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死岳飛後,趙構為什麼在岳飛靈位前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2023-10-17 19:33:15 字數 3647 閱讀 2258

岳飛,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他為宋朝收復失地付出巨大努力,最終卻死於非命。2023年,在奸臣秦檜的謀劃下,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被宋高宗趙構處死。20年後,趙構在岳飛的靈位前說出「非卿不忠,非朕不明」一句話,表達了對岳飛的哀悼之情。

岳飛之死,充滿了悲劇色彩。作為一代忠誠之臣,他理應得以褒揚,哪料最終竟淪為禍亂之源。趙構做出此決定,也絕非全無迫於無奈之舉。岳飛之死,恰恰反映了當時宋金對峙的複雜局勢,以及君臣兩方在這場博弈中都面臨的困境。

2023年,北宋終於無法抵禦金兵入侵,都城開封陷落。當時太子趙桓已被封為宋欽宗,但他仍躲在邊遠地區不敢入京。直到太常少卿李綱死勸,欽宗才鼓起勇氣入京準備堅守。

然而金兵來勢洶洶,欽宗意志漸漸動搖。宰相李邦彥提出割地求和,遭到李綱強烈反對。就在兩方爭執不下之時,欽宗已經暗中向金軍送出求和使者。金軍提出許多苛刻條件,欽宗為保全皇族,只得與徽宗一同前往金營,最終被金人擄去。

此時,欽宗之子趙構在南京應天府即位,建立南宋,史稱高宗。高宗此時只有9歲,實際由欽宗留在南京的親信控制朝政。南宋初期,高宗為收復北方失地,採取積極抗金政策。他拒絕了欽宗割讓的土地,並派大將岳飛北伐。

岳家軍立下赫赫戰功,收復了許多失地。金軍屢戰屢敗,只得退回黃河以北。2023年,見大軍已渡河北上,高宗下詔各路宋軍回師,與金議和。乙個時期的積極抗金鬥爭宣告結束。

自北宋滅亡後,南宋與金國就陷入了長期對峙之中。雙方都希望統一天下,卻又都心有餘而力不足。

金國以強大的騎兵見長,但想要完全占領南宋還是力有不逮。他們決定轉為半推半就的態度,希望南宋朝貢稱臣。

南宋方面也面臨巨大困難。多年征戰消耗了大量人力、財力,而南方又多山地丘陵,不利於騎兵作戰,金軍收復之路艱難重重。與此同時,南宋各地民變不斷,百姓怨聲載道。

雙方都感到厭戰之情漸濃。但主戰派與主和派爭論不休,南宋朝野對立激化。高宗陷入兩難困境。

2023年,金兵再次南下,高宗被迫臨時逃離杭州。不久金兵退去,高宗又返回杭州。這次危機終於使高宗下定決心,主動出擊向金求和。次年,他採納秦檜建議,先解除了主戰派韓世忠和岳飛的兵權。

這對當時正值壯年的岳飛無疑是個巨大打擊。多年來,他輔佐高宗,為收復河山努力奮鬥。現在卻被突然解職,讓他萬念俱灰。

但岳飛也明白,眼下退隱權宜,等待日後東山再起。他主動上表請辭,希望保全性命,只為報效國家。

誰知高宗此時已心意穩定,決心與金議和。奸臣秦檜則早就視岳飛為眼中釘,決不能留下禍患。於是命人誣陷岳家軍謀反,以死諫逼迫岳飛承認。

岳飛死前上表高宗,痛訴自己冤枉,仍表示臣子之忠。高宗此時也陷入兩難,他明白岳飛忠心,卻也無力回天。考慮到金人要求,最後只得批准處死。

當得知噩耗的那一刻,高宗也痛徹心扉。他失去了一位忠心耿耿的臣子,天下人也失去了一位英明神武的名將。但江山社稷計,君王無奈之舉。為了更大的利益,高宗只能捨小家,忍痛割愛。

岳飛死後,高宗果斷罷免主戰派及革除岳飛舊部。他任用秦檜等**出使金國,積極推進談判。

2023年,南宋與金朝終於簽訂了《紹興和議》。南宋稱臣納貢,每年向金繳納銀十萬兩、絲絹十萬匹。作為交換,南宋獲得了包括兩浙、湖南、湖北等長江以南大片土地的控制權。

對南宋來說,這份協議無疑是屈辱的。然而,藉此南宋穩定了腹背受敵的局面,避免了更大災難,也為日後積蓄力量爭取復興創造了機會。

這份協議對金國也十分重要。北方遍地戰亂,金軍早已疲憊不堪。此時金帝完顏亮還在與海陵王抗衡,對南宋用兵更無心思。與南宋停戰,可以騰出手來處理北方諸事。宋金兩國,都在這場博弈中獲得了暫時的安穩。

