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高度的智慧,才能研判“时”与“势”,把握好“危”与“机”

2023-10-24 14:15:04 字數 1760 閱讀 2133

把握危势中的机会需要高度的智慧。身处危机之中,如同在惊涛骇浪中冲浪,必须对时势的细微变化尽晓于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猛虎啸于后而气不馁。保持心态平静如水,就能洞察先机,就敢于顺危而动。

这其中的关健点在于对大势的准确精密的把握,否则,稍有不慎就会身败名裂。

咸丰十一年(公元2023年)湘军夺取安庆立下大功,一件影响时局的大事发生了,这让曾国藩再一次站在了进退抉择的路口。

公元2023年8月22日,咸丰帝病死于热河行宫,6岁儿子载淳继位,年号祺祥,由顾命八大臣肃顺、载垣、端华等执掌政权。

曾国藩和胡林翼虽然身处京外疆场,却一贯对朝廷大事非常敏感,因为朝廷上的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个人以及湘军集团的利益与未来。二人都预感到了一场潜伏的危机,胡林翼在获知此情之后,当即写信向曾国藩表示:朝廷七月十七之事,主少国危,又鲜哲辅,殊堪忧惧。

胡林翼和曾国藩每日在军营中等待进一步的消息,却由于肃顺等人久久隐丧不报而长时间未接奉国丧明诏,这让他们愈发忧心忡忡。

这些年来,尽管咸丰帝对曾国藩有过猜忌,但总体上还是信赖、倚重的,尤其是实授两江总督,表明对他的猜忌已大为消除,此等信任对曾国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新主只有六岁,国之大计今后都握在这八个顾命大臣的手中,自己的命运,湘军的命运,乃至东南大局的命运,都将听命于这八人的安排,这不得不令曾国藩心忧。

公元2023年11月2日,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在北京逮捕肃顺等八大臣,发动祺祥政变。**统治易于保守政治机密,加上通信和交通条件的落后,信息的传递也就非常慢。在政变发动的一个多月时间里,身居安庆的曾国藩等人竟然一无所知。直到12月15日,曾国藩才首次得知初步消息。

这一天,他一共接奉廷寄四件,其中有谕旨一道,又有军机处转抄的不知上奏人姓名的奏折一件。他先扫了一眼抄示的奏折,看到咸丰皇帝所立赞襄政务八大臣被明正刑典。但奏折并未说明赞襄政务大臣们是哪一天被逮杀的,也未说明他们所犯何罪。

然而更让他惊异的是,同来的谕旨却一字未提赞襄政务八大臣的事,而是公布了有关他自己的新任命,其中写道:钦差大臣两江总督曾国藩着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并浙江全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悉归节制。

通过对朝廷局势的深入分析,曾国藩明白这既是重用又是警告。他担心自己权太重、位太高、虚名太隆,反而会惹来祸端,于是做出谦卑的姿态,一再恳请辞去节制四省之职。这种姿态使得慈禧更为放心,反而心甘情愿地将大权交给了曾国藩。

处于危势之时,也正是可以顺势而起之时。曾国藩从办团练那一天开始,就缺少实权和军饷,导致兵力发展缓慢,真可谓是惨淡经营,然而却趁这次巨大的危机,迎来了彻底的转机。

清廷让曾国藩节制四省军务的决定具有非凡的象征意义。曾国藩推断,就当时的形势而言,最应担忧的不再是朝廷内部的矛盾了,因为清廷最大的敌人仍然还是太平天国,为了打败这个你死我活的对手,是可以暂时将权力下放给湘军的,即使湘军做出一些超越体制和常规的事情,也是能够被谅解的。

曾国藩在认清“天下大势”之后,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包括让李鸿章办淮军援攻上海等安排,而这些行动为后来湘军攻下金陵做了有力的准备。

犹太人智慧 只有偏爱“财富”,才有可能站在财富的顶峰

古老的犹太人智慧中包含着对财富的独特见解,他们将金钱的价值与流动性结合,通过现金主义和资产转换的方式,保护了自己的财富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这种对金钱的精明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认知,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犹太人的传统文化中,现金主义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犹太老板威廉的独特做法就体现了这一点。他坚持只收现金...

犹太人智慧 只有理解“金钱”,才有可能站在财富的顶峰

这是一句常听到的话。传统上,犹太人被外界称之为 金钱至上主义者 他们对金钱的态度和运用方式与其他文化群体明显不同,而这个与众不同的方式正是他们在财富管理上占据优势的关键所在。本文将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和实例来讲述犹太人对金钱的智慧,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启示和思考。这是一句常听到的话。传统上,犹太人被外界...

世人高度,人间成就,唯有碎银几两,才可以铺开一条命运之路

文 珍汐 在我们一生的岁月里,善良是一种本分,或许善良本身没有对与错,只是有些人把善良玷污了而已。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俗里,你的命运与别人没有任何的关系,你要努力地变强,才可以守护住自己想要的东西。所有的底气,都 于碎银几两,不是我们爱财,不是我们贪婪,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像人,活得有尊严。你且看这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