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因五子争立,死后67天才收尸入棺

2023-10-27 15:30:20 字數 1058 閱讀 4743

《史记、齐世家》记载,“四十三年。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桓公病,五公子各数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十二月乙亥,无诡立,乃棺。辛巳夜,敛殡。”

从以上记录中可以看出,从齐桓公生病开始,他的五个儿子(无诡、孝公、昭公、懿公、惠公)就已经开始继位争夺战,等到齐桓公十月病逝,便开始了互相攻击,以至于宫中空虚,没人敢入宫收尸,直到十二月,公子无诡继位,方才入棺出殡。此时齐桓公死在床上已经六十七天,尸体上的蛆虫都爬满了窗户。

齐桓公与管仲雕像 山东淄博博物馆。

为什么会出现五子争立的局面,难道齐桓公去世前没有立太子确定继任者吗?其实不是没有确立继任者,而是齐桓公摇摆不定,四处许愿,加之奸臣作乱所致。

四十三年。初,齐桓公之夫人三:曰王姬、徐姬、蔡姬,皆无子。桓公好内,多内宠,如夫人者六人,长卫姬,生无诡;少卫姬,生惠公元;郑姬,生孝公昭;葛赢,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桓公与管仲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太子。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宦者竖刀以厚献于桓公,亦有宠,桓公许之立无诡。管仲卒,五公子皆求立。冬十月乙亥,齐桓公卒。易牙入,与竖刀因内宠杀群吏,而立公子无诡为君。太子昭奔宋。”

这里很清楚记述了五子争立的原因。一是齐桓公最早的三个夫人都没有生下儿子,只能是在后来的六个夫人剩下的儿子中选择,客观上失去了更多的考察培养时间;二是齐桓公到处许愿,本来与丞相管仲约定郑姬之子孝公昭为太子,死后继位,却又另行许愿无诡继位;三是管仲两年前因病去世,无法辅助太子继位,奸臣易牙(即雍巫)、宦官竖刀专权并且与卫共姬(即长卫姬,无诡之母)同属**,杀害群臣。就这样,经过奸臣易牙、宦官竖刀的精心操作终于篡位成功,公子无诡被立为齐国国君。

虽然无诡被立为齐国国君,但好景不长,逃到宋国的太子孝公昭在宋襄公的辅佐下,与齐国展开了国君争夺战,最终宋襄公取得了胜利,将孝公昭立为国君,这就是历史上的齐孝公,也算完成了齐桓公与管仲的嘱托,给死去的齐桓公和管仲有了一个交代。

可怜的齐桓公争霸一生,却因为五子之间争立的原因,直到死后第二年八月才正式下葬,此时距离死亡时间已经过去了十个月。

谁才是真的春秋五霸

周王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从周幽王迷恋褒姒 ni 为逗褒姒一笑而烽火戏了诸侯,犬戎杀了周幽王开始,西周走到尽头。周平王为躲避戎寇,迁都到洛阳,东周开始了。东周开始后,周王室开始衰败,强大的诸侯国开始吞并弱小诸侯,天下混战,曾经强大的诸侯国之一晋国,被韩赵魏 以此为节点东周又被后人分为两段,春秋和战国。后...

吴国崛起 春秋五霸中的黑马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舞台上,春秋时期的政局动荡不安,但吴国却以令人瞩目的崛起掀起了一场风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位于长江下游的小国突然崭露头角,甚至与春秋五霸中的佼佼者并肩而立呢?一 缔造者的智谋 吴国的开端。吴国的故事源于太王的三子中的小儿子姬昌。聪明早慧的姬昌在太王的眼中备受宠爱,但因传统而无法继位...

庆封 春秋齐国政治的影响者

中国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齐国作为当时七雄之一,政治风云变幻,而庆封作为齐国大夫,他的生平和事迹无疑为这一时期的历史增添了一抹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将详细 庆封的生平 政治影响以及他在春秋时期的历史地位。庆封的生平 庆封,字子家,生卒年代相对模糊,大约生活在公元前世纪的春秋时期。他是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