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下村 以“鹅”兴产,以“鹅”兴村,乡村振兴特色路的奇迹

2023-10-22 16:25:12 字數 3360 閱讀 2816

姜下村,一个不起眼的村庄,坐落在溧阳竹箦镇西北。然而,这个村庄以其特色的"鹅"经济,正悄然改写着乡村振兴的故事,让村民们向往已久的生活成为现实。

姜下村的最鲜明标志莫过于村口那两只"曲项向天歌"的大白鹅,它们成了这个村庄的象征。村道上处处可见大鹅路牌,垃圾桶形状也似鹅蛋,路灯上挂满白鹅图标,仿佛走进了鹅的王国。

这一切都源于姜下村的"鹅"经济,得益于其得天独厚的山水环境,以及大白鹅肉质的鲜美。这里的大白鹅早在20年前就荣获了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中华第一鹅",并且制作技艺被评定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为了更好地让"风鹅"的香飘万里,2023年,姜下村引进社会资本,成立了江苏竹箦姜下农业发展***对"竹箦风鹅"进行全面升级,开发风鹅及系列农产品深加工,如今高品质的风鹅每只售价超过300元。

这个经济产业不仅创造了丰厚的销售额,也带动了村民就业致富。据姜下村党委书记吕岗华介绍,2023年,江苏竹箦姜下农业发展***的销售额已经达到1600多万元,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除了鹅产业,姜下村还发展了多个产业,如蔬菜配送、蝴蝶兰、文旅等。这些产业不仅为村庄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还创造了就业机会,让村民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由2023年的137万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1075万元,经营性收入更是增至415万元。

这种多元产业的兴起,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村民们也因此迎来了更多的幸福笑容。

产业的兴盛,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底气。姜下村投资8000万元,开发了1065亩的"鹅生活"特色田园综合体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度假。以鹅为媒,他们打造了"鹅餐厅"、"大灶头"、"这里有只鹅·咖啡吧"等休闲餐饮,引入了"鹅主题亲子乐园"、"鹅湖·棕榈湾"等互动娱乐设施,深受游客喜爱,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自2023年"五一"开业以来,已接待超过50万游客,姜下村的声名通过社交**传播得越来越远。

这里有只鹅·咖啡吧的老板宋蓉是一位90后,曾在外地创业,但她看中了家乡的发展机会,回到农村创业。最初她只是试水创业,如今她的小店积攒了大量人气,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近年来,姜下村荣获了一系列荣誉称号,如"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江苏省健康村"、"常州市文明村"以及"一村一品"等。西汤通过江苏省田园办综合评价,成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之一。这些荣誉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流。

姜下村的崛起是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案例。村庄虽小,但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展示了美好乡村生活的模样。这种生活或许是所有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人向往的。

姜下村的"百千亿"愿景计划预计到2023年实现全年游客总数超百万、村全年经营性收入超千万,全年产业总产值达1.5亿元。为此,姜下村将继续发展支柱产业,引进各种新的业态,吸引更多社会合作资本,与更多企业合作,共同发展乡村文旅,引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小村庄折射着大变化。常州越来越多的村庄正在效仿"鹅村",发展特色农业,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建设,绘制着"农文旅融合"的乡村产业新画卷。这个村庄的成功经验不仅是对乡村振兴的巨大鼓舞,也是对农村发展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为广大乡村带来了新的希望。

姜下村:以“鹅”兴产,以“鹅”兴村,乡村振兴特色路的奇迹" 这一篇文章生动地展示了一个普通村庄如何通过创新和多元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乡村振兴的壮丽蛻变。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成功故事,传达了深刻的启示和积极的信念。

首先,姜下村的"鹅"经济是该文的亮点之一。村庄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农业经济,而是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全面升级产业,让乡村振兴焕发生机。这种创新精神值得赞扬,它向其他农村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范本,表明只要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和特色,农村地区也可以实现经济繁荣。

其次,多元产业的兴起为村庄带来了经济多样性。除了"鹅"产业,蔬菜配送、蝴蝶兰、文旅等多个产业的兴起,使村庄不再依赖单一产业,降低了风险,提高了经济的韧性。这也表明,乡村振兴的成功需要多元化的战略,以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

乡村文旅的兴盛也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成就。村庄通过开发特色田园综合体项目,吸引游客,创造了新的经济机会。这展现了村庄的创新能力和对游客需求的敏感度。这不仅带来了经济收益,还为文旅业提供了更多选择,使游客可以享受乡村风光和美食。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个成功案例的描述,它还强调了社会资本的作用。社会资本的引入使姜下村得以蓬勃发展,这为其他农村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启发。农村地区需要积极吸引外部资本和资源,以促进可持续的发展。

文章还提到了该村获得的一系列荣誉,这些奖项的背后反映了村庄不断改进的质量和声誉。这是对村民和当地**共同努力的认可,也是对他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就的肯定。

总的来说,姜下村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农村借鉴。通过发展多元产业、创新经济模式、吸引社会资本以及发展乡村文旅等方式,村庄实现了从贫困到富裕的华丽蛻变。这个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思维,乡村振兴是可以实现的,它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也提高了乡村的整体质量。希望更多的地方能够受到这一成功案例的启发,积极追求乡村振兴,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乡村行 看振兴

最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创新方式被应用到乡村治理中,以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本文将介绍几种创新方式,并 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创新一 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乡村治理是一种将信息技术与乡村治理相结合的创新方式。通过建立数字化平台,实现对乡村资源 经济状况 人口结构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更...

“送法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普法宣传,助力乡村振兴,近日,江西省靖安县司法局三爪仑司法所联合三爪仑乡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和三爪仑派出所开展了一次 送法下乡 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组成法治宣传小分队,进村入户,向辖区内村民及景区游客发放普法宣传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传讲解民法典 防范非法集资 防范电信...

“75后”村支书的乡村振兴梦

在陶定区,有一位 后 村支书,岁担任村支部书记,在村民怀疑的目光中,他带领村两委发展高效富民产业,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用实际行动,赢得村民信赖,带领村民走出一条村美民富,乡风和谐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他就是陶定区西峡镇王堂村党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张必佳。在陶定区王因街道双营新村蔬菜种植基地,村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