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遊戲讓你束手無策?比起打罵,這幾招或許更管用!

2023-10-19 18:06:43 字數 3783 閱讀 1513

近日,因為孩子假期沉迷遊戲,家住崇明的趙女士教育了孩子幾句話後,孩子負氣離家出走,幸好,在警察的幫助下,在一條小路上找到了男孩。

孩子沉迷遊戲是長久以來困擾父母的難題,經常有家長和我抱怨:

每天回到家,敷衍完功課,就打遊戲到深夜。你強制他睡覺,他就半夜起來摸黑玩。

有的孩子越到重要考試,玩得越起勁。家長看在眼裡,那火氣是蹭蹭地往上躥,為此摔過手機、拔過網線,各種劍拔弩張,但收效甚微。

這還算好的。還有的孩子休學在家,天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玩手機,玩得晝夜顛倒,六親不認。家長乾著急又不敢發作,擔心孩子有什麼過激反應。

每個想要把孩子從游戲中拉出來的父母,都經歷過無奈、暴躁,與孩子的衝突愈演愈烈,或者只能被迫讓步……

但在我們禁止他們打遊戲之前,應該先去思考他們沉迷遊戲的原因,並且知道遊戲究竟是如何讓孩子欲罷不能的。

為什麼孩子會沉迷遊戲?

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短**使用特點及其保護》中,提到了這樣幾組資料:

在家中常感到不自由的學生,經常刷短**的頻率更高(19.7%),比從沒有這種感受的學生(8.4%),高11.3個百分點;

常常因家長嘮叨感到心煩的學生,比從沒有這種感受的學生,其經常刷短**的比例高11.7個百分點;

家人經常各自上網、缺少交流的學生,比常和家人交流的學生,經常刷短**的比例高15.7個百分點。」

無獨有偶,同樣是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網路遊戲認知與態度研究》指出:

「『忽視型』和『**型』家庭中的孩子,玩網路遊戲的時間更長,並且花費更多。」

可以顯而易見地看到,在幾乎所有防沉迷的案例中,都多多少少存在親子關係不好這一問題。

山西的一名15歲的未成年人,長期沉迷手機遊戲,因為沉迷遊戲和母親發生了爭執,直到鄰居撥打110聯絡了民警。

母親向警察哭訴孩子叛逆、厭學、玩遊戲,隨口斥責了幾句,還打了孩子,她沒有想到15歲的兒子,這一次居然還手了。

母親斥責孩子「白眼狼」,但當民警問起孩子,卻聽到了乙個不一樣的故事。

孩子說,爸爸媽媽在家不是打麻將就是吵架,基本不考慮他的感受,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內心無助且壓抑,遊戲是他唯一能感到放鬆自由的地方。

母親不問緣由,直接剝奪了最後的「避難所」。面對這樣的暴力管教,他終於忍不住還擊了。

武志紅曾用「三重世界」的視角來剖析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分別是:想象空間、現實世界和過渡空間。

他認為,在想象空間裡可以體驗無所不能的感覺,遊戲就是想象空間的一部分;在現實世界中,只有讓孩子得到積極的反饋,才能讓他們不至於總待在想象裡。

而左右著孩子在想象空間和現實世界間搖擺的便是家庭這個過渡空間,家庭承擔著連線孩子想象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功能。

父母在這個空間的職責是「既要允許孩子有想象的空間,同時也要去引導他走向現實「。

在現實世界中所經曆的失敗、挫折、痛苦、掙扎、不甘等等一切無情遭遇,都應該讓孩子找到乙個舒緩的「避難所」,由失敗的親子關係所創造出的狹窄過渡空間,只能把孩子推向遊戲、推向短**,推向任何讓孩子感到快樂的東西。

為什麼遊戲會令人欲罷不能?

我們的大腦非常喜歡刺激,遊戲恰恰給我們的大腦提供了豐富的聲音、色彩、光線不斷變換的影象以及豐富的、可以支配的遊戲情節。

遊戲是根據人的身心腦的特點設計的,吸引玩家是遊戲設計者的目的,那到底是什麼吸引著孩子們呢?

