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憎恶父母?两点原因,令人深思!

2023-10-23 03:40:31 字數 5084 閱讀 7806

父母这辈子都在为自己的孩子而活。

父母最大的成就感来自于自己的孩子。

一个家庭最大的成就是,养出了懂事的孩子!

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成长。孩子无病无灾,生活得顺风顺水,父母才能安心。

孩子人品敦厚,懂事上进,父母就心满意足了。

懂事的孩子,心中有父母,懂得孝顺感恩,为人勤奋努力,做事踏实上进,能让父母安享晚年。

但,现实中有很多孩子,会把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应当,根本看不到父母的付出,更体会不父母的艰辛之处。

他们总是埋怨父母无能,无法给他们提供优渥的家庭背景和良好的生活条件。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憎恶父母?

1、物质上过于富养孩子,未必是对的

参加过湖南卫视《变形记》的刘珈辰曾在微博上说:“我曾经的愿望是我爸永远有钱,永远给我花。”

事实上,她的爸爸也认为女儿需要富养。

所以,她的爸爸在吃穿用度上会给女儿最好的。

女儿的衣服穿戴全是大牌奢侈品,买一双几千元的鞋,眼都不眨一下。

她戴的表,最便宜的就是天梭表,家里还摆着各种大牌名表,像d&g表,lv表等。

家里的包包一大堆,什么爱马仕、lv都是堆积成山的状态,每天出门拎的包包都不重样。

她的父亲对女儿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他把所有挣到的钱都拿来富养女儿了。

结果,他的女儿并没有变成他期望中的金凤凰。

他的女儿变成了一个打架混社会,花钱如流水的女混混。

她平时也不怎么搭理父母,没钱了就会找父母收“保护费”。

父亲给钱少了,她还要冲他发火。

后来,她父亲懊悔地说:富养富养,就养到了现在,自己正在品尝,自己给自己酿下的苦果。

只在物质上富养女儿到底有多可怕?

几年前的一起《水银弑母》案震惊了中外。

37岁的富养女杨坤,从小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离婚后带着女儿住到母亲家去啃老。

她前前后后从母亲身上榨取了几十万元。母亲年纪大了,每月靠着几千元的退休金生活却都被身强体壮,年富力强的女儿花了。

最后一次,她问母亲要钱,母亲没给她钱。

杨坤就用**线和胶带**母亲,亲手喂她喝下水银,随后用衣物缠绕母亲头部、面部致使母亲死亡。

案发时,杨坤7岁的女儿在另一屋内,目睹了妈妈杀害姥姥的全过程,直接被吓哭。

杨坤得手后,翻出母亲的钱,拿走了母亲最后的现金2000余元,并从她的存折中提取了9600余元现金。

带着女儿和尸体一起生活2个多月,后因无法忍受尸体腐烂的气味搬走了。

后来邻居闻到她家里散发出来的刺鼻味道,才报了警。

其实,这些都不是个例,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太多了。

小钱是初一的学生,看到班上好几个同学 都用着上万元的手机。

她以手机坏了为由 ,把天生不会说话的残疾妈妈带到商场里给她买最好的手机。

母亲看到手机**,直接急得给女儿跪下了,激动得比划着让女儿别买那款昂贵的最**手机。

为什么被富养的孩子反倒成了“吸血鬼”。

孩子被养废,反过来祸害父母,本质上是因为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出了问题。

父母对富养孩子的理解不对。

全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对孩子有一种补偿心理。

因为自己小时候吃了太多苦,没有机会去享受生活。

他们有了孩子后都恨不得把世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拼尽全力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条件。

即使自己受苦受累,吃糠咽菜,也要把肉省给孩子。

所以,很多父母都把“穷养儿子,富养女儿”作为自己教育孩子的指导思想。

他们认为,即便家里再穷,也要给女儿最好的物质条件,让她体验一下有钱人的生活。

这样一来,从小过惯了富人的生活,女儿成年了就不会被渣男的花言巧语哄骗。

但是,父母们不知道,他们已经喝了一碗最毒的毒鸡汤。

其实富养女儿中的“富养”不是指物质上的“富养”,而是指精神上的“富养”,父母要用心教育孩子,让孩子精神富足。

教育专家张大春说:“很多家庭富养女儿,可是他们却把“富”完全搞反了。先给予最好的物质,享受最好的条件,然而最后精神上的“富”却完全装不进去了。”

