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的軍隊是怎麼被打敗的?他又是怎麼死的?

2023-10-18 23:45:16 字數 6860 閱讀 3608

安祿山死於政治**。

兒子安慶緒、謀臣嚴莊、宦官李豬兒,這三個安祿山最親密的人,合夥把安祿山殺死了,而且殺得非常狠。

安祿山的軍隊,被大唐和平招安了。

范陽軍雄冠八鎮之首,就這個牌面,得花多少代價才能滅掉?所以,大唐採取了成本最低的方式,即和平招安。

首先講一下安祿山為什麼造反;其次講一下叛軍為何難以消滅;第三說一下安祿山為何會被政治**。

理解這個問題,只需要讀懂乙個政治背景,那就是是唐朝的政治鬥爭已經白熱化。

唐玄宗登基以來,大唐的權力鬥爭一直沿著不流血的方式展開。

鬥贏的,自可處廟堂之高,登峰造極如李林甫,別人還在數年頭熬資歷,這家夥竟當了19年大唐宰相,而且一直當到死。

鬥敗的,也可處江湖之遠,如宰相蕭嵩,被李林甫揭發行賄牛仙童,而結果也只是貶為青州刺史,沒多久又起復為太子太師,死後還追贈開府儀同三司。

因為皇恩浩蕩,所以輸了也沒啥大不了的。

高階官吏當不了宰相,那就去地方做個刺史或節度使。這也不錯。於是,大家不用關心結果好不好,只需在乎過程爽不爽,完全能夠以遊戲的心態來看待權力鬥爭。

但是,西元746年以後,政治鬥爭發生了質變。因為開始死**血了,甚至上公升為大清洗。

在西元746年到748年期間,李林甫接連鬥敗了兩夥人。這兩夥人不僅統統性命不保,而且株連滿滿。

第一夥人是李適之**。權可認為是***這些人都與太子關係甚密。骨幹韋堅、皇甫惟明被處死,黨魁李適之嚇得自殺。從這時候開始,大唐的政治鬥爭開始流血了。

第二伙人是楊慎矜**。權可認為是財政黨,楊慎矜是大唐的理財幹吏。楊慎矜以及他的兩個兄弟楊慎餘、楊慎名,一門三傑,被賜自盡。

人死了還沒完,大量的朝堂顯貴和頂級家族牽連入獄。等李林甫死了,大唐甚至選不出德高望重的新宰相。這完全是一場大清洗,同時也標志著大唐的政治空氣已經緊張到恐怖。

雖然李林甫一直贏,而且一直贏到死,但死後立即被楊國忠清算。李林甫本人,不僅被削去官爵,而且還被劈開棺木,挖出口內含珠、剝去金紫官服。同時,諸子被流放嶺南、黔中,親黨五十餘人被貶。

之後,就是楊國忠與安祿山的鬥爭。鬥爭的起因,沒有那麼多利益算計和黨派矛盾,實際就是這倆人互看不爽。

首先是安祿山死活看不上楊國忠;其次是被鄙視的楊國忠立即死磕安祿山。

之前的政治鬥爭,已經流血了。所以,之後的政治鬥爭,只能繼續流血。而且,安祿山與楊國忠的鬥爭,從一開始就是「核戰」級的態勢。

安祿山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個節度使。特別是范陽軍雄冠八鎮之首,大唐最能打的部隊就捏在安祿山手裡。

這時候,楊國忠還有什麼什麼牌?楊國忠的牌面也不錯。

首先是已處廟堂之高,當上了大唐宰相,而且「深得朕心」,背後有皇上當靠山。

其次是也有硬實力,聯盟哥舒翰,於是獲得了河西、隴右兩個節度使的支援,再加上遙控的劍南節度使,楊國忠手裡也有三個節度使。

這是什麼局面?

安祿山和楊國忠這兩個人的鬥爭,硬是裹挾進來了大唐的六大軍區:一面是安祿山的范陽、平盧和河東,一面是楊國忠的劍南、河西和隴右。

這必須是「核戰」級別了。當時的大唐,把嶺南五府經略討擊使算進來,也才十個節度使。

關鍵是一旦劍拔弩張,安祿山和楊國忠就全都沒了退路。因為李林甫已經開啟了流血模式,不僅誰輸誰得死,而且誰輸誰的**也得死。

那麼,皇帝唐玄宗呢?

政治鬥爭已經不容唐玄宗超然事外了。他必須表態,到底是支援楊國忠還是支援安祿山,而且幾乎沒得選。

隨著鬥爭態勢愈發緊張,安祿山死活也不敢進京了。

京城長安是楊國忠的地盤。這時候,無論玄宗皇帝怎麼站隊,楊國忠都能玩一出先斬後奏。就說安祿山造反,然後殺了安祿山,唐玄宗還能替安祿山伸冤不成?

朝堂的鬥爭形勢,必須腥風血雨;安楊的鬥爭架勢,儼然「核戰」級別。這時候,安祿山除了起兵造反,還能入朝智鬥楊國忠嗎?

