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臨終前,多次囑咐保鏢 「我死都不見那兩個人!」

2023-10-19 18:06:43 字數 2698 閱讀 6809

"我絕不會再見那兩個人,就算我死了也一樣。」

這是香港著名巨星梅艷芳在臨終前對身邊工作人員說的一句話。這冷漠的措辭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糾葛和情仇呢?

梅艷芳終身不願見面的兩位人物分別是昔日的知己趙文卓和親密的好友吳君如。

這兩人曾是梅艷芳生命中至關重要的存在,但最終在她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創傷。

2023年,梅艷芳誕生於乙個不幸的家庭。

她的父母早早離異,梅艷芳和她的兩個哥哥隨母親生活。

為了維持生計,母親與兩個哥哥一同組成了乙個小型歌舞團,通過在酒樓、酒吧等場所表演來賺取生活費。

年僅4歲時,梅艷芳就被迫走上舞台,開始為家裡賺取生計。

由於家境困難,母親強迫她輟學,讓還在發育期的梅艷芳整夜駐唱到深夜。

梅艷芳形容那段時光為「人間地獄」。早年的經歷使梅艷芳背負了沉重的經濟責任,同時也無法享受像普通孩子那樣的關愛和呵護。

她的童年充滿了痛苦,這些經歷塑造了她渴望感情和溫暖的內心。

因此,當梅艷芳走紅後,她極為重視友情,因為她渴望被愛,渴望被理解,也深怕再次經歷被遺棄的痛苦。

2023年,著名巨星梅艷芳與年輕有為的新晉演員趙文卓一見鐘情,不久後確定了戀愛關係。

當時的梅艷芳事業正處於巔峰時期,而趙文卓還是乙個相對不知名的年輕演員。然而,梅艷芳對兩人之間的差距並不在意,她深深陷入了愛河,全心全意對待趙文卓。

趙文卓具有很強的自尊心,這些評價讓他感到自卑和敏感,開始疏遠了梅艷芳。梅艷芳對於戀人的變心感到困惑,但她仍然選擇寬容。

她不想因為外界的評價而失去自己最在乎的人。儘管如此,趙文卓最終選擇了分手,他的離開成為了梅艷芳心頭難以磨滅的傷痛。

與此同時,梅艷芳在電影中結識了新晉演員吳君如。當時的吳君如還是相對不知名的新人,但梅艷芳看中了她的潛力,於是兩人成為了親密的好姐妹。

2023年,吳君如迎來了她事業的乙個轉折點,這一切發生在電影《愛君如夢》中。當時的男主因故離開,讓吳君如急需一位一線女演員來接替,於是她迅速撥打**向梅艷芳求助。

梅艷芳二話不說便挺身而出。她不僅自掏腰包支援,還全力幫助宣傳,果然使電影熱度大增。

然而,讓梅艷芳沒料到的是,當吳君如事業有成後,不僅削減了梅艷芳在電影中的戲份,還開始疏遠她。

令梅艷芳更加傷心的是,吳君如竟然公開表示喜歡梅艷芳的男神劉德華。

一位本想幫助朋友卻遭遇算計,另一位戀人最終選擇離去。這兩段關係的破裂讓梅艷芳的心猶如被刀割。

實際上,吳君如和趙文卓的選擇也是可以理解的。趙文卓受到言語攻擊,自尊心受挫,而吳君如也渴望在娛樂圈站穩腳跟。

他們選擇自我保護是相當正常的,只是使用的手段傷害了梅艷芳的感情。在某種程度上,梅艷芳過於單純和直接的性格也是導致她痛苦的原因之一。

她將趙文卓和吳君如當作可以完全信任的知己,但卻忽略了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

她毫不保留地展現真心,卻未曾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梅艷芳童年時的缺失讓她深切渴望被理解和重視,她在感情上投入得太多、太迅速,或許從一開始就注定了受傷。

當我們為自己定義乙個知己時,或許應該更加審慎,給予雙方充分的時間來驗證這份友誼是否真正堅固。

急於建立深厚羈絆,往往難免帶來失望。

梅艷芳一生經歷坎坷,她過於渴望被需要和被愛,卻未能建立起對自我價值的內在認知。她將兩人定義為命運所繫,但忽略了變化的可能性。

當她的全部幸福和支援都依賴於外部時,一絲外在的變動就足以讓她輕易崩潰。這種危險的情感依賴使她顯得異常脆弱。

梅艷芳的故事也啟示我們審視自身的情感依賴和內在獨立。

愛情和友誼雖是生命的調味品,但幸福的主餐應該來自於自身內心的豐盈和滿足。

父親臨終前,要求我好好照顧我弟,我盡力了

當我父親臨終前要求我好好照顧我的弟弟時,那種無法言喻的責任感油然而生。我的父親六年前離開了我們,但他留下的囑託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對於這個家庭而言,我既是哥哥又是父親的角色,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儘管家境貧寒,我們從未讓弟弟受過任何苦,希望通過努力讓他有更好的未來。然而,他的學習成績一直不盡如人意,這...

2023年,鐵血宰相“俾斯麥”臨終前,留下的最後一張照片

1898年,一位鐵血宰相,被世人所敬仰的俾斯麥,臨終前的最後一張 成為了歷史的見證。然而,這張 的來歷卻充滿了傳奇和神秘。當時的兩名記者被稱為 無良 因為為了獲得這所謂的 獨家 他們採取了不光彩的手段。聽聞俾斯麥已經瀕臨生命的盡頭,這兩位記者不顧一切,買通了門衛雇員,偷偷溜進了病房。在那個時代,照相...

王光美臨終前,女兒許下保證,她抱起雙拳多次向女兒作揖

王光美生於1921年,出自乙個開明進步的家庭。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中國面臨著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等重大的國家危機。這對於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一次思想的衝擊,更加強烈地激發了王光美對於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注。在乙個工商世家中長大的王光美,由於父母的開明教育,從不重男輕女,她和兄弟姐妹們都得到了充足的讀書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