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官场(职场)说话的艺术 什么都说了?什么也没说!

2023-10-21 17:25:13 字數 1446 閱讀 6151

《资治通鉴•汉纪》(汉成帝阳朔元年,丁酉,公元前24年)

本文核心:

有句话叫:此时无声胜有声。

另外有句话叫:此时有声胜无声。

说话是一门艺术活儿。

有时,你什么都说了,却又等于什么也没说。

有时,你什么都没说,却等于什么都说了。

如何操作?我只能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西汉薛宣这人后来做到丞相职位。能做到这个位置,智商情商肯定都不赖。

他的儿子薛惠在彭城当县令,薛宣去看望儿子,心里清楚儿子没啥才干,便不问他工作方面的情况。有人问薛宣说:“您为什么不指教、告诫儿子官吏的职责呢?”薛宣笑道:“为吏之道,以法令为师,可向法令讨教而学会。至于是否能干自有天分,不是通过学习就能会的。”大家纷纷传播称赞他的这番话,认为见解正确。

薛宣是个说话的高手。寥寥数语,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饱含深意。

一、薛宣为何要去看望儿子?是专程去?还是顺道去?是因公去?还是因私去?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薛宣去了,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他是关心儿子的。儿子所在地的地方官看到上级领导来了,能不讨好薛宣?其实只要薛宣亲自去了趟彭城,他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说不说话都无所谓了。

二、薛宣清楚儿子没啥才干,故意不问儿子的工作。这是欲擒故纵的手法。果然,有人讨好地跳出来:“您为什么不给儿子指教指教为官之道呢?”薛宣哈哈一笑:为官之道可以向法令讨教而学会。并且当官自有天分,也不是通过学习就一学就会的。说的云淡风轻、无欲无求。实则意思是:我儿子那个水平,学也学不来!与其让他通过学习法令获得提拔,还不如你们关照关照来得快!当地父母官应该能听懂薛宣的弦外之音。

三、薛宣收获了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的名声。薛宣离开彭城后,大家纷纷传播称赞他的这番话,认为见解正确。大家看呀,薛宣这人铁面无私不关照自己儿子,是个正直的好官。这算是薛宣彭城之行的余波。此行一箭双雕。一是达到了让地方官关照儿子的目的,又让人抓不到把柄。二是薛宣自己也收获了不徇私情的美名。

这才是官场说话的高手!

【原文摘要】

是岁,陈留太守薛宣为左冯翊。宣为郡,所至有声迹。宣子惠为彭城令,宣尝过其县,心知惠不能,不问以吏事。或问宣:“何不教戒惠以吏职?”宣笑曰:“吏道以法令为师,可问而知;及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众人传称,以宣言为然。

【译文大意】

朝廷调任陈留太守薛宣为左冯翊。薛宣所到之处皆有治绩政声。他的儿子薛惠当彭城令,薛宣曾经过彭城去看望儿子,心里清楚儿子没有才干,便不问他行政方面的事。有人问薛宣说:“您为什么不指教、告诫儿子官吏的职责?”薛宣笑道:“为吏之道,以法令为师,可向法令讨教而学会。至于能干不能干,自有天分,怎么能够学呢?”大家纷纷传播称赞他的这番话,认为见解正确。

你所不知道的《资治通鉴》幕后推手

他是司马光编修 资治通鉴 最得力的助手,他是令史学大家司马光 欧阳修都甘拜下风的史学巨擘,但他与 资治通鉴 的故事却鲜有人知。他就是刘恕。北宋神宗元丰元年 在都城汴京一座简朴的官宦府第中,一位未老先衰的病人正艰难地口授着一部史书的结束语。他已瘫痪两年,身体羸弱,坐在病榻前的儿子细心地倾听 笔录。史书...

资治通鉴 扒开仁义的外衣,道德好不过是皮毛!

资治通鉴 第五十九卷 汉纪五十一 东汉 汉献帝初平元年 庚午,公元年 诏以北军中候刘表为荆州刺史。时寇贼纵横,道路梗塞,表单马入宜城,请南郡名士蒯良 蒯越,与之谋曰 今江南宗贼甚盛,各拥众不附,若袁术因之,祸必至矣。吾欲征兵,恐不能集,其策焉出?蒯良曰 众不附者,仁不足也 附而不治者,义不足也。荀仁...

资治通鉴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千万不要让尿憋死!

资治通鉴 汉纪 高皇后元年,甲寅,公元前年 本文核心 以前一个权威人物立下的规矩,能不能突破?敢不敢突破?要如何突破?这是职场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头脑里一根筋的人会死死揪住旧规矩不放,奉旧规矩为圭臬,食古不化 头脑灵活的人善于因时而化,对旧规矩进行突破,树立新的规矩。前者往往被死规矩活活憋死,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