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旭光 施蛰存的“烟火趣味”

2023-10-24 17:09:34 字數 2132 閱讀 4248

那一天,和朋友喝茶。

朋友20年磨一剑,以微型**的形态,原汁原味艺术地再现了苏州河畔寻常人家的市井人生。和朋友正说到苏州河的轶闻时,一场秋雨飘忽而至。临窗而坐的我,忽然就想到了施蛰存先生的**《梅雨之夕》中的苏州河,想到了施先生于沉潜往复从容含玩中打开的底蕴厚重的“四扇窗”。当然,也想到了施先生的“烟火趣味”。

上个世纪的30年代,施蛰存为上海光明书局编了一本《晚明二十家小品》。在那本书的序里,施蛰存说:“在我,只是应书坊之请,就自己的一些明末人的文集中选一本现今流行着的小品文出来应应市面而已。至于我为什么肯来做这个容易挨人讥讽的选家,这理由很简单,著书都为稻粱谋,著的书既没那么多,而稻粱谋却是每日的功课,便只好借助于编书了。”在这里,施蛰存毫不掩饰地告诉大家:他是为了吃饭,才编这本书。

时隔多年后,《晚明二十家小品》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

施蛰存先生是中国作家中第一位尝试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写**的作家,在他的**里,广泛运用了象征、梦幻、蒙太奇和意识流等技巧,不仅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即使在今天,依然值得借鉴。

施蛰存先生在他的**《梅雨之夕》中这样写道:梅雨又淙淙地降下了,对于雨,我倒并不觉得嫌厌,所嫌厌的是在雨中疾驰的摩托车的轮,它会溅起泥水猛力地洒上我的衣裤,甚至会连嘴里也拜受了美味。我常常在办公室里,当公事空闲的时候,凝望着窗外淡白的空中的雨丝,对同事们谈起我对于这些自私的车轮的怨苦。下雨天是不必省钱的,你可以坐车,舒服……

上述这一段文字,烟火趣味浓郁。《梅雨之夕》初刊于2023年8月出版的施蛰存**集《上元灯》中。**中,一位在苏州河南岸公事房逗留到晚上六点下班的男子,撑伞跨过四川路桥,于梅雨时节的一个傍晚沿北四川路行进。由此,也展开了近代文学史上的一段著名邂逅。

除了创作,施蛰存还有逛旧书店的爱好。为了丰富自己的书库,他经常踱进旧书店,寻寻觅觅。抗日战争以前,上海的福州路、汉口路、城隍庙、蓬莱商场都有旧书店。抗战胜利后,常熟路、襄阳路,也成为旧书店集中的地方。常常是这样,在下午四点钟下班后,施蛰存会在上述旧书店集中的马路上,闲逛达三个小时之久。

话说城隍庙的桥上,有一个旧书摊,施蛰存在那里经常碰到阿英。有一次,欲走上桥去的施蛰存,见阿英正站在那里。阿英看见施蛰存后说:“你来得正好,借我一块钱。” 阿英告诉施蛰存他挑了一大堆书,老板开价五元,还他三元不卖。大概非四元不可。无奈口袋里只有三元。施蛰存一看,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有光纸铅印、石印书,有《国粹学报》,有《新**》有弹词唱本,有**戏曲,全是清末民初的通俗文学和期刊。于是,施蛰存便借给了阿英一元五角而不是一元:一元凑足书价,五角做车钱。施蛰存还帮着老板为阿英扎了两捆书,又帮阿英提了一捆书到电车站。阿英因为常逛旧书摊,精心觅残书小册,也终于写出了《晚清**史》和其他关于通俗文学的著作。

在旧书店里,施蛰存经常遇到的是郑西谛。有一天,他在来青阁的书架上找出一部《秋风三叠》。这时,恰巧郑西谛进来。郑西谛走到施蛰存身旁,拿过施蛰存手中的《秋风三叠》,略一翻阅后悄悄地说:“这部书你让我买吧。”

施蛰存见郑西谛很有欲得之心,就悄无声息地把书递给了对方。施蛰存后来回忆:“我即使不把《秋风三叠》让给郑先生,我自己也未必买得起。而当时书店的伙计正在一旁,如果我稍不注意,伙计和郑先生谈价时势必会开**。

孜孜矻矻地搜罗古本戏曲剧本的郑西谛先生,最终成为研究古代戏曲的专家。

如果说,旧书店里遇同道的施蛰存是一个让字,多少年之后,面对学生曹旭的施蛰存,却是一个抢字。

曹旭去拜访施蛰存,施蛰存招呼曹旭入座。在曹旭还没有入座之前,施蛰存自己抢先坐了下来。曹旭想老师他为什么要抢先入座呢?原来,因为房间太小,只能放一把椅子。而老师抢先入座的所谓的座位,只是在抽水马桶上横搁着的一块木板。如果他不抢先坐下,客人就有可能坐下去。施老师觉得,让客人坐在抽水马桶上不好,于是便抢先一步。

行文至此,我忽然想到了苏东坡《记游松风亭》中的“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这一句妙语。

施蛰存的另外一位学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周圣伟说,往往在不经意间,施老师会展露出率真可爱的一面。一次,周圣伟与施老师在施家闲聊,师母外出时交代:“灶头上烧着红烧肉,记得关火。”煤气灶就在亭子间门口、走道尽头靠窗的地方。结果,相谈甚欢的师徒二人都忘了红烧肉一事。师母归来,进门就闻到一股焦糊味,上楼后当然是连续“问责”先生。这时,施蛰存看了周圣伟一眼,周圣伟立即会意施先生这一眼的意思:“这事你要扛下来”。

周圣伟当然是扛了下来,如此,结果当然也并不是太差。(丁旭光)

施蛰存自称“出土文物” 赏析

世纪年代初,已是耄耋之年的施蛰存住在上海一座不起眼的小房子里。他的卧室兼书斋显得非常陈旧,但几顶高大的书橱里溢出淡淡书香。老两口的生活也很安逸,他的妻子喜欢靠着窗口戴着老花眼镜低头补缀旧衣服,高而瘦的施蛰存每天早上都精神矍铄地坐在书斋里开始他的创作生活。一天,几位远方宾客登门拜望施蛰存。大家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