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里是九龙栖息之地,你信吗?

2023-10-27 13:45:04 字數 7562 閱讀 1455

无锡绝胜惠山。

汪鹤年。你到过南临太湖,西依惠山的无锡吗?如果你曾光临这座城市,你一定不会忘记那座绵延20公里,“挹九峰之苍翠,瞰太湖之波涛”的惠山。尽管它高仅329米,但其蜿蜒起伏的九峰却如九条顽皮的苍龙,挤在一起,头东尾西,渐渐隐没于太湖之中。而与它紧紧相依的锡山,恰如一颗硕大的龙珠,蹲伏在惠山之侧。

于是便有了这么一段极富情味的传说:古时,云梦泽的龙王生了九个龙子,一天,他们在天空中踢起了锡球。忽然,九龙子飞起一脚,将锡球踢出了太空,落到无锡地面化成了锡山。于是,九位龙子驾起东海之水,来到无锡争玩锡球。为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当地九位青年带领四乡百姓奋起掘山不止,终将锡山之锡挖了个精光。锡尽球破,九个龙子无球可玩,便屏退海水,在锡山附近美美地睡了一觉,至今没有醒来。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惠山,据说就是这九位龙子的化身哩!自然,那锡山便是当年龙子们所玩的龙珠了。

大约是因了这段传说,或者是它们相依成趣,难解难分的缘故吧,人们以两山为主体,在这里专门开辟出一方供人游览休闲的所在——锡惠公园。

人们的锡惠公园之行往往是从锡山大门开始的。进得门来,老远就可看到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的字样。说起其由来,又有这么一段佚闻:周秦之际,锡山曾是盛产铅锡之地。秦灭楚之后,秦将王翦率兵路过此地,见锡山的锡已经采空,遂称此地为“无锡”。

锡山是惠山的余脉,海拔74.3米,周围约1.5公里。经考古挖掘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锡山南麓一带,曾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无锡先民的大型聚居村落,相当于“良渚文化”。在明初,“锡山晴云”被列为“梁溪八景”之首。

锡山山麓最有名的古迹大约要数始建于明代的愚公谷。初名“龙泉精舍”,万历十五年(2023年)为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号愚公)购得,历时十载,得六十景,取柳宗元“名溪为愚溪,丘为愚丘”之意,称作“愚公谷”,一时胜绝吴中。现有的建筑为2023年改建,其布局具有“得景随形”、“巧于因借”的特点,其主要建筑有泰伯殿、华孝子祠等。

华孝子祠是纪念东晋人华宝的。据《南齐书》载,无锡人华宝幼年丧母。十六岁时,其父应征远去长安,临行时嘱咐华宝:“待我得胜回乡,为你戴冠成亲。”后来,其父战死,华宝遂终身不冠不娶。七十多岁时以弟华宽之子为后。遂以孝闻名于世。南齐建元三年(481年),奉齐高帝旨意旌表门闾,赐“孝子”额。

华孝子祠始建于唐代,现存的楠木大厅,是乾隆二十七年(2023年)修建。厅内保存着珍贵的《真赏斋帖》(火后本)碑刻11块,《春草轩记》和《春草轩辞》20块(尚缺一块),《待诏纺绩督课图》二块,《孝子祠四咏》一块,故有“碑堂”之称。

泰伯殿是原至德祠的一幢主要建筑,位于今映山湖的东北,大殿轩昂豁达,东西向,前后均有平台,边沿均设石栏、石柱,中为石阶。祠名源出于孔子的“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之语。

