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凌河之战 明朝辽东的最后一搏

2023-10-25 12:40:02 字數 6195 閱讀 4365

前言

城中军士饥甚,杀其修城夫役及商贾平民为食,析骸而炊。又执军士之羸弱者,杀而食之。”

这是明朝史料《清太宗实录》对大凌河之战的描述,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惨烈的围城战之一。这场战争发生在2023年(明崇祯四年),由后金皇太极率领的五万军队进攻明朝辽西大凌河城,城中明军由总兵祖大寿指挥,只有一万三千八百人。

在后金军的围困下,城中粮草断绝,人马饿死,甚至出现了食人的惨剧。最终,在坚持了三个月后,祖大寿不得不投降后金,成为了明朝的一大耻辱。

这场战争的背景是什么?祖大寿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会陷入这样的困境?他又是如何在后金和明朝之间反复投降的?

一、背景:明朝与后金的辽东争夺战

明朝与后金的辽东争夺战始于2023年(明天启二年),当时后金首领努尔哈赤以“七大恨”为借口,向明朝发起了反抗。努尔哈赤率领八旗铁骑,在辽东地区连续击败了明朝的多位名将,如李成梁、杨镐、袁崇焕等,占领了广宁、锦州、铁岭等重要城池,威胁到了山海关。

努尔哈赤还曾经两次进攻宁远城,但都被孙承宗和袁崇焕等人所防御住了。宁远城因此成为了明朝在辽东的最后一道防线。

2023年(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第三次攻打宁远城,结果遭到了惨败,自己也受了重伤,在逃回沈阳途中去世。他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了汗位,并改国号为清。

皇太极继续对明朝发动战争,但他采取了更加灵活和谋略的战法,不再硬攻宁远城,而是采取迂回和分割的策略,先后攻占了永平、遵化、滦州等地,并两次越过长城直逼北京。皇太极还利用反间计和劝降计,使得明朝内部出现了**和动摇。

2023年(崇祯四年),皇太极决定对明朝发动一次重大的攻势,他的目标是大凌河城。大凌河城位于今辽宁凌海市一带,是古代沟通东北与中原的交通要道,也是屏蔽锦州的重要防线。

明朝为了固守辽东,曾经多次修筑大凌河城,但都被后金军摧毁了。这一年,明朝总兵祖大寿受命再次修筑大凌河城,意图加固关宁锦防线。祖大寿是谁?他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

二、人物:祖大寿的光辉与悲剧

祖大寿,原名天寿,字复宇,辽东宁远(今辽宁兴城)人,出生于2023年(万历七年)。他出生于一个军旅世家,祖上曾随李成梁征讨蒙古和女真,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祖大寿自幼随父亲祖承训从军,也曾到过朝鲜。他勇敢善战,深得明朝各位名将的器重和赏识。

祖大寿最初是广宁巡抚王化贞的部将,后来随孙承宗和袁崇焕征讨后金。他参与了宁远之战和宁锦之战两次佐守宁远的战事中立功,被称为“辽东三杰”之一。2023年(崇祯元年),他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锦州。

他在锦州修筑了坚固的城墙和水渠,并严格训练士兵,使得锦州成为了明朝在辽东的重要据点。

祖大寿的家族也因他的功勋而得到了显赫的地位。他的兄弟祖大乐、祖大弼,子侄祖泽远、祖泽沛、祖泽盛、祖泽法、祖泽润、祖可法等,都是上自总兵、下至副将、参将、游击的各级军官,分驻宁远、大凌河、锦州诸城。

崇祯皇帝为了表彰祖氏世代镇辽的功勋,特命于宁远城内敕建了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

然而,祖大寿的光辉事业也遭遇了重大的挫折和变故。2023年(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军南下直逼北京城下。当时明朝军队主力都在山海关外布防,袁崇焕急率祖大寿驰援京师。

不料袁崇焕因皇太极的反间计而下狱,崇祯帝还拒绝让关宁军入城驻扎。祖大寿惊恐万分,担心自己也会被牵连,于是率部毁山海关而逃回辽东。这一事件被称为“己巳之变”,引起了朝野的震惊和恐慌。

崇祯帝虽然后来释放了袁崇焕,但对祖大寿却一直心存芥蒂,认为他是逃兵,不愿重用他。祖大寿也因此心灰意冷,不再积极作战,甚至有意投降后金。

2023年(崇祯三年),皇太极再次南下,祖大寿率部在宣府之战中败退,被崇祯帝罢免了总兵职务,改任辽东副总兵。他的兄弟祖大乐也因为在永平之战中失利而被斩首。祖大寿的家族地位一落千丈,他的心情更加沮丧和愤怒。

2023年(崇祯四年),崇祯帝为了挽回辽东的局面,命令祖大寿修筑大凌河城,并派遣总兵李如松、副总兵刘綎等人协助他。祖大寿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命令,但实际上却有了另外的打算。

