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撤離塞席爾的27年裡,中國做了什麼

2023-10-18 04:38:16 字數 1687 閱讀 1932

王東霞 梁國傑。

我們回來了!」這是《華盛頓郵報》記者莉茲·斯萊採訪塞席爾大學孔子學院時說的一句話。當時,她在塞通社主編的陪同下來到孔子學院,進來後她很直接地對筆者說:「我這次採訪是要了解中國人在塞席爾所做的一切,包括孔子學院。」

隨著印度洋地緣政治形勢公升溫,塞席爾、馬爾地夫、毛里裘斯和斯里蘭卡等較小但具有地緣戰略地位的島國的重要性日益增強。今年6月,美國駐塞席爾大使館在時隔27年後重新開放。美聯社報道說:「塞席爾大使館是(美國)對抗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增長影響力的一部分。美國已經在馬爾地夫設立大使館,並已在太平洋島國地區開設或宣布計畫開設大使館,包括在索羅門群島、湯加和吉里巴斯。」

2023年5月,美國在塞席爾開設領事館。2023年6月,塞席爾獨立後兩國建交,領事館公升級為大使館。冷戰結束後,為了節約成本,華盛頓在2023年關閉了駐塞席爾大使館,塞席爾事務由美國駐毛里裘斯大使館處理。駐塞席爾大使館關閉後,位於拉公尺澤爾的美國空軍追蹤站也於2023年解散,而那裡現在已經是孔子學院乙個重要的中文學習教學點——塞席爾旅遊學院。

美國大使館當年與塞席爾民眾有過一些交往,正如莉茲在《華盛頓郵報》撰寫的文章一開始便提到的:「在冷戰最激烈的時期,美國空軍在這個島上建了監視蘇聯衛星的跟蹤站,美國的軍人和技術人員會在這裡舉辦燒烤和酒吧,邀請塞席爾人參加,並給當地的孩子們分發餅乾和牛奶,教他們打籃球。」如今,這些瞬間已經成為歷史,當美國人認為塞席爾失去作用的時候,他們選擇了撤離,而且一走就是27年。而同樣在塞席爾獨立後就與之建交的中國,一如既往地在塞席爾發展兩國的友好關係,47年來,兩國關係成為中非友好的佳話。

在與莉茲的交談中,可以看出,她對中國人在塞席爾的影響力已經做了大量功課,知道中塞合作、中塞交流的深厚基礎,知道孔子學院的中文教學在塞席爾有了很大的發展,她現在要逐一實地走訪。莉茲也坦言,上世紀90年代美國人突然的撤離,給塞席爾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現在要看看美國人不在塞席爾的27年中,中國人到底做了什麼?

雖然這位《華盛頓郵報》記者說要了解「everything」,但是由於中國和塞席爾的合作專案太多,無論是實體存在的學校、民生建築及大樓,還是源源不斷的民間交流的方方面面,都透露乙個資訊:中非友好、中塞友誼是經受得起時間考驗的,中國人是塞席爾人的好朋友。正如莉茲在《華盛頓郵報》文章中發出的感慨:「美國退出塞席爾27年來,中國為低收入家庭修建了學校、醫院、住房和公共設施,贏得了因美國退出而感到被拋棄的塞席爾人的感情。」

然而,從西方記者的角度來看,中國人做的這一切都是「小事」,也就是莉茲提到的「the little things」。對於塞席爾來說,中國既不是遊客的最大輸入國(旅遊業是塞席爾第一產業),也不是進口商品的主要**國(塞席爾嚴重依賴進口),可正是中國人做的這些「小事」,是美國人在世界上無法做到的。中國人踏踏實實在塞席爾建起了民房、醫院、學校、會議中心、電視廣播大樓等,中國邀請了數百名塞席爾人來中國訪問並提供了獎學金,中國的孔子學院在塞席爾的小學、中學、大學、職業學院教授漢語課程,等等。中國的朋友圈不斷擴大,這些處處存在的「小事」令美國人感到不安與難堪。記得這位記者在離開塞席爾大學孔子學院的時候,對孔院標識的一句話印象頗深,在得到許可之後,她在門口拍下了這句話:孔子學院歡迎你learning chinese , more friends.(學習漢語,多交朋友。)

印度洋是遼闊的,灑落在中間的各個島嶼是美麗的,外部世界投入的目光不同,使這些島國的風雲也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對於中國人來說,堅持和平與發展的理念始終如一,無論美國人來與不來,我們都一如既往地續寫中塞友好故事。(作者分別是塞席爾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大連大學環印度洋島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大連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大連大學環印度洋島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他在人生的最後十年裡,為何變慫了?

林則徐在晚清朝代,尤其以他組織銷煙行動而著名,表現出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堅決的決心。然而,在晚年,林則徐的政治生涯經歷了一些變化,被清廷打壓和英國的干涉,導致他逐漸失去了政治權力和影響力。這一過程中,林則徐可能表現得相對低調,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變得慫弱。以下是一些可能解釋他晚年政治生涯的因素 政治迫壓 林...

中國駐敖德薩總領館 撤離戰爭區域,保護使館人員就是重要!

中國駐敖德薩總領館受俄羅斯飛彈襲擊的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據有關訊息,中國駐敖德薩總領館外牆牆面和窗戶玻璃在襲擊中遭到破壞。對此,中國 已證實了這一訊息,並採取了相應的措施。首先,中國駐敖德薩總領館的工作人員已提前撤離,沒有造 員 這充分體現了中國 對駐外外交人員安全的高度重視。中國 在事發後密切關注...

27年「自討苦吃」 中國農大師生將論文寫在桑崗大地

在閱讀之前請大家點點關注,支援一下小編的工作,謝謝!文章只在首發,請勿盜用謝謝!河北易縣桑崗村的 巢狀市場 讓當地村民高興不已。大喇叭響起通知,村民開始備貨,準備拿到更好的價錢。桑崗村曾是乙個普通的小山村,由於交通閉塞和貧困,常住人口主要是留守老人 婦女和兒童。1996年,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