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海底捞推向热搜的“棉花娃娃”,背后竟隐藏10亿商机!

2023-10-21 01:26:08 字數 3507 閱讀 5391

最近有网友在网络上分享了一个关于海底捞的有趣故事。这位网友和她的朋友们带着可爱的棉花娃娃去海底捞吃火锅,想让娃娃们也坐上店内的婴儿椅。可是,服务员似乎不太理解这个请求,露出了疑惑的表情。同时在就餐过程中两人还经历了感觉被冷落的服务。

有些网友对这位网友的要求感到困惑,他们认为给一个布娃娃坐婴儿座椅这个想法有些奇怪。有些人甚至开始质疑这个网友的思维方式。

棉花娃娃是一种由填充棉制成的玩偶,通常被年轻人作为宠物或是陪伴玩具。它们在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亚文化。棉花娃娃是怎样的存在?为什么在年轻人中这么受欢迎?这一亚文化市场是否有未来?

1.从应援物到“当娃养”

棉花娃娃是一种用棉花、聚酯纤维等材料制成的玩偶娃娃,通常身长在10-40厘米之间。最早出现在韩国娱乐圈,作为粉丝的应援物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棉花娃娃在粉丝圈中逐渐流行起来。粉丝们纷纷亲自制作以他们所崇拜的偶像为原型的棉花娃娃,这些娃娃既可以作为应援物品,也可以作为收藏品,成为他们与偶像之间的特殊联系。

在此之后,棉花娃娃从韩国娱乐圈传播到了中国,并在这里获得了全新的发展。在国内,棉花娃娃不仅仅是粉丝应援物品,更发展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行业。许多"娃妈"们自己设计独一无二的棉花娃娃,通过平台发起**,成功组团后由厂家制作,收货后,"娃妈"们的养娃旅程就开始了。

在娃圈中,棉花娃娃主要分为“有属性”和“无属性”两类。"有属性"的棉花娃娃,即那些有原型或已获得授权的影视人物,它们更多地是粉丝经济的产物。这些娃娃往往代表着粉丝对某个明星或角色的热爱和追捧,是他们表达支持和喜爱的一种方式。

无属性"的棉花娃娃则是指那些没有原型的玩偶,它们完全由"娃妈"们原创设计并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定制。在国内,棉花娃娃圈主要以"无属性"的棉花娃娃为主,许多年轻人甚至将棉花娃娃视为自己的孩子,进行养育和照顾。

自2023年成立以来,"棉花美娃娃"微博超话已拥有超过146万的"娃妈"成员,发布的帖子数量超过370万,阅读量更是超过了280亿次。这些帖子主要围绕"无属性"的棉花娃娃展开,展现出了粉丝们的创新和热情。据微店于2023年初发布的《2021棉花娃娃玩家洞察报告》显示,00后成为棉花娃娃的主要玩家群体,占比高达43%,而95后紧随其后,占比26%。令人欣喜的是,2023年棉花娃娃的线上交易额已经突破了10亿元的大关,显示出这个市场的活力和潜力。

可以说,棉花娃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亚文化现象,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社交体验和娱乐方式。

2.“当娃养”的**感。

z世代用户在棉花娃娃玩家中占据了70%的比例,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什么年轻一代会如此着迷于这些棉花娃娃呢?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饭圈文化的延伸。以偶像为原型的棉花娃娃,被视为偶像的化身,能够满足粉丝的情感投射。

对于那些diy、“无属性”的棉花娃娃而言,其乐趣主要在于“当娃养”的情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和设计棉花娃娃,玩家可以享受到创造和制作的乐趣,同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定制娃娃的形象和性格。这种情感**的过程能够帮助玩家缓解压力、舒缓心情,并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尽管那些diy的棉花娃娃五官不同,形态各异,但她们都有一个强烈的共同点,就是非常“萌”。这个“萌”主要是指这些娃娃能够激发人们强烈的情感反应,包括喜爱、迷恋、倾倒、执着、兴奋等。

一方面,喜欢可爱、萌的事物是人类的普遍天性。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洛伦茨提出了“幼体滞留”的观点,他认为人们喜欢具有幼体特征的东西是一种本能反应。这些可爱的动物,如幼童、小猫、小狗等,通常具有大眼睛、大头、短鼻子等特征,这些特征很容易唤起人们的喜爱之情。同样地,保留幼体特征的棉花娃娃也非常卡哇伊,萌态十足,令人倾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棉花娃娃能够吸引如此多的年轻人。