殿正中绘制泰伯像,旁边配以“断发纹身、荆蛮义归、建都梅里、开发江南”等画面。两壁悬挂屏书八帧,摘录司马迁的《史记·吴泰伯世家》,以介绍这位无锡的开创者。

锡山最有名的古迹大约要数位于此山之巅的龙光塔了,当地人甚至将其视之为振兴无锡文风的“风水塔”。明初,锡山即有塔,后圮。明正德二年(2023年),昆山人顾鼎臣以大学士之尊,跑到无锡看风水,断言无锡在南宋嘉定十六年(2023年)出了状元蒋重珍之后,没有再出状元,是因为锡山无塔,就像龙头无角而造成的。于是嘉靖元年,在山顶建了石塔,但仍未出状元。又有人说:“龙以角听,宜中空。”因此在明万历二年(2023年)又建了八角七层砖塔,当年恰巧出了无锡历史上五位状元中的第二位孙继皋(此后在清朝又出了邹忠倚、王云锦、顾皋等三位状元)。事后,孙的老师、常州太守施观民题名“龙光塔”。后又屡经重修。

置身塔中,目睹惠山那盘旋起舞,宛若游龙的座座奇峰时,你不能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竟如此巧妙地将一幅“九龙戏珠”的画境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你面前,使你不能不为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所倾倒。

作为锡山“母体”的惠山,是浙江天目山由东向西绵延的支脉。其别称很多:老子《枕中记》称其为西神山;《汉书》又有“春申君时盛祀以牛,名历山”之说;《隋书》称作九龙山;《太平寰宇记》所引《郡国志》称冠龙山;唐顾欢《吴地记》称华山;陆羽《惠山寺记》称斗龙山、古华山。另据《蠡溪笔记》载:晋代,西域僧人慧照,第一个来此山传播佛教,成为这里的开山禅师。他有很高的佛学造诣,又喜欢和文人雅士交往,一时名声很大,后人以慧照名字命山,称慧山,因慧、惠相通,故今称惠山。

古木参天,幽谷清静的惠山,自古以来,就成为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游览胜地。连看惯了名山胜水的清乾隆皇帝都对其情有独钟。据说,乾隆2023年春首次南巡时,在游览惠山以后,对随行的督臣说:“入江南境,扬州但繁华,无真山水;金山佳矣,而有戒心;惟惠山幽雅闲静。”以至他到了苏州虎丘后,见山门上悬挂着“第一名山”匾额,心中颇不以为然,谕令除去,而意属惠山。俗谓:惠山被称“江南第一山”是乾隆封的,出典就在这里。

无论此说的真伪如何,幽雅闲静倒的确是惠山的特色,尤其是惠山的清泉更令人神往,素有“九龙十三泉”之说。

关于这“九龙十三泉”,还流传着这么一段传说:明朝开国时,朱元璋察访到无锡有座九龙山,风水特好,日后将要出九个真命天子和十三员猛将。对此不能不防,于是他和军师刘伯温商量,派人在惠山挖了十三个泉眼,并造了九条石龙分别压在泉眼之下,以断其王气。事毕,朱元璋才放心地离开了无锡。其实这只是传说而已,实际上,十三泉中的龙眼泉早在南朝梁大同年间就已经存在;至于二泉,在唐代也已闻名天下了。

位于惠山寺附近的二泉即惠山泉,原名漪澜泉,据说是唐朝的无锡县令敬澄所凿,泉成于大历末年(公元779年)。由于水质清冽甘醇,一向被视为煮茗珍品,后经“茶神”陆羽评定为“天下第二泉”,另一位评水大家刘伯刍亦认为:“透宜于煮茶的泉水有七眼,惠山泉是第二”。因得到历代文人名流的认同,二泉之名也就声震遐迩,无人不晓了。

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因嗜爱惠山泉水,曾令地方官用坛封装,通过驿马传递到当时的京都长安,供他煎茶。后来,此段史实被晚唐诗人皮日休当作了绝好的讽咏素材:“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国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到了宋朝,二泉水的声誉更高,苏东坡不仅在友人面前有过“雪芽为我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泉”的荐语,更亲身品尝过“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雅趣。

如此一来,二泉更是身价百倍,不久便开始成为帝王青睐的贡品。据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载:“无锦惠山泉水,久留不败,政和甲午岁(公元2023年)赵霆始贡水于上方,月进百樽。”宋高宗甚至在兵败南渡时,仍不忘饮用二泉水。