他暗中与皇太极联系,表示愿意投降后金,并请求后金军不要攻打大凌河城。皇太极一方面答应了祖大寿的要求,一方面却暗中派出了五万军队,准备对大凌河城发动突袭。这就是大凌河之战的起因。

三、过程:大凌河之战的惨烈与悲壮

2023年9月初,皇太极率领五万军队出发,分为两路进攻大凌河城。一路由皇太极亲自指挥,从西北方向攻击;另一路由多尔衮、多铎等人指挥,从东南方向攻击。他们采取了隐蔽和迅速的行军方式,避开了明朝的各个据点和哨所,于9月11日到达了大凌河城外。

当时大凌河城刚刚修建完毕,城墙高约十米,周长约四公里,城内有一万三千八百名明军守军,其中包括祖大寿的亲属和部将。城外还有一条环绕城墙的护城河和一道土堤。祖大寿原本以为后金军不会来攻打他,所以并没有做好防备。

当他得知后金军已经到达城下时,他惊慌失措,连忙派出使者去见皇太极,希望能够和平解决。

皇太极却不理会祖大寿的请求,反而下令全军发动总攻。后金军先用火炮、火箭、火枪等火器对城墙进行轰击,然后用云梯、土车、钩车等器械攀登城墙。明军虽然人数少于后金军,但却奋勇抵抗,用弓箭、火铳、石块、油锅等**进行反击。双方在城墙上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死伤无数。

后金军虽然攻势凶猛,但却无法攻破城墙,反而被明军打退了多次。皇太极见状,改变了战术,决定采取围城的方式,削弱明军的抵抗力。

他命令后金军在城外挖掘了一道深约三米,宽约六米的壕沟,将大凌河城团团围住,切断了明军的水源和粮草。他还派出了骑兵在城外巡逻,阻止明军的援军和信使。同时,他还利用心理战术,向城内投放了大量的传单和信件,诱降明军。

祖大寿见后金军围城不攻,心中一阵恐惧,他担心自己会被崇祯帝所处罚,也担心自己的家族会被后金军所**。他再次派出使者去见皇太极,希望能够谈判。皇太极却故意拖延时间,不给祖大寿一个明确的答复。

他还让使者带回了一些食物和酒水,讽刺地说:“你们城里没有吃的了吧?我给你们送点吧。”祖大寿感到了深深的羞辱和绝望。

城内的情况确实十分凄惨。由于水源和粮草被切断,城内的人马都***先是马匹被杀光了,然后是牲畜被吃光了,最后连人都开始相食了。有的士兵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有的士兵杀死了自己的同伴和战友,有的士兵甚至杀死了自己的将领和亲属。城内到处是血腥和恐怖的气息,白骨堆积如山,人心惶惶。

祖大寿在这种情况下也失去了理智和勇气。他不再指挥守城,而是躲在自己的府邸里,醉酒沉沦。他还下令禁止士兵出城作战或逃跑,任何违反命令者都要处死。

他甚至还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祖泽沛和祖泽盛,以及自己的侄子祖泽远、祖泽法、祖泽润等人,因为他们都曾劝他坚持抵抗或者突围求生。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明军都像祖大寿一样胆怯和软弱。在城内还有一些忠勇之士,他们不愿意屈服于后金军,也不愿意放弃抗争。他们组织了一些小规模的出城突围或反击行动,给后金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祖大寿的侄子祖可法所领导的一次突围。

祖可法是祖大寿的弟弟祖大弼的儿子,当时担任参将。他看到城内的惨状和祖大寿的无能,心中十分愤慨和不甘。

他决定带领一千多名精锐士兵,突破后金军的包围,寻求援军或者死战。他先是假装向皇太极求降,让后金军放松了警惕。然后他趁着夜色,率领士兵冲出了城门,杀开了一条血路。

他们沿着大凌河向东逃跑,一路上与后金军展开了殊死搏斗。祖可法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杀死了后金军的多位将领和千余名士兵。他最终带领着三百多名幸存者,成功地到达了锦州,向明朝报告了大凌河城的情况。

祖可法的突围行动虽然没有改变大凌河城的命运,但却展现了明朝军人的忠义和勇敢,也给后金军造成了不小的震动。皇太极为了加快攻城的进程,下令加强了对城内的炮火轰击和心理攻势。

他还派出了自己的弟弟阿济格和多尔衮等人,亲自登上城墙,与明军进行近战。他们希望能够活捉祖大寿,以示威慑和羞辱。

四、结局:祖大寿的投降与后果

2023年12月初,大凌河城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城内只剩下了不到两千名饿殍遍地的明军,而后金军仍然有四万多人。祖大寿终于放弃了最后的希望,决定向皇太极投降。

他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张承恩去见皇太极,并带去了自己的印信和信物。皇太极得知祖大寿要投降时,十分高兴,立即派出了自己的亲信阿敏去接受祖大寿的投降。

阿敏带着一百多名骑兵进入了大凌河城,见到了祖大寿。祖大寿当时已经是形容憔悴,衣衫褴褛,面无人色。他向阿敏跪拜下来,说:“我是明朝总兵祖大寿,请你代我向皇太极陛下请罪。”