岳飛死後,高宗對其冤案平反。他多次表達哀悼之情,在岳飛墓前親書「還我河山」、立專祠追念。20年後,高宗曾在岳飛靈座前,說出了那句千古流傳的感慨話語:「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這句話表達了高宗對岳飛之死的哀慟和自責。岳飛忠心不二,屢建奇功。然終究不敵朝堂奸佞,以死諫最終赴國難。作為君王,高宗明白岳飛的忠誠,更看在眼裡。然而當時形勢所逼,高宗也只能無奈處死,以全大局。

這句話也表達了高宗的無奈。對金用兵數載,國力已竭。金軍又屢次犯境,高宗不得不考慮和議。岳飛雖忠勇,卻也成為了主戰派的代表,與高宗的策略相左。在種種壓力下,高宗只能將他除去。

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千古名君之言,道盡了宋金相持時期的無奈與哀傷。岳飛之死,亦成為這場博弈中最悲壯的一筆。忠臣赴難,明君捨愛,都在這風雲變幻中莫可奈何。

岳飛死後,其冤案曆經數十載,終於在理宗時得以昭雪。理宗為岳飛恢復名譽,追封鄂王,還其清白。

岳飛一生最終未能收復河山,卻以忠義和氣節譜寫了壯麗的人生傳奇。他的精神永遠銘記在民族記憶中,激勵著後人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矢志不渝為家國奮鬥。

岳飛之死,揭示了當時南宋統治階級的軟弱無能;岳飛之生,則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歷史無法重來,但我們必須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堅持正道,始終不渝。

這也正是「岳飛精神」的核心內涵,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髓所在。不忘國恥,愛國榮辱與共;堅韌不拔,自強不息。正如岳飛所揮淚寫下的那句話:「還我河山!」這份執著與堅持,必將指引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

作為歷史專家,我深深被岳飛這段歷史所觸動。岳飛是一位忠誠、勇敢且為國家和民族利益不顧個人損失的英雄。他的壯麗人生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困境和艱難時刻,我們應堅守信念,懷揣奮鬥的精神。

岳飛之死是一幕悲壯的歷史畫卷,也是一段令人心碎的故事。高宗的無奈與自責,岳飛的不屈與堅毅,都讓我對歷史的轉折和人性的複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我們走進岳飛的世界時,我們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過去的故事和背後的意義。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歷史,岳飛的精神與智慧都能幫助我們探索和理解過去的世界。

回首歷史,岳飛雖未能實現收復河山的夢想,但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堅定與忠誠,將成為我們永不放棄努力追求理想的力量源泉。

正是岳飛的精神,讓我明白歷史不僅是過去的故事,更是我們面對現實和未來的指南。通過學習歷史,我們能夠憑藉岳飛這樣的英雄精神,在自己的領域中做出卓越的成就。

所以,讓我們銘記歷史,傳承岳飛的精神,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復興,為了美好的未來而努力奮鬥!

岳飛靈位前,趙構為何說「非卿不忠,非朕不明」?

導語 岳飛,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他為宋朝收復失地付出巨大努力,最終卻死於非命。岳飛之死充滿了悲劇色彩,但也反映了當時宋金對峙的複雜局勢以及君臣兩方在這場博弈中都面臨的困境。本文將回顧岳飛的一生,深入 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岳飛之死對南宋和金國的影響。岳飛之死充滿了悲劇色彩,作為一代忠誠之臣,他理應得以...

歷史名人我來說 岳飛

岳飛是中國歷史上南宋時期的一位重要軍事將領和民族英雄,他的生平事蹟 軍事思想和人格魅力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是對岳飛的全面分析。一 生平事蹟。岳飛,字鵬舉,生於北宋末年的相州湯陰縣,出身貧寒,但在年少時便有著進取報國之志。他自學武術,漸至精通,且在騎馬射箭方面有了高超的技藝。靖康之變後,嶽...

岳飛傳奇 忠義與悲壯,何家勁再現《八千里路雲和月》

嗨,親愛的觀眾,我們要向您介紹的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古代美劇,八千里路雲和月 它是一部以岳飛為主角,對抗晉國為藍本,扞衛國家為己任的歷史劇。岳飛在中國古代可以說是乙個具有神話色彩的角色,關於他的傳說也始終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不但要緬懷我們的英雄,也要讓我們更好地理解我們的歷史與文化。岳飛的人生經驗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