这是很多家长的通病。

只让孩子享受优越的物质条件,让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

孩子长大后,大概率会成为好吃懒做,嫌贫爱富的人。

当有一天父母的钱花完了,不能满足孩子日欲膨胀的物质欲望,孩子就容易为了钱,做一些有损道德,有损他人利益,甚至是违法犯罪的事。

所以,“富养”孩子,如果只是物质上富养,就容易让父母掉进坑里,养出白眼狼。

要富养孩子就要富养孩子的精神,注重培养孩子的德行。

因为厚德载物,德行好了,孩子才能驾驭住今后的生活,抵抗住花花世界的**。

惯子如杀子。一味被物质富养的孩子,一旦失德,最先被伤害到的一定是父母。

如果孩子丢了德行,孩子的人生也只能以悲剧收场。

想让孩子担得起责任,就要让孩子认清现实,接受自己家庭的真实情况。

父母要教会孩子靠自己的实力去改变现状,而不是活在父母给他们打造的安乐窝里。

如果父母只是为了攀比,害怕被别人看不起 ,为了人前撑面子就打肿脸充胖子,非要打几份工,费劲地让孩子过富人生活。那么孩子也会有一学一,成为爱慕虚荣的人。

父母在孩子面前假装挣钱轻松,过度溺爱孩子,只会让孩子习惯于养尊处优,无视父母的付出,不知感念父母的恩情,做出伤害父母,危害社会的事。

2、教会孩子感恩,对孩子一生有益

很多人总在抱怨家里没有矿,父母没本事,自己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

但又这么一个人,他出生于贵州的一个贫穷山村,4岁丧父,之后两三年,姐姐走失,哥哥离家出走,母亲得了精神病。

但他却从来没有抱怨过自己的出身,没有嫌弃过自己的疯娘。

为了母亲,为了上学,他靠垃圾维持生活,用200块钱租下了别人不用的猪圈,搭上塑料棚子挡雨,和母亲住下了。

这个人叫刘秀祥,他曾说:

从上小学三年级起,我就和母亲相依为命,我只有她,她也只有我。家里没有人种地,我就把田地租给别人,没有钱给母亲治病,我就利用周末和假期拼命地捡垃圾,上山挖药材。”

虽然他从小都在过苦日子,也遇到很多磨难,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求学的念头。

他一边读书,一边照顾患病的母亲还要四处求人打零工,捡垃圾,挣生活费。

母子俩每周就靠20元生活。

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心理负担重,瘦得皮包骨头只有80斤的他,高考前病倒了,高考也落榜了。

那一刻,他觉得上大学,改变命运的路被堵死了。

在他绝望时,他翻到自己的日记本,看到了一句话: “当你在抱怨没鞋穿的时候,回过头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他想明白了,只要还活着,还有妈妈,就是最幸福的事。

他跟校长下跪,求校长收留他复读,第2年成功考入了山东临沂大学。

他坚信读书能改变自己和母亲的命运。

虽然没有路费和学费,但他认为只要能继续上大学这些问题都能解决。

刘秀祥坚定决心,背着患有精神病的母亲远赴山东上大学。

当“孝子千里背疯娘上大学。”的事迹被**报道后,很多爱心人士纷纷给他捐款都被他婉拒了。

但,刘秀祥却把自己在大学里兼职赚到的生活费,留下了一些寄回到老家,捐给他捡垃圾时认识的几个弟弟妹妹,帮助他们继续完成学业。

大学毕业后,有很多企业想挖他去工作,待遇也都不错。

但,刘秀祥还是回到了家乡,做了一个大山里的老师鼓励山区的孩子,坚持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如今,刘秀祥和妻子一直悉心照顾着母亲的饮食起居。

刘秀祥经常说:“如果没有和母亲相依为命的生活,我可能没有那么坚强,没那么勇敢,有了她我才有了活下去的目标,因为我知道有一个人需要我。”

他没有把精神失常的母亲当成累赘,而是把她当成了成就自己的人。

正是有了母亲的陪伴,正是因为尝过人间百味,承受了太多苦难,才造就了刘秀祥坚强乐观,博爱,感恩的品格。

他把对家人的爱延伸到了更多人身上,将爱心和能量传递给了更多人,也激励着像他一样的孩子改变着他们的命运。

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

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给孩子带去一生的影响。

家庭条件再优渥,养出了不懂感恩的孩子,父母这一生都是失败的。

家庭再贫困,也应该把孩子的品德培养,放在第一位。

孩子要是思想观念出了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别不当回事,要及时引导孩子给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

孩子不懂感恩,不能无视,一定要加以干涉。

要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们的爱可以不求回报,但别人给过自己的帮助和恩惠要记在心里。

因为别人本就没有义务为你付出,别人对你的好,你需要给予回报。

孩子出了家庭,社会上的人可不会像父母那样惯着他们,没有善意,不懂感恩的孩子,迟早要被社会上的人收拾。

不会孝顺父母的人,人品又能好到**去呢?

如果你的孩子开始憎恶你,你就该马上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了。无论何时,要把孩子的感恩教育和品德教育放在首位。#百万创作者计划#

为什么越来越多进城买房的人开始回到农村?

标签 城市生活 农村发展 返乡潮 居住成本 就业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曾经进城购房的人开始选择回到农村生活。他们对于城市生活中过高的花费和相对较低的收入感到失望。本文将 这一现象,并分析为何返乡成为一种吸引力。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进城购房曾被视为一种向上流动的象征,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使用财务软件?

您的企业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现象?采用手工做账,效率低 常出漏错。没有专职会计 老板或经理喜欢亲自参与管帐。库存管理混乱,查询麻烦,常出现滞销积压货物。往来对账繁杂,客户应收应付 信用额度不能及时掌握。畅销滞销商品不清晰,导致畅销商品常常缺货,滞销商品永远充足,库存周转率低等等 工作 由于工作压力和强度...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产车都开始用混动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产车都开始使用混动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产汽车品牌开始采用混动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于许多人来说,混动车只是一个过渡产品,迟早会被淘汰。然而,事实却是,混动车的数量反而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国产车品牌,这是为什么呢?如今,我们在大街上经常能见到挂着绿牌的混动车,甚至还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