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的事,是对小事日复一日的坚持

2023-10-21 13:00:06 字數 5288 閱讀 7875

教师节学校组织团建,老师们分组进行项目pk。

结果其中公认最难的项目,大家居然一次过,反而在公认最简单的项目“报数“上不停地跌跟头,一次又一次的出错,一次又一次的重头开始。

简单和艰难,其实只是心态上的不同,因为感觉到了难,所以才会看得很重,大家做起来会更谨慎,给予的练习也会更多。

因为感觉到了简单,所以大家首先心态上放松了,小瞧了这件事的难度,以至于一旦出了错,瞬间紧张了,结果造成了更多错误的出现。

难和简单,都只是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会在不自觉中控制我们的大脑,让我们跟着情绪走,从而做出不理性的判断,陷入“感觉”的陷阱。

心态上:拒绝“感觉”陷阱

感觉,是我们的主观感受。当我们面对危险时,会恐惧;面对喜欢的事物时,会开心。

好的感觉,会让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而不好的感觉,则会阻碍我们前进。

1)写不出来,完美主义的借口

写不出来、写不好、不知道写什么,其实都是逃避的借口。因为完美主义,让人不敢正视眼前需要去做的事情。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常会有“写不出来”的感觉,这种感觉的发生,本质是完美主义在作祟,以至于放大了任何一个遇到的问题:

对要写的人物不够了解,或者是时间上的紧迫感,这种不好的感觉,瞬间束缚住了自己,让行动变得困难重重。

其实,这只是“感觉”的假象,当你写下第一句话,第二句话就跟着冒出来了。

原来,行动是破除“写不出来”和“完美主义”的最好**。

2) 写作好难,源于头脑不清

破除了“写不出来”的诅咒,接下来就升级到写作的下一个拦路虎:写作好难。这个难,其实还是一种“感觉”,觉得很难。

在写傅首尔的时候,感觉有点难,写起来有些纠结,但硬着头皮将文章写完之后,就会感觉到明显的文章观点和举证案例之间的不够贴合。

在重新调整案例组织语言和观点后,瞬间文章观点就立起来了。

原来,感觉好难,其实是认知不清,对于人物和案例,没有完全充分的理解,以至于大脑混乱了,感觉就好难了。

所以,在写文章的时候,当你感觉到很难,遇到写文卡点的时候,不妨停下来,重新审视一下文章的观点和脉络,或者先完成再完美。

3) 没有观点,源于缺少思考

观点,是文章的灵魂。缺少观点的文章,或者是观点不明确的文章,都不能算是一篇合格的文章。

而观点,**于深入的思考。缺乏观点,相当于缺乏思考。

在写文章的时候,最重要也是最率先的一环,就是确定文章观点。

有时候阅读人物经历的时候,会有感触而思考到文章观点,感触就像是感觉,有时候也不能完全相信。

观点,也是理感交融的产物。感性,**于能被读者认可;而理性,则源于对观点的确立和选择。

就像是在写文章可以拟定5个标题一样,文章的观点,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从而强化自己要写的观点。

感觉,不可靠;所有的成事,都离不开理性抉择下的行动。

在意识到自己不感觉欺骗时,大脑会适时的剥离,仿佛有一个声音在说:“这是障眼法”,魔障解除,从动自然而来。

认知上:拒绝“完美”包袱

完美,就像是一道无形的枷锁,如果以“完美”为参照,那么所有的行动都会被动展开。

只有敢于打破“完美”,接纳不完美,行动才会更加自然发生。

1) 观点,没有对错

人生,没有完美;观点,没有对错。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就像我们很难说服他人一样,我们的观点也自带“正确”属性,又何必自寻烦恼。

刚开始写文章的过程中,总会忍不住怀疑:这样写对吗?这样写能行吗?在怀疑中,行动变得迟缓起来,下笔也会有所迟疑。

但在改变认知之后,对观点的确立就不再局限于对错上,而是重点在于对观点的质量、新颖程度上下功夫,而这才是提升文章整体质量的关键。

观点,无对错。把精力用在真正能提升文章质量的思考上,才能越写越好。

2) 框架,符合逻辑

如果说观点,像人的大脑;那么框架,就像人的骨骼,支撑起文章的观点。

如果框架缺乏逻辑,文章就很立住,人也容易失去平衡。

刚开始写文的时候,常常遵循“时间”这条逻辑线来写文章,但是在看别人写的文章的过程中,就会很容易发现,“时间”并不是唯一的逻辑。

情感线、事业线,甚至是一部作品,都可以拿出来充当文章的骨架。

而这些骨架合理化的重要一点,就是能很好地支撑起观点。

所以,框架没有唯一的标准,只要能支撑起观点,框架就是合理的。就像是辩论中的自圆其说,谁说不行呢。

3) 内容,强化观点

观点,是大脑;框架,是骨骼;那么内容,就像是血肉。内容写得好,文章就有了灵魂。

刚开始在文章的时候,只能简单的复述人物的经历,或参演的作品,这样理性的东西,很难打动读者。读者喜欢听故事,能打动读者的肯定也是故事。

后面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就会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人物演的作品呈现出来,比如写郭蔼明的疯癫,就要写她如何疯狂,既是论证在论证观点,也是在用故事投其所好。