另一方面,“萌”还具有情感**的功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那些不具有攻击性、平和无争,能够抚慰心灵,给人以持续、恒久舒畅感的事物,都有助于人们排解孤独、忧郁等感伤情绪。这些可爱的棉花娃娃,通过其无害、柔和的外表和特质,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心灵的平静和放松。这种**的力量能够让人们更加愉悦、舒适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年轻的z世代将棉花娃娃视为自己的孩子,这种投入与《小王子》中的小王子对玫瑰的情感投入有异曲同工之妙。小王子为玫瑰竖起了屏风,为它盖上了玻璃罩子,为它除去了毛虫,倾听它的抱怨,付出了时间、情感和精力。同样,每一个养棉花娃娃的年轻人也会为他们的娃娃购买衣服、更换衣服,向他们倾诉心事,带着他们到处旅行,带他们到海底捞为ta过生日。这种投入和关注体现了他们对棉花娃娃的深厚情感和依赖。

就像玫瑰对于小王子来说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得到“娃妈”情感投入的棉花娃娃,对于“娃妈”来说也是无可替代的。因此,对于那些新闻中带着棉花娃娃去吃海底捞的年轻人,我们可能不理解他们的行为,但也不必急于去嘲讽和否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和情感寄托,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感受。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与许多亚文化产品**高昂不同,棉花娃娃的**相对亲民。一些无属性的棉花娃娃**在几十元到一百元之间,而娃衣的**可能会稍高一些。但是,“娃妈”们也可以自己购买布料进行diy,这为她们提供了很多乐趣。这种平民化的**系元素,进一步促进了棉花娃娃的流行和走红。

3.专业化才有出路。

相较于盲盒、手办等产业,棉花娃娃的市场空间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当前,棉花娃娃市场主要分为“有属性”和“无属性”两个赛道。其中,“有属性”赛道呈现出一种新趋势:越来越多的正规军正在加入。

在此之前,许多“有属性”的棉花娃娃是由粉丝进行二次创作产生的,往往在侵犯版权的边缘游走。例如,虽然创作者可能不会直接声称其作品以某个明星或某个电视剧中的形象为原型,但粉丝群体往往心知肚明,一眼就能看出原型是谁。

现在,许多影视制作方已开始主动将棉花娃娃作为衍生品的一部分,官方制作并**“有属性”的棉花娃娃。不仅新推出的ip如《山河令》、《有翡》、《苍兰诀》、《梦华录》和《猎罪图鉴》等推出了各自的棉花娃娃,一些老ip如《甄嬛传》和《喜羊羊与灰太狼》等也加入其中,分享这一市场的大蛋糕。

对于棉花娃娃这个新兴市场来说,这种正规化是必要的。它不仅可以扩大市场圈层,还有助于推动棉花娃娃产业链的成熟发展。

当前,尽管“有属性”的棉花娃娃逐渐受到重视,但“无属性”的棉花娃娃仍然是市场的主流。其商业模式主要依靠“diy设计、自发拼团和少量定制”,本质上是一种小作坊模式。然而,这种模式的发展当务之急是提升棉花娃娃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专业化程度。

尽管小作坊在某些人眼中可能意味着粗制滥造和小打小闹,但对于强调个性化的棉花娃娃而言,这种模式反而成为其独特的一种生态。然而,尽管棉花娃娃可以保持其小众的特性,但设计环节、娃娃制作环节以及娃衣制作环节的专业化程度仍需提高。

在过去,许多通过拼团方式制作的棉花娃娃常常会出现质量不过关、细节粗糙以及货不对板等问题,这无疑打击了“娃妈”们的热情。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玩具生产国,其玩具生产能力无可置疑。我们期望一些大型玩具制造商能够涉足棉花娃娃市场,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和体系化的棉花娃娃定**务。

玩具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竞争异常激烈。相比之下,棉花娃娃市场可能是一片新的蓝海,这就要看谁能抓住机遇,独领**了。

“海底捞3 0” 创新引领,年轻人的新宠!

在这个充满无处不在 无时不变的时代,餐饮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适应变化。只有通过创新,餐饮企业才能应对这种变化。今年,海底捞凭借不断创新的业务吸引了众多关注。在 第三届中国餐饮品牌节 上,海底捞轮值首席运营官邵志东分享了海底捞创新背后的逻辑。他指出,创新是为了适应世界的变化。顾客的需求在变化,所处的...

海底捞拒绝给棉花娃娃过生日引争议!海底捞回应了

海底捞,一个曾经以服务贴心 周到而闻名的火锅品牌,近日却陷入了一场 风波。一名消费者在社交 上发帖称,其在海底捞想要为其布偶娃娃 棉花娃娃 庆生,结果遭到海底捞店员的拒绝,并且在整个就餐过程中受到了冷落和歧视。这一帖文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支持消费者的诉求,有人认为消费者太过分,也有人质疑海底捞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