,努力进步,考好大学找好工作 ...

聪明的父母,懂得提前做好三件事,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关注我,我会定期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经验,一起交流教育心得。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 每个人都有一个口臭区,别人都能闻到,但是自己浑然不觉。这句话深得我心。很多家庭的父母总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最正确的,如果孩子违背了他们的意愿,往往会以冷暴力或言语暴力的方式对待孩子。然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聪明的父母会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