明代,二泉更成了达官墨客品茗题咏的所在。明初听松庵的高僧性海,请湖州竹工做了个上圆下方,形若乾坤的竹炉,以二泉水煮茗待客。著名画家王绂于洪武二十八年(公元2023年)专为竹炉作画,并有诗云:“寒斋夜不眠,沦茗坐炉边。伙火煨山栗,敲冰汲涧泉。瓦铛翻白云,竹牖出青烟。一啜凤生腑,俄警骨已仙!”足见其倾倒之情。著名画家文征明,在明正德十三年(公元2023年)二月十九日清明节,与友人茶会于惠山,兴会所致挥毫作了《惠山茶会图》,再现了诗人、画家竹炉煮茗,茅亭小憩的情景,这一珍贵画卷,珍藏故宫博物院。

这是一个由三口小池组成的泉群,共分上、中、下三池。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清澈见底,甘洌可口,以此水泡茶,斟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中池方形,水质稍差,宋高宗南渡时筑亭其上,取名二泉亭。

二泉亭亭壁上和漪澜堂的粉壁上,分别嵌有元代赵孟頫和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楷书的“天下第二泉”五字石刻,笔锋遒健,意态雄浑。下池稍大,呈长方形,始凿于宋代。池壁上有明代杨理雕刻的螭首,清泉从中池经螭口涓涓入池,丁冬悦耳。若在皓月当空之时,听这泉声,品此清趣,真有一种置身仙境之感。

说到二泉,不能不提到瞎子阿炳。阿炳本名叫华彦钧,其父叫华清和,是无锡雷尊殿的道士,擅长丝竹**。在父亲的影响下,华彦钧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又随父亲当上了吹鼓手。阿炳35岁时,因患目疾而失明。其创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却倍爱欢迎。尤其是《二泉映月》,更以其曲调悠扬,如泣如诉的旋律为惠山二泉增色不少。

二泉池前有太湖石数块,叠成观音立鳌鱼像,世称“观音石”。左右两边较矮的湖石,似善才、龙女。均系明代礼部尚书顾可学别墅中遗物,乾隆间移置到这里。

漪澜堂,是二泉方池上面的一幢古建筑,始建于宋代。因苏东坡吟有“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之句命名。现存的漪澜堂,是清朝重建的木结构敞轩,三间七架,歇山顶,四面环廊。

二泉亭上有景徽堂,原为陆子祠,祀茶神陆羽。今已成为游人品泉的所在。坐在这里,可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茶,欣赏二泉附近景色。

厅前悬有以苏东坡诗意写的楹联:

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

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二泉侧,有个“伴泉”、“映月”的月洞门,从此拾级而上,有廊若“长龙卧波”,名“垂虹廊”,南北连结着一处名胜古迹。它就是南京礼部尚书尤袤的遂初堂和锡麓书堂。还有遂初泉。

尤袤晚年告老还乡,在故乡锡山惠山之间的秦王坞,结屋数椽,名锡麓书堂,作为读书处。他又把祖上的“依山亭”故处,改建为“遂初书院”。现存的建筑,由尤氏后裔修建,现在堂屋三间,立于“垂虹廊”的石洞门上,飞檐翘角,雕花门窗,古色古香。

同处惠山东麓的惠山寺和寄畅园,更为惠山增色不少。

倚山而建的惠山寺,始建于南北朝初期(约公元5世纪中叶)。其前身是南朝刘宋司徒右面长史湛挺隐居的“历山草堂”。景平元年(423年),僧人将其改称“华山精舍”,使这里成为佛教胜地。后来该寺六经浩劫,但屡毁屡建,名称也先后称作“法云禅院”、“惠山寺”、“普利院”、“功德院”等。现存的祠堂式建筑为曾任清代江苏巡抚的李鸿章所建。寺中保存下来的唐宋石经幢、日月池香花桥、金莲池金莲桥、御碑亭、听松石床、明洪武古银杏、龙眼泉、不二法门、碧螺泉以及罗汉泉、竹炉山房等文物古迹,更成为无锡悠久历史的见证。