阿敏看到祖大寿这副模样,心中不禁有些轻蔑和鄙视。他说:“你既然要投降,就要遵守我们的规矩。你要把你所有的家族和部将都带来见我们的皇太极陛下,并且要把你所有的财物和**都交出来。”祖大寿无奈地答应了。

阿敏随即命令祖大寿带着他所有的家族和部将,在城门口排成一列,等待皇太极的到来。祖大寿只好照做,并且还亲自去召集他剩下的亲属和将领。他先是去找他的弟弟祖大弼,发现他已经饿死在自己的府邸里。

他又去找他的儿子祖泽法,发现他也已经饿死在街头。他最后去找他的侄子祖泽润,发现他还活着,但却拒绝了他的投降。祖泽润说:“我宁可死,也不愿跟你一起投降。你是一个无耻的叛徒,你背叛了明朝,背叛了我们的祖宗,背叛了我们的同胞。你不配做我们的家长,也不配做我们的将领。你快点去死吧!”说完,祖泽润就自刎而死。

祖大寿看到这一幕,心中既惊又怒,也有些悔恨和悲哀。他无奈地把祖泽润的尸体拖到城门口,和其他的家族和部将一起排成一列。这时,皇太极已经带着大批的后金军队来到了城下。

他骑着一匹白马,身穿一件金色的铠甲,头戴一顶金色的冠冕,手持一柄金色的弯刀,气势非凡。他看到了祖大寿等人,哈哈大笑,说:“这就是明朝的总兵祖大寿吗?真是可笑!你们这些明朝的狗腿子,现在都成了我的俘虏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祖大寿听到皇太极的话,心中十分恼怒和羞愧。他抬起头来,对皇太极说:“皇太极陛下,请您饶恕我和我的家族吧。我愿意效忠于您,为您效力。”

皇太极冷笑一声,说:“你以为我会信任你吗?你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人,你既然背叛了明朝,就会背叛我。你不过是一个废物而已,我不需要你。”说完,皇太极挥动了手中的弯刀,对着祖大寿等人砍了下去。

祖大寿等人顿时被皇太极的弯刀斩成了两半,鲜血四溅。皇太极还不满足,又命令后金军将祖大寿等人的尸体剥去衣服和头发,用白骨做成了柴火,在城门口烧成了灰烬。他还命令后金军将城内剩下的明军全部杀光,并且把城墙和房屋都拆毁了。他还把大凌河城改名为“灭明城”,以示对明朝的蔑视和嘲讽。

这就是大凌河之战的结局。这场战争持续了三个月,造成了明军和后金军共计十万多人的死亡。这场战争也标志着明朝在辽东的彻底失败和垮台。皇太极趁势攻占了锦州、宁远等地,并且在2023年(崇祯九年)改国号为大清,并称帝为清太宗。从此清朝开始了对明朝全面的进攻和灭亡。

结语

大凌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惨烈的围城战之一,也是明朝与清朝的转折点。这场战争反映了明朝在辽东的腐败和无能,也反映了清朝在辽东的强大和野心。这场战争的主角祖大寿,是一个光辉与悲剧并存的人物。

他曾经是明朝的名将,为明朝镇守辽东立下了赫赫功勋,但他也因为明朝的不公和清朝的**,而变成了一个背叛者和罪人。他最终以一种可悲和可耻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也结束了他的家族和部属的一生。

大凌河之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它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想保持强盛和安全,就必须有一个清明和公正的**,一个忠诚和勇敢的军队,一个团结和奋进的民族。

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这些条件,就会陷入危机和灭亡。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努力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明朝应州大战 一场虚荣之战?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应州大战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这场战役的发生以及其后果,引发了历史学家和学者们的不同观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 这场战役,明朝武宗朱厚照的角色,以及其影响。应州大战,发生在公元年,是明朝与蒙古部落的一场重要冲突。这场战役在当时的朝野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以及对皇帝朱厚照的威信造...

悲惨的大凌河之战 马杀尽 人吃光 白骨做柴,祖大寿被迫降清

悲惨的大凌河之战 马杀尽 人吃光 白骨做柴,祖大寿被迫降清。在明崇祯十五年的一个宁静春日,紫禁城内弥漫着宫廷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凝结了。这一天,崇祯皇帝坐在龙椅上,忧虑地沉思着,突然接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祖大寿,边关的坚守之星,竟然投降了清军。这个消息如同平地一声巨雷,震惊了整个紫禁城。皇帝崇祯怔...

大决战 谍战背后的惊心一幕!揭秘辽沈战役的胜利策略

大决战 是一部备受欢迎的谍战剧,充满了刺激与谜团。然而,这部戏不同于一般编剧虚构的情节,而是揭示了辽沈战役的真实内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解析剧中第三回的情节,了敌后情报力量的重要作用以及巧妙的策略。在辽沈战役爆发之前,我军主力依然分布在北满和东满,如何将这数十万大军迅速调至锦州前线成为一项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