總結有以下四點:

1、清晰的規則帶來安全感和秩序感;

2、即時獎勵的感官刺激令大腦分泌內啡肽,從而帶來愉悅感、成就感;

3、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並肩戰鬥建立情感連線;

4、可以支配遊戲人物獲得自主和自尊的感覺;

四個因素當中,大腦刺激產生的內啡肽是最關鍵的,因為大腦的工作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刺激越多,就越需要刺激,內啡肽越多大腦越要內啡肽,若內啡肽突然沒有,大腦就會不停地向你發出指令:

我需要內啡肽!如果指令總不去執行,大腦的杏仁核就會開啟,會讓人焦躁不安、煩躁,甚至想打人。

2023年13歲的羅某錘殺雙親,就是因為他的遊戲癮,母親制止他嘮叨幾句後,他的情緒和行為不受控制,最終釀成慘劇。他的表現是重度遊戲上癮的表現。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遊戲?

沒有一款遊戲的防沉迷可以真正做到滴水不漏,父母一定要做到積極配合政策,共同打造防止孩子沉迷遊戲的圍欄,給孩子營造乙個舒心、整潔的成長環境。

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很多孩子沉迷遊戲的原因,就是因為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內心空虛、孤獨。

因此,父母一定要從小就給孩足夠的陪伴和親子互動,用愛和關注充盈他的內心,他的心理需求才會得到滿足,不會從游戲中尋求寄託了。

溫暖的陪伴,永遠是**孩子的最好良藥。

父母以身作則。

許多父母一邊禁止孩子玩遊戲,一邊自己沉浸手機無法自拔。

可是連你自己都無法做到放下遠離電子產品,孩子又怎麼能夠心甘情願遠離遊戲呢。

父母在家不妨多看看書,多做做運動,才能給孩子樹立乙個正向積極的榜樣。

從小培養孩子的興趣。

現在不少孩子的生活過於單調,才會很容易被游戲中絢麗的世界所吸引。

所以,父母不妨豐富孩子的生活,從小就培養孩子一些興趣愛好,課餘時間可以帶孩子去打球、

游泳、爬山、學一種樂器、畫畫等。

當孩子從現實生活中感受到了更真實的快樂,便不會尋求虛擬世界裡如泡沫般的快感了。

歸根到底,很多時候,不是遊戲奪走了孩子,而是我們拱手把孩子讓給了遊戲。

孩子身上的問題,其實根本還是父母問題的折射。

父母的有效期很短,只有10年,千萬別因為自身教育的缺失,造就孩子一生遺憾。

願每個孩子都可以在父母用愛守望的麥田裡,開出金黃而飽滿的果實。

屠殺!孤城包圍,北約援助束手無策?

在閱讀下文之前,非常歡迎您點選 關注 這不僅方便您參與討論與分享,還能夠讓您更深度地融入其中,感受與眾不同的參與體驗。非常感謝您一直以來的支援。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戰火已經持續燃燒了520多天,基輔城頭風雨飄搖,而北約的援助卻未能如期到達。這場衝突的發展,似乎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大多數國際觀察家的預料...

俄試射「末日武器」!中美束手無策,美國緊張不已

導語 最近,俄羅斯 普京宣布成功試射一種被稱為 末日 的新型核動力巡航飛彈,這一訊息引發了全球的廣泛關注。這種名為 海燕 的飛彈擁有著前所未有的技術壯舉,它不僅在軍事領域引起了巨大的震撼,而且還開啟了一場全新的國際軍備競賽。在當今的國際戰爭中,核 一直被視為國家之間權衡力量的關鍵因素。而 海燕 飛彈...

全球束手無策,沒辦法阻止日本排放核廢水

近日,關於日本計畫排放核汙水的問題引起了全球的關注和討論。這一決定在國際上引發了廣泛的爭議,許多人對於如何阻止這一行為感到無奈。讓我們深入分析這一局勢,以期更好地理解全球面臨的挑戰。首先,日本核汙水排放計畫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關切。核汙水的排放對於海洋生態環境以及人類健康都可能產生不可逆轉的影響。這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