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过夏天的?全是高能!

2023-10-20 19:55:34 字數 1507 閱讀 9893

夏天到了,我们可以享受空调、冰箱、冰淇淋等各种现代科技带来的清凉,但是古代人没有这些便利,他们是怎么度过炎炎夏日的呢?难道他们就只能忍受酷暑,度“夏”如年吗?其实不然,古代人也有很多避暑降温的方法和娱乐项目,他们的夏天也很有情调和乐趣。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古代人的夏天生活:

我们都知道,夏天喝一杯冰镇饮料或者吃一份冰淇淋,是非常解渴和舒爽的。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古代人也早就发明了各种冷饮和冰食,而且还有很多花样和故事。

据考证,大约在2023年前的商代,富贵人家就已经开始在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春秋末期,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夏天将酿制好的米酒滤去酒糟,进行冰镇,清凉味甘,身心皆爽,可以驱暑避热。《周礼》中也有提到:“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祭祀共冰鉴。”《楚辞·招魂》中有“挫糟冻饮,酎清凉些”的记述,赞赏冰镇过的糯米酒,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

由于凿冰、存冰不易,夏季取出来的冰块也并非寻常百姓可享。不过,到了隋唐时期,随着深井贮冰法等新方法的诞生,天然冰块的存储效率大大提高,民间开始有商人藏冰。唐代开始出现“冰商”,也就是商业性的藏冰户。冬天藏冰,入夏拿出来卖。文人士大夫还自己动手制作冰食,杜甫有诗云: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尽管如此,“长安冰雪,至夏月则价等金璧”,作为一种如此昂贵的商品,普通百姓很少有人消费得起。真正使“冰爽一夏”的福利为民间享用,要归功于硝酸钾。

硝酸钾是一种无机盐,也叫硝石或者火药之母。它在溶于水后会吸收大量热量,制冷效果足以让水结冰。唐代末期人们发现它的用途时,它的名字叫“硝石”。本来是为了生产火药才开采的硝石,却意外发现它在溶于水后会吸收大量热量,制冷效果足以让水结冰。而后,冰块的使用逐渐变得平民化了。

南宋时候街市上不乏“冷饮专卖店”,出现了“雪泡”类饮料,如绿豆水、卤梅水、漉梨浆、梅花酒等5,还有用水果、牛奶、冰块等混合调制的“刨冰”。而且宋代人夏天时候的大排档还不少,果汁饮料十分流行。杨万里曾作诗一首: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消。

元代的商人做出了类似冰淇淋的降暑品,他们在冰中加蜜糖、珍珠粉以及牛奶,做出“冰酪”。马可·波罗来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尝到了当时的皇家冷饮“冰酪”(由果汁、牛奶、冰块等调制而成)。后来,马可·波罗把“冰酪”的制作技术带回意大利。意大利对这一技术严加保密300年后,被法国人**买走,此后不知怎么地又传到了英国。英国人改造后,制出了我们今天常吃的“冰激凌”。

清代冷饮花样繁多,以"冰镇酸梅汤"最负盛名,清末,已经出现一种饮料,称为“荷兰水”,也就是汽水了。

古人怎么过“仪式感满满”的春节?

旧岁将辞,共迎新春,家家笑语欢聚,处处团圆祥和。一年一度的春节,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对团圆幸福的期盼。今天的我们在接受和送出祝福的同时,还享受着过节的欢乐 吃饺子 抢红包 贴春联和 福 字 千百年前的古人又是怎样度过这个节日的呢?他们的仪式感如何营造?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过...

古代穷人娶不上老婆,怎样延续香火?他们的办法有违伦理

今年十一月的一天,火烧云影视制作公司公布了他们即将推出的一部大型古装剧 典妻婚 的消息,引起了观众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部剧讲述了晚清时期 典妻婚 的故事,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呈现了这一历史现象。故事的背景设置在一个小门小户的农村,主要角色是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在那个年代,典妻婚 是穷人们娶妻的一种方式...

老人过世头七怎么准备?

老人过世后的三七,是一个重要的祭奠仪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七被称为 解七 意为解除七七四十九天的祭奠期,让逝者得以超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准备一些物品和仪式,同时也有一些忌讳需要注意。一 三七的准备物品。香烛纸钱 香烛和纸钱是三七中必备的物品。香烛用于燃香祭拜,纸钱则用于烧给逝者。在选购香烛纸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