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 康熙用借喻批评,向太子胤礽尽授“团队经营”之道

2023-10-31 06:49:23 字數 6066 閱讀 4222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自古以来想要成大事者,除了自身具备卓越的能力与超凡的气魄外,能够从外部获取更多坚定的支持,同样有着非常关键性的意义。相反,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外部拥护与支持,不仅不能够为自身积蓄足够的力量对抗来自其他竞争者的冲击与挑战,与此同时,这也将在无形中树立新的“敌人”,让一切变得更加的不易且充满变数。

而康熙朝时期的太子胤礽,其在“九子夺嫡”中的表现无疑便是后者之中的典型代表。

历史上的胤礽,尽管拥有着尊贵的出身,并且背负着康熙半生的心血与期望,可胤礽的表现却只能用“荒诞”来形容。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胤礽不仅让其遭受到了朝中大臣们的厌恶与反感,康熙皇帝的其他皇子更是纷纷站在了其对立面,就连康熙本人对其的态度也从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终等待胤礽也只能是议罪被废,圈禁终身,再也无法染指皇位的悲惨结局。

***于网络)

胤礽的这一缺点与劣势,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在其自身“**集团内部的“团队建设”方面,太子胤礽的所作所为完全可以用极度失败来形容。

他的不能够很好的慧眼识人,任用司马尚、黄体仁、肖国兴等一众阿谀奉承、贪慕虚荣的“小人”,无疑是在自己的身边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他的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又让包括张廷玉在内的许多忠于康熙的臣子想对其予以支持和帮助,却又望而却步、无可奈何。更为重要的是,胤礽对于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这两位曾经对他给予重要帮助和扶持的兄弟,一而再、再而三的将其“出卖”,没有予以足够力挺,最终也永远的失去了这二人的支持,进而为自己树立了新的“敌人”。

而对此,就连康熙也是颇有微词,尽管没有直说,但是面对胤礽如此不懂得团队培养与经营的行为,他也只能用转移话题的方式,予以遮盖与提醒,而在他心中,却是对于太子胤礽的无尽失望。

***于网络)

黄河爆发了百年不遇的灾患,两岸百姓遭灾,名不聊生,可在这样的危急形势之下,国库却是无比的空虚,朝廷甚至无法兼顾修堤抗洪与购粮赈济。于是这才有了雍正被康熙任命为钦差大臣,专门前往江南筹款赈灾,以缓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在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雍正前往江南筹款赈灾,是由太子胤礽向康熙皇帝举荐,这才得到了康熙的认可与任用的。

而这,无疑也给外界传达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其一,雍正是被太子胤礽推荐的,那么此时的雍正必然是胤礽集团的,不然胤礽也不会将如此重要,且关乎重大的差事交给雍正。毕竟,如果雍正办事得力,达成了预期的目标,不仅雍正将获得封赏,就连胤礽本人也会因为荐人得当而赢得康熙的褒奖。

其二,既然是太子胤礽举荐雍正前往江南筹款赈灾,那么在这件事情上,雍正与胤礽的利益应该是一致的,那么胤礽对于雍正的力挺与支持也就成为了是一种必然,甚至可以说为雍正的行为“力排众议”,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胤礽的责任与义务,胤礽对于雍正的“保护”是更加的责无旁贷的。

然而,事情却没有按照这样的方向发展。有荣誉与赞赏的时候,太子胤礽选择了欣然接受,而当雍正等人真的面对朝堂非议的时候,胤礽却是主动的“落井下石”,急于撇清了关系。

***于网络)

康熙召集上书房的三位大臣,即佟国维、马齐、张廷玉,协商朝臣参奏雍正“纵容灾民**”并且“逼迫富商捐款”一事。

此时的康熙对于此事持有的态度,在此之前已经表明了。

当马齐说,江南官场流行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爷叫回话”这样的顺口溜的时候,康熙果断对上了“天不惊、地不惊,就怕四爷调回京”,特别是在此之前的朝会上,康熙更是不断强调“宗室与国同体”,这都说明康熙对于官场的声音,更在乎的是百姓的看法与评价。

然而,在康熙如此明显的暗示下,胤礽却回答道:

“儿臣以为四弟的才具是有的,办事也肯尽心尽力,这次筹到了款也购到了粮,也算是解了朝廷的一次燃眉之急,功不可没。但是,皇阿玛经常开导儿臣们,要以德为本,以仁导行,激烈激诈的手段并非立身之本、治国之道,要说在这方面,四弟是欠缺了点。”

