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人一定会自杀吗?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样

2023-10-27 16:05:21 字數 2784 閱讀 4561

一直以来,抑郁症和自杀被视为紧密相关的话题。据相关统计,抑郁症是精神科自杀率最高的疾病。也正是如此,很多人认为是抑郁症直接“导致”了自杀行为。事实上,自杀和抑郁症是两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跟很多因素相关。

换句话说,不是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会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很多时候,抑郁症并不是自杀的根本原因,更像是共同结果。若要说两者之间的关联,更多是抑郁症患者出现自杀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曾经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死都不怕,为什么还怕活着?”这大概是普通人最不能理解自杀行为的地方了。对抑郁症患者而言,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有很多不得已的原因:· 解离体验

在长期的情绪低落和内心冲突的基础上,部分抑郁症患者会出现解离的症状。

即认定自己拥有的知觉、意识与记忆不属于“自己”或是真实世界的

知觉的麻木感、时间的停滞感、灵魂的出窍感。

会让患者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做梦还是醒着

也正是因为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部分患者会通过抓伤、刀割等自残自杀的方式,来感受自身的存在感。

· 静坐不能

静坐不能是抗精神病药物的一种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

患者往往很难描述静坐不能的实感,只觉得“内心在尖叫”或是“即将要**”

从轻微的震颤到模糊的躯体不适、焦虑反应,容易促使患者出现异常的攻击性行为,比如暴力、自杀。

· 某些症状较先恢复

在抗抑郁药物**初期,患者的行为减退症状较抑郁症状恢复得要快

比如,在药物**前两周,患者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动作减少就有明显的恢复,但是低落的情绪、悲观的想法往往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这时,受到抑郁情绪的影响,患者容易出现自杀意念,且具备一定的行动力去付诸行动。

出现自杀念头时该如何“自救”和“他救”?

自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很多人对此讳莫如深。

但闭口不提,并不一定是保护当事人最好的方法,尤其是抑郁症患者。

从形成自杀念头到发生自杀行为之间,往往会有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强烈的求生本能和对现实的绝望互相撕扯着。

当自身力量无法调节、排解时,求生本能便会败下阵来,出现极端行为。

至此,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吗?可以的!

如果你是抑郁症患者,可以尝试“自救”:

自杀念头或行为可能是突发性的,也可能是蓄谋已久的。无论是哪种情况,请尽量尝试这样做:

第一步:找个安全环境,远离楼顶等危险位置;第二步:给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打个**;第三步: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第四步:寻求帮助,拨打心理危机干预**。

如果你是患者家属/好友,可以尝试“他救”:

一是,觉察患者的自杀信号

研究显示,90%以上的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发出预警信号。

消极的情绪:极度的情绪低落,对身边的人和事物都不感兴趣;

各项功能的减退:身体疲乏易累,睡眠变多或者减少,食欲降低;

厌世的言语:谈论死亡、自杀方式等问题,如“活着好累”“活着没有意义”……

突然变化的行为:生活习惯发生改变或者表现出和平时不一样的行为。

二是,预患者的自杀意图或行为预警信号同时也是求救信号,如果发现患者出现自杀意图或行为,要及时给予干预。

比如,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帮助,主动询问或倾听患者的想法;及时带患者就医**,或接受心理干预等。

写在最后:

从生物学到心理学,再到社会学,多维度的因素共同影响着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

对此,我们需要采取多元化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帮助抑郁症患者走出困境,降低自杀风险。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文章**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非第一原创,请私信,我们会及时审核及删除处理。

讲真,对你动了真感情的人,一定会忍不住有这3种表现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让自己动心的人。讲真,对你动了真感情的人,一定会忍不住有这 种表现。这是一个关于爱情 友情和亲情的故事,希望它能让你感受到那份真挚的情感。故事的主人公小杨,是个平凡的年轻人。他有着一群好兄弟,每天过得无忧无虑,唯一的烦恼就是找不到女朋友。他的好兄弟们总是劝他,别急,总有...

男人愿意为你花钱,不一定是真爱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男人对我们非常慷慨,愿意为我们花大量的钱,这让我们感到受宠若惊,甚至误以为他们对我们动了真情。但是,男人愿意为你花钱,并不一定代表他们真的爱你。购买力和虚荣心 有些男人可能只是因为自己有足够的财力,或者出于虚荣心而愿意为你花钱,这并不代表他们真正关心你。他们可能只是想通过炫耀自...

男人真的会饥不择食吗?性是口粮吗?

性是人类的本能需求之一,也是人类生殖和繁衍的基础。然而,在一些文化和社会中,性被视为一种神秘 禁忌的话题,甚至被视为一种商品或工具。这种观念不仅对女性造成了不公平的待遇,也给男性带来了许多困扰和误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性并不是男人的口粮。性是男女双方共同的需求和权利,而不是任何一方的私有财产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