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霸占古人餐桌的鲤鱼,是怎么被四大家鱼抢班夺权的?

2023-10-21 12:10:05 字數 2846 閱讀 2495

近日,有网友上传了一张趵突泉景区中“猪鲤”三代一同出游的**,其中憨态可掬的鲤鱼令人倍感喜爱,很快登上了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单。

喜欢旅游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在我国很多景区都豢养着大量的锦鲤,那么鲤鱼在中国文化体系中国为何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呢?

在农业生产水平并不发达的古代,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余力饲养大型家畜,因此鱼肉就成为了他们重要的肉食**,居住在河边的百姓可以通过捕鱼获得鱼获,但这种获取鱼肉的方式并不稳定,于是古人便开始尝试饲养鱼类。

趵突泉“猪鲤”三代。

在经过了摸索后,古人发现鲤鱼最容易饲养而且成长速度极快,是非常理想的豢养鱼种,在《诗经·大雅·灵台》中就有“王在灵沼,於牣鱼跃”的记载,虽然书中没有写明鱼的种类,但在后续描述中这种鱼可以查下粘草性卵,且能在静水自主繁殖,应该就是鲤鱼无疑了。

因此中国人饲养鲤鱼的历史已经有三千年之久,到了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也是养殖鲤鱼的高手,此时他已经总结出了饲养鲤鱼的要点,他提出饲养鲤鱼的池子必须预留出高出水面的土堆和池底的沟壑,这样才能更好地模拟自然条件,有利于鲤鱼的生长。

此外在每年特定的季节里,还要向水池中加入一定数量的鳖,这可以促进鲤鱼的活动,有利于鲤鱼的生长,这种鱼鳖混养的方式在现代也被广泛应用,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古代先民的超群智慧。

糖醋鲤鱼。到了汉代养殖鲤鱼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汉代皇宫的昆明池方圆四十里,其中就饲养了大量的鲤鱼,每年的鱼获也都会分给王公大臣们享用。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开始南移,江淮地区的百姓发明了在稻田中混养鲤鱼的方式,这让鲤鱼的饲养不再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产量也达到了新的高峰。

在南北朝时期,我国的鲤鱼饲养规模发展到极高水平,但随着李唐王朝的建立,我国的鲤鱼饲养业也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由于唐王朝统治者的“李”姓与“鲤”字同音,因此在唐代鲤鱼被视为国鱼,人们不能直接称呼其名字,而是要将其称为“赤鲟公”,如果在钓鱼或者捕鱼时抓到了鲤鱼必须立即放生,如果有人偷偷食用鲤鱼,则要被打六十大板。

取代鲤鱼的四大家鱼。

在这种严苛的规定下,鲤鱼不得不走下唐朝百姓的餐桌,在失去了食用价值后,鲤鱼的经济价值大打折扣,百姓们只得重新筛选适合饲养的鱼类,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混合饲养的体系开始兴起,这对我国传统的鲤鱼饲养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在唐朝之后,食用鲤鱼的禁令虽然被解除,但此时四大家鱼已经重构了中国百姓的饮食结构,鲤鱼再也没能重现昔日的辉煌,虽然其依然是重要的食用鱼类,但全国养鲤的盛景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虽然唐代的禁令对鲤鱼的经济价值产生了损害,但其也让鲤鱼走上了另一条发展道路,当时人们就已经发现相较于其他鱼类,鲤鱼在受到环境影响或发生杂交后,其体态和颜色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其中不少鲤鱼在突变后颜色艳丽,成为了极受欢迎的观赏鱼类。

美丽的锦鲤。

唐代时就已经出现了专门驯养观赏鲤鱼的商人,他们会购买捕捉颜色艳丽的鲤鱼进行杂交,之后将其后代**卖出,虽然其在观赏价值上不及变异的鲫鱼,但在寺庙等场所的水池里,却是鲤鱼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主要和鲤鱼背后的文化价值息息相关。

说起鲤鱼的文化象征,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便是鲤鱼跃龙门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出现在汉代辛氏的《三秦记》中,讲述了鲤鱼在龙门通过奋力一跃化身成龙的事情,还交代了由于难度极大,因此成龙鲤鱼屈指可数的情况。

鲤鱼跃龙门。

到了唐代科举制度盛行,学子们开始将这场激烈的竞争视作鲤鱼跃龙门的试验,他们也留下了“鱼贯终何益,龙门在苦登。有成当作雨,无用耻为鹏”等表达自己内心志向的诗句。

唐代时鲤鱼和权力也发生了结合,在唐代之前古人调兵遣将时需要以虎符作为凭证,但为了避讳唐皇室先祖李虎的名讳,唐朝统治者将虎符变成了鱼符,而此符的样式便是照着鲤鱼制作的。

唐朝皇室之所以选择鲤鱼作为蓝本,一是因为鲤李同音,可以体现李唐皇室的身份,再者他们也是希望通过鲤鱼跃龙门的故事来提高自己的统治合法性,此举也让鲤鱼拥有了权力色彩,后世鲤鱼也经常被用来指代权力或者掌权之人。

唐代鱼符。此外鲤鱼还是活力的象征,这主要是因为在孔子长子出生时,鲁昭公恰好派人送来了几尾鲤鱼,于是孔子便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为“鲤”,在他的影响下生子送鲤成为一种习俗,这体现了人们对于新生孩童健康成长的美好祝愿。

除了上述文化象征外,鲤鱼在友情,爱情等方面也都有着美好的象征,至今我国部分北方地区的聘礼中,都还必须有一对鲤鱼,由此可见鲤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深。

鲤鱼作为中国饲养年限最长的鱼类,其除了为中国先民提供了优质的肉食**之外,也融入到了他们的文化生活之中,随着时代发展鲤鱼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这让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推崇,即使到了今天**锦鲤等行为在网络上依然屡见不鲜。

此次趵突泉锦鲤三代的出游引起热议,也体现了人们对于锦鲤的喜爱,以及对悠闲美好的家庭生活的向往,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这个愿望一定会有实现的一天。

#百家研习社#

《黑马上线!古偶惊艳全场,霸占榜首三天!》

为有暗香来 于正又霸屏了!十月份的电视剧市场冷冷清清,没想到,于正又一次s回来了!这部 为有暗香来 开播仅天就占据全网市占份额第一,人气高涨,口碑不俗。大家曾经质疑于正的妆容和创作能力,但他没有被市场淘汰,反而再次拿捏住了观众的心。这部剧的演员阵容并不高大上,成本也不算太高,但却以小博大,成为了这个...

东莞裕元 曾经的“巨无霸”工厂,如今怎么样了

回顾过去,我们不禁怀念起了那个时代的裕元制鞋厂。裕元,曾是无数人向往的理想工厂,是许多人奋斗的地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裕元逐渐没落,在经历了鼎盛后的辉煌,如今已经凋零。这让许多曾经的裕元人感到伤感。在胖爷的文章 东莞裕元 一个时代的落幕与终结 中,裕元人纷纷留言,表达着对过去的怀念和寻找曾经的工...

外蒙古 曾经的辉煌与不可能回归的现实

外蒙古 国土的缺失与现实的挑战。在我们新中国的国境线上,有一个引颈欲啼的雄鸡,面向太平洋,壮阔而充满活力。但当我们的目光投向雄鸡的背部时,我们会发现一块缺失的区域,就是外蒙古。这片缺失的国土,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分,但现在似乎遥不可及。这篇文章将 外蒙古的独立历史,以及回归的可能性。历史纽带 蒙古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