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最通俗的话讲清佛法

2023-10-27 05:50:16 字數 1384 閱讀 4972

**|般若中观

编辑|般若中观

佛法,是指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醒后为开示众生所创立的一套教理体系。了解佛法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事物,理解事物。

佛陀觉醒后用49年的时间为世人**,而这49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一时**:以《阿含经》、《四十二章经》为代表的小乘佛法。主要教义是苦、集、灭、道四圣谛,就是讲人生皆苦,有情皆孽,我们应该生起出离心。还有十二因缘,目的在于解构“人无我”,破除“我执”。

2.二时**:以《心经》、《金刚经》为代表的般若经,主要教义就是五蕴皆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3.三时**:以《楞伽经》、《解深密经》为代表的唯识,主要教义就是唯识无境。

我用大白话给大家捋一捋。佛法分为大乘和小乘。为什么要分?因为世人得根器不同,对佛法的接受能力不同。就像小朋友听不懂微积分一样。对什么样根器的人就有讲什么样的法。

大乘佛法主要分两个阶段:

1.般若中观。主要是讲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虚幻的,不真实的。我们看到感受到的世间万物都是空的,不存在的。就像我们昨晚做的梦一样。梦里的山河大地、桌椅板凳、虫鱼鸟兽都是虚幻的,从来没有产生过的。都是错觉,都像梦一样。

2.唯识无境。既然我们的世界都是假的,如梦幻泡影的,那什么是真的?我们从梦中醒来后看到的也都是空的吗?不。空的只是我们的梦,空的只有我们梦里的世界。而当我们醒来后是有真实的东西的。这个东西就是阿赖耶识——也就是我们凡夫真正的“心”。我们在梦里的一切看到的万物以及感受和想法等等的真正运行机制都由这个“心”而起。打个比方就是这个“心”就像一串串的程序**,而我们生活的世界只不过是个显示器屏幕而已。

小乘佛法不完善,有局限性,我略讲两句。小乘的核心教义是“法有人无”。“法有”是指我们这个凡夫世界是实有的、真实存在的。而“人无”是指在这个凡夫世界里没有一个常一不变的精神主体“我”。小乘佛法的前提就是有漏洞的,所以建议大家可以直接了解大乘佛法,二者是没有次第关系的。

佛法是2023年前的一位圣人觉醒后看待世界的一种方式与角度。我们后人应该做的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中的观点,帮助我们寻求内心的答案。我想,这就是学习佛法的意义吧。

俗话讲“十个光头九个富”,真的可信吗?其实下半句更经典!

俗话讲 十个光头九个富 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民间谚语,尽管它的表面意思很简单,但其内涵却深远而复杂。而下半句 一个不富就会孤 更是有着深层的含义。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句谚语的起源,及它背后所反映的文化和社会观念。这句俗语的字面意思非常简单,它想表达的是 十个光头的人,其中有九个将会富有。从字面...

俗话讲“遗像不能随便放”,老人的遗像,如何正确放置和处理?

在传统文化中,遗像承载着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俗话说 遗像不能随便放 这反映了对遗像摆放位置的严肃看待。特别是对于老人的遗像,更需要谨慎处理,以表达对长辈的尊重和怀念。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遗像的合适摆放位置,以及如何妥善处理遗像。遗像是一种特殊的 或画像,通常代表已故亲人的面孔。它们在传统文化...

学习聊天之最通俗的开场白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与各种不同的人交流,包括女朋友 同事 上级 客户以及参加各种聚会时遇到的人。有时候,我们需要与那些我们平时不太熟悉 不太感兴趣的人进行对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选择适合的话题。一般来说,天气是一个很不错的话题选择。天气是一种广泛而普遍的话题,它可以作为一个开场白,帮助我们与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