***于网络)

当听到胤礽如此回答的时候,康熙选择了沉默,其心中更多的还是一种失望与无奈。

一方面,胤礽推举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前往江南筹款赈灾,本应是其在朝中最大的支持与后盾,然而胤礽却选择对其行事方式方法进行了批判,这样颇有“沽名钓誉”、“趋利避害”之嫌的行为必然是不能为崇尚“仁德”的康熙皇帝所容忍的。

另一方面,即便是雍正的“激烈激诈的手段”为人所诟病,但是其取得了应有的效果,帮助朝廷缓解了燃眉之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康熙希望胤礽看到的是问题的本质,然而胤礽却只看到了表象就妄加评判,康熙怎么不气愤与失望。

***于网络)

而结合后来康熙的将雍正册封为雍郡王,并且当众夸赞太子胤礽荐人得当的举动来看,此时康熙是非常希望胤礽能够为主动肯定雍正等人的成绩,进而将廷议的重点,从雍正等人的行为不当,转变为对其如何进行封赏。

如果事情真的如此发展,那么获得封赏后的雍正,必然会对太子胤礽的举荐感恩戴德,更是因为胤礽能够在关键时刻对其进行力挺,而日后更加尽心尽力的为胤礽办差,与此同时,胤礽也可以将自己一番能力与气魄进行展现,树立个人威望,稳固其太子地位。

这才是康熙所希望看到的,然而胤礽的行言行却完全是与康熙的想法背道而驰,康熙也只能压制自己心中的不快,再一次教育一下自己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于网络)

“那个天津桂顺斋新进上来的萨琪玛,用的是真狗奶子加蜂蜜,和御膳房做的不一样。李德全,给大人们各上一份尝一尝。”

宫中御膳房的萨琪玛与天津桂顺斋的萨琪玛,虽然品类相同,外形相近,但是本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

御膳房的萨琪玛是按照宫里的传统,为的就是符合皇上和后宫妃嫔们的口味,桂顺斋的萨琪玛,则是原料、工艺都产自于民间,因此更加符合百姓的口味,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而尽管味道不同,但是作为民间老字号,桂顺斋的萨琪玛,同样也为宫廷内的王公贵胄们所赏识,特别是康熙,对此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甚至不惜以此作为馈赠与朝中重臣进行分享。

而康熙之所以拿这两种萨琪玛做比较,实际上,其中是有着极为特殊的含义的。

***于网络)

其一,康熙这是在告诫胤礽,民间的**和百姓的看法,才是最为重要的。

桂顺斋的萨琪玛是老字号,不能因为其与御膳房所制产品的味道不同,就将其进行否定,毕竟,它也是经历了民间市场的评价与筛选,为老百姓所认可的,因而才能声名远扬,长久经营。

这就如同雍正等人前往江南办差一样。纵使朝臣们**雍正“激烈激诈的手段”,不符合“圣人”的“仁德”之道,但是这得罪的仅仅是一些**污吏,造福的却是一方百姓,同时也缓解了国家的为难,解决了朝廷的当务之急。因此从结果上来说,雍正是要被认可的,而不能因为其具体的方式方法而对其进行全盘的否定。

因此,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社稷,是否为百姓所认可,才是评价功过是非的根本标准。

***于网络)

其二,康熙这也是在告诫胤礽,要有着自己的观点,懂得力排众议。

御膳房的萨琪玛是按照宫中人的好恶而制作,特别是的康熙的喜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品质和味道,于是御膳房的萨琪玛可以看做是对康熙的口味的一种的奉承,而其他人对于这样的口味的赞赏,实际上也是对于康熙的一种迎合。然而,桂顺斋的萨琪玛,则不会如同宫中这样,口味如人云亦云一般,参照的是老百姓的喜好,因此得到的也就是老百姓的认可。而百姓们也会通过自己的购买以及高度的评价表明自己的支持,反之则是表明其与自己的期望有所偏差。

对于雍正纵容灾民**”以及“逼迫富商捐款”,朝中有着反对的声音,相对应的是雍正的行为得到了百姓的支持。此时的太子胤礽,不能对因为**们以及其他皇子的反对意见,而放弃了百姓的声音,更不能因为担心自己有可能会招致的反对声音,而可以的去迎合与讨好。反之,此时应该有着自己的判断,自己的评价,同时,更多的应该倾听的是百姓的声音,而不是与朝臣们随波逐流。

***于网络)

在这之后,康熙又询问了太子胤礽是否关心过雍正家里的情况。

“这老四老十三家里怎么样了?他们奔波在外,你这当兄长的该多关心着点才是。”