山门两侧耸立着一对古石幢。南侧为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年)的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北侧为建于北宋熙宁三年(2023年)的宋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幢。两幢中间相距10米,分别由15块大小不一的圆形湖石组成。幢身高大,雕刻精美的惠山寺经幢,是江南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佛教石刻艺术珍品。

一进山门,就是金刚殿。殿后,有池水一泓,即陆羽《慧山寺记》中所谓“阿耨水也”。该池凿于南北朝宋后废帝元徽年间(公元474年左右),世称日月池,上架香花桥。

二山门后有一方凿于南北朝时期的古朴方池,池上跨着一座古色古香的石桥,桥下水池种有一种神奇而灵秀的莲花。花开时节,但见花开五瓣,色黄而香,花似莲而小如水仙,花蕊呈迷人的红晕色,她就是被人们誉为“惠山山灵”的金莲花。池桥之名便由此而来。

说起这种娇小玲珑的金莲花是很有点来历的。早在2023年以前,唐朝陆羽的《惠山寺记》中就有“惠山古称华山。华山有方池,池中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之说。明代邵宝《惠山记》也称:金莲花为寺僧从西域传入。又说:此花宇内存三:一为华山,一为庐山,一为惠山。

因有此缘由,从5月26日(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起启动至9月底结束的惠山金莲花会,也就倍受香客游人的垂青。

在金莲桥前,有一座庄严的重檐歇山式亭状建筑,此即御碑亭。当年,清朝乾隆六次下江南,都到过无锡,每次都为惠山寺写了诗章。地方官将其中四次写的惠山景物诗,刻在碑上,故俗称“皇亭”。

听松亭也是惠山寺的名亭之一。唐朝时惠山寺里曾有两棵六朝松,大可容抱,苍翠浓郁。今松已不存,但当年松下的古铜色巨石仍在,此石呈暗紫色,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俨然一天然石床。石的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唐诗人皮日休曾常来此听松涛之声,并留下“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的名句。

相传:宋时,金兀术被岳飞打得大败而逃,躺在石床上暂憩。忽然风声飒飒,松涛滚滚,犹如万马奔腾,好似岳家军追到,惊恐万状,滚下石床,由于用力过猛,石床边上竟被他揿起一个手掌印和抓出三条指甲痕来。如今石上痕迹犹在。也有人说,金兀术是因听士兵读石端“听松”二字,误将“松”听为“宋”,而丧魂落魄,留下了如此笑柄。

听松石床旁有一棵古银杏树,树干直径1.91米,高21米。据说是惠山寺僧普真(字性海)植于明洪武初年,迄今已有600余年。虽已斑痕累累,仍显得孤傲挺拔,浓荫蔽日,生机盎然。

从听松亭沿石级往上是大同殿,因建于梁大同三年(537年)而得名。大同殿又称大雄宝殿,是惠山寺的主要建筑。殿门前石级之下有泉一眼,即“龙眼泉”,因开凿时间亦在大同年间,亦称大同井。此泉比二泉开凿早200多年,是惠山最古老的泉井。

大雄宝殿北边的院落,有近年复建的大悲阁。这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四落水建筑,背枕惠山,高敞明亮。阁内一尊千手观音传为从印度奉请,妙相庄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阁前台座上的“西竺留痕”四字分外醒目。由此远眺锡山,龙光塔影,飘然入画,堪为观山景最胜之处。

从大同殿往前,就是竹炉山房。传说寺僧性海曾用竹炉煮茶招待私访惠山寺的朱元璋,自然是名声远播了。现在的竹炉山房,是清光绪年间的建筑。前有平台、廊檐,头门的两旁置盘陀石。内有敞厅三间,进深四架,硬山式,卷棚轩廊,结构精巧。