所以,在写文章的时候,对于内容的表达,也是创新的关键。同样的案例,不同的人会写出不同的效果,重要的不是内容的重复,而是对内容的创新和表达。

观点,是脑;框架,是骨骼;内容,是血肉,三者缺一不可。

打破固有的认知,敢于写观点;敢于搭建不同的写作框架,都离不开内容创作上的脚踏实地。

在内容上创新、提高质量,同样会反哺观点和框架的提升。

行动上:警惕“骄傲”陷阱

骄傲,是隐秘的。你以为自己没有骄傲,其实就已经陷入了骄傲而不自知。

在回头看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9月***只更新了3篇文章,自我良好的我瞬间被数据震撼到了,那一刻,我意识到:多回头看,注重数据,更能让人发现问题。

1)复盘,发现问题

没有复盘,就没有成长。因为复盘,是深入的思考,是对经验的总结。埋头做事看似在前进,而复盘则会让成长加倍。

在写作的过程中,常会遇到卡点。而卡点能否快速通过的关键,是复盘。缺少复盘时,很容易陷入一根筋的状态。

当我写人物的时候,常常会用他的作品来举例,但有时作品有些久远,所以很难查到资料,刚开始的时候就很容易一根筋的想要把资料查出来,这个时候卡点就出现了,阻碍前进的路障就出现了。

冷静下来思考并复盘后,才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在是太多了。

完全可以换个作品去写,或者换个角度去写,甚至可以直接把这个案例删除,写其他跟人物相关的内容,完全没必要执着一定要把这个内容查找出来,写出来。

复盘,不仅能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更能帮助我们再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用更好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被问题困住。

2)行动,解决问题

有了复盘,不行动,等于没有复盘。

复盘的关键动作,就是行动,在行动中,破除阻碍。

写文章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写不出来、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通过复盘,我认识到是完美主义在作祟,只要去写就好了。

但是真正在行动的过程中,又会忍不住拖延。通过再次复盘,让我认识到不仅要有行动,更要有规划的行动。

从复盘,到行动;再到复盘,再行动,如此循环往复,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的前进。

在写作上不断地扫除障碍,让写作成为像喝水、吃饭一样自然的事。

3)再复盘,总结问题

问题,就是成长点;失败,就是成长的阶梯。

提出一个好问题,代表着思考,而思考是提高行动质量的关键。

以前,忽略了复盘的重要性,赶着去写文章,没有选择停下来思考,这种“停不下”的状态,其实是最大的问题,问题的持续存在,就成了成长路上永远的拦路虎。

当我停下来准备写写作复盘,突然间有种感觉,“我不知道该写啥”,而这根源在于缺乏思考,所以大脑才会表现得迟钝,对问题变得不那么敏锐。

有东西可写的关键,源于思考到了。

俗话说: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复盘有多深,大脑思考就有多深,文字的深度就有多深。

复盘,不仅是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更是在每日保持复盘的过程中,保持大脑思考的状态。

复盘不停,思考不停,理性就不会离我们太远,当我们陷入情绪、陷入问题,复盘思维,会帮助我们的大脑冷静下来,专注于解决问题。

作者 | 闪。

编辑 | 江武墨。

每日一动 养生运动的持久力和坚持之道

养生运动对身体和心灵健康至关重要,但要获得最大的益处,坚持是关键。本文将 如何培养养生运动的持久力和坚持之道,以确保运动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设定明确的目标。持久力和坚持始于设定明确的目标。确切地知道你想要达到什么,可以激励你持续前进。无论是增加每周的运动时间 减轻体重还是提高心血管健康,明确的目标...

程子华 一位坚持与忠诚的军事家

今年是程子华将军逝世周年的纪念日,回顾他的一生,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更能从中领悟到一种坚持与忠诚的精神。程子华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姨妈抚养他长大,给了他读书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共产主义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在年轻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放弃了学业,选择了参加黄埔军校,成为一名军...

买床,我坚持这“6不买”,也不是钱的事,都是过来人的经验教训

不买过于硬的床垫。有些人觉得硬的床垫对脊椎好,但实际上过于硬的床垫会给人带来不适甚至腰酸背痛,选择适度的软硬度才会更舒适。每天我们都要在床上度过至少个小时的时间,因此选择一张好床对我们的健康和舒适至关重要。然而,在购买床的过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以免后悔不已。作为一个多年的主编,我在这里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