其实,这也是康熙对于太子的批评,在此之前,对于雍正儿子弘时的病情,胤礽选择了不管不问,最终还是八阿哥胤禩等人施以援手,才确保了其平安与健康。

太子胤礽作为雍正以及十三阿哥胤祥的兄长,也是作为两位阿哥的领导和上级,关心下属的家里,不仅能让在外的兄弟放下顾虑全心办差,把朝廷的事情办好,更是笼络人心的一种方式,让兄弟感到暖心。这样日后才会让雍正等人继续死心塌地的跟着胤礽办事情,进而成为其最为坚实也是最为重要的支持力量,而胤礽的太子之位乃至日后的皇位才会更加稳固。

可这样的一个细节,又一次的为太子胤礽所华丽的错过了,康熙怎能不对其倍感沮丧。

***于网络)

复盘康熙这次召集上书房的三位重臣以及太子胤礽商议雍正江南筹款赈灾一事,既是为了给雍正正名与打气,同时这也是康熙为了太子胤礽精心设计的一次提升声望的重要机会。

如果胤礽能够在三位上书房大臣面前,积极反驳**们的参奏,并且对于雍正的行为予以鼎力的支持,甚至建议康熙不仅要核准雍正对于贪墨**的罢免**,更是要对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予以褒奖,这才是康熙想要看到的。

试想一下,如果胤礽真的如此,其将继续获得雍正等人的支持,稳固了其支持力量,进而可以更好的抵御来自于其他皇子们的冲击。与此同时,康熙也可以借此进一步向太子胤礽授权,并且继续培养雍正等人作为其“羽翼”,更好的扶助其署理国政,这也无疑是一次绝佳的权力交接的机会,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权力过渡,胤礽的地位也必将是无比的稳固。然而,胤礽的回答却将这一切彻底搅乱,更是让当事人感到了无比的心寒。

于是,康熙只能借此转移话题,想必此时的康熙,内心中必然是无尽的愤怒与失望吧。

***于网络)

回顾历史上的康熙,“兄弟和谐”无疑康熙一直以来所引以为傲的重要“资本”之一。

他的两位亲兄弟,即其兄长裕亲王福全以及弟弟恭亲王常宁,无不是其信任与倚重的重要帮手,再加上诸如康亲王杰书这样对其忠心耿耿且能力出众的众多堂兄弟,这无疑也让康熙对于自己儿子们之间的兄弟亲情关系充满了幻想。

于是,康熙除了太子胤礽外,对于其他的皇子的培养也可以说是尽心尽力,而这些皇子也无愧于康熙的重托,个顶个的能力出众。然而,这却也成为了康熙“最为甜蜜的负担”。

康熙的重点培养,极大的增强了皇子们的实力与势力,同时也加重了其争夺皇位的野心,更为重要的是,太子胤礽“荒诞”且到处“树敌”的表现,不仅让其无法获取支持,也让其始终处于“四面楚歌”、“众叛亲离”的境地。

最终,康熙不仅没有让自己的儿子们之间,特别是太子与其他皇子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兄弟关系,反而是势如水火、争斗不止,而面对此情此景,康熙的心中也只能是无比的痛苦与无奈。

康熙与雍正 清朝皇位继承之谜

清朝历史上,皇位继承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与传统的嫡长子制度不同,康熙皇帝选择了一种创新的方式,将继承人的能力和品行置于首要位置。这一决策改变了清朝的继承制度,为有能力的皇子争夺皇位创造了机会。康熙的个儿子中,有人参与了皇位的争夺,分为三个派系 四爷党和八爷党。康熙皇帝在晚年,皇位继承问题成为朝...

康熙给雍正留800万,雍正给乾隆留6000万,乾隆 嘉庆

大清三代,皇权轮 康熙留恙,雍正铁腕,乾隆荒政,历史轨迹交织 正文 在大清朝的历史长河中,康熙 雍正 乾隆三位皇帝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各自的统治时期留下了深刻而截然不同的印记。康熙,年少登基,智勇过人,开创了康乾盛世的序幕。他以宽仁治国著称,为大清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康熙晚年却陷入吏治腐败的...

康熙死后国库剩2716万两,雍正死后剩3452万,乾隆去世时剩多少?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前言。清朝康熙 雍正 乾隆三代国库增减消长,见证了一个帝国由盛转衰的过程。康熙勤政爱民,雍正继往开来治国有方,乾隆初期沿袭祖辈方针使国富民强,中后期则铺张浪费导致国库急剧缩水。三代君主执政风格迥异,最终却共同绘就了清朝盛衰历程。康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