云起楼是竹炉山房旁的一处古建筑群。原为惠山寺僧房,清康熙年间,知县吴兴祚撤旧改建。之所以叫“云起”,是“山取其腾踔如龙,楼取其变化如云”的意思。曲廊盘旋,层次分明的云起楼,隐没于假山古木之中,登楼临窗,仰可以览龙山之姿,俯可以察二泉之胜。

入古华门东折即为江南名园“寄畅园”。园林虽小,但布局极为精致。它巧妙地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运用借景的艺术手法,将惠山、锡山秀色尽揽人园,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清康熙、乾隆皇帝12次南巡,皆驻跸此园。康熙亲笔为园内题写“竹净梅芳”、“松风水月”等匾。乾隆游此园后,更惊讶不已,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且“爱其幽致”,命人绘图携归北京,在颐和园东麓仿建,命名为“惠山园”,后又改称为“谐趣园”。

元朝时这里原是僧房。明正德年间为兵部尚书秦金占有,改建为私家别墅,名“风谷行窝”,后又由其后人秦耀历时七年,扩建新景20处,并取王羲之《答许椽》诗中“取欢仁知乐,寄畅山水阴”的诗意,而更名为“寄畅园”。清代顺治十四年(2023年),秦氏后裔秦德藻又专门请来造园名家张南垣,对该园进行整体改造,在内叠石引水,步步得景,处处有画,寄畅园更趋完美。

寄畅园的东部是一个南北狭长的水池,名锦汇漪。池畔有绕池回廊。回廊粉墙上镶嵌着漏窗。廊中段的六角亭中,安放着石桌、石凳,相传是乾隆皇帝与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尽头有一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游人可在此倚栏观鱼。池岸,楼亭错列,梁柱如丹;池中,塔影摇曳,恍若梦境。

池北林木幽深处,弯弯曲涧承二泉活水,叮咚的流泉在曲折起伏的山涧内忽急忽缓,忽聚忽散,与石相激,叮咚悦耳,加上山岩的回响共鸣作用,仿佛一场琴瑟和鸣的**会,十分奇妙,故有八音涧之称。人行其间,忽而疑无路,忽而可观天。若攀崖上山,则见碧萝缠绕,长松扶疏。

园的西部则以假山树木为主。太湖石垒成的“九狮台”,可以凭想像去寻找腾跃、静卧,姿态各异的狮子。

漫步其间,或奇峰秀石,幽径蜿蜒,或朱栏曲槛,古木森森。究竟是山是园,谁又能将其分个明白?

男人不回复信息,十有八九是这4种心态,很扎心

男人不回复信息,是很多女性朋友在恋爱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有些男人会借口说太忙没有看到,但有些男人却会选择不回复。而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几种扎心的心态。第一种心态 不在乎你。一个在乎你的男人,无论多忙都会回复你的信息。如果他经常不回复,那么很可能他并不在乎你。在他看来,回不回信息并不重要,这种态度会让你...

骨子里高贵的女人,往往有三不说,这才是真正的厉害

点击右上方蓝色的字体,关注纯三爱旅游,让你更懂生活。有些人认为女人最美的年龄是在青春的时候,那时的她们就像刚刚盛开的花朵,美丽而明亮。但其实,真正的美是不分年龄的,她们在每个年龄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美丽。她们的美丽在于骨骼的高贵,这使她们在生命的任何阶段都容光焕发。高贵的女人往往有三不说,越不说,...

一段感情里,女人有这三个征兆,说明要彻底放手了

点击右上方蓝色的字体,关注科酒缘来铭,让你更懂生活。到了某个时候,我们的爱情就再也经不起考验了。我很喜欢张国荣很久之前说的那句话。我为你做的一切都是真的,你前进一步,你就不够资格,你后退一步,我就无法承受。没有什么比失望更好的了。感情里,男人和女人则有相反的保留。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成比例增加,但男性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