這不是替安祿山洗地,而是在拔高格局。安祿山是個壞人,壞人一定幹壞事,所以安祿山造反了。這麼分析歷史,毫無意義。

因為壞人框架可以解釋歷史上的一切人、一切事。秦朝滅亡了,因為秦二世是個壞人;漢朝滅亡了,因為桓帝、靈帝兩個壞人;晉朝滅亡了,因為司馬衷是個傻子。這麼看事論事,還有什麼意義?

西元751年,安祿山敗於契丹之役,六萬唐軍幾乎全軍覆沒。同年,怛羅斯之戰,高仙芝敗於西域。還有,西元754年,唐征南詔之戰,大唐敗於南詔。

這些標誌性事件,都在暗示乙個問題,那就是:大唐的開疆拓土政策走不通了。

以前打仗總能打贏,打贏了就能開疆拓土,開疆拓土了就能提公升國力,提公升國力了又能再去打仗。這是大唐帝國的正反饋:越是打仗、帝國越強;帝國越強,就越是打仗。這就是邊際收益遞增,新增投入帶來新增收益。

國家邊際收益遞增,武將節度使以及麾下的職業軍人們,自然也會邊際收益遞增。對於武將和軍人來說,戰爭是一筆非常划算的買賣,出去耀武揚威、回來加官進爵。

但是,如果開疆拓土這條路走不通呢?

邊地節度使和麾下的職業軍人們,既拿不到賞賜又領不到獎金。節度使別想公升官、士兵也別想發財。

那麼,接下來,武將節度使以及麾下的職業軍人,還有什麼存在價值?

把他們都裁掉,不行嗎?

在古代,創業王朝裁軍成功並不稀奇。因為王朝手中有可分配的資源,即土地。中期王朝,有哪個能裁軍成功了?北宋的王安石算乙個,其他幾乎找不到。

在唐玄宗時期,大唐已經把自己關進了職業軍人的牢籠。邊地節度使,擁兵數十萬。關鍵是這些人不僅能打仗,而且以打仗為終身職業。

現在,對外打仗賺錢,這條路肯定走不通了。但是,對內打仗賺錢,還是可以走通的。所以,安祿山想造反,而他手下的謀臣將士或許比他還想造反。打契丹人、領朝廷的賞賜,肯定不如直接搶朝廷更來勁。

如果沒有這個深厚的「軍心」支援,安史之亂也不會持續八年之久。

我們對比一下就會清楚。

武則天平李敬業揚州叛亂,才用了多久?乙個多月,44天。武則天可是要當女皇的,要幹破天荒的大事情。而李敬業這夥人可是要恢復大唐皇室的,可是要勤王救駕的,這是多麼名正言順。然而呢?武則天秋風掃落葉,乙個多月就把揚州叛亂給平定了。

如果說李敬業這夥人是烏合之眾,那麼西漢七王之亂呢?

帶頭大哥吳王劉濞,堪稱富可敵大漢。麾下三郡百姓,統統不用交稅。因為吳王劉濞全替他們交了。這是多少錢?

吳楚精兵,從吳越爭霸時期就沒慫過。吳王闔閭、越王勾踐,還有楚霸王項羽,都是響噹噹的名字。甚至,連沛豐集團都要算從吳國和楚國開出去的。

而七王之亂的聲勢,也比安史之亂大多了。安祿山才多大地盤,七王之亂可是七個諸侯國同時開打。而開始的時候,是九王之亂,後來才變成七王之亂。即便是七王,也不容小覷。這些人可都是諸侯王,比節度使的根基深厚太多。

但是,七王之亂持續了多久?就三個月。周亞夫一戰就給幹殘廢了,然後諸侯王們集體認慫。

那麼,安史之亂為什麼會持續八年之久?

除了大唐皇帝各種神鬼莫測的戰場操作外,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范陽兵太強,從前就強、現在也強,而且意志堅定、絕不認慫;二是節度使們各懷鬼胎,如果不打仗了,節度使怎麼公升官、職業軍人怎麼發財。

逼不得已,大唐皇帝只能祭出回鶻雇傭軍。

這夥人雖然人數不多,但打仗真往死裡打。只要鈔票給夠,那就只認票子、不講政治。所以,往往是回鶻雇傭軍衝鋒陷陣,大唐節度使尾隨跟進。

郭子儀是百戰老將。但打慫叛軍的,不是郭子儀而是僕固懷恩。而僕固懷恩之所以能打慫叛軍,是因為他是回鶻可汗的老岳父,手裡捏著回鶻僱傭兵。

但是,僕固懷恩為什麼留了尾巴,為什麼沒把安史叛軍徹底剿滅?

僕固懷恩有私心,回鶻人有私心。留著叛軍,然後做長線買賣,這多好?同時,叛軍並沒慫,這也是必須正視的原因。指望一群回鶻僱傭兵去終結安史之亂,幾乎不可能。

所以,最後只能走和平招安這條路。叛軍主要將領帶著叛軍集體投降,然後割據河朔三鎮,安史之亂終於收場。

安史之亂能夠持續八年之久,也能反證安祿山造反絕不是他個人的野心膨脹。甚至,我們都可以認為這是范陽職業軍人們的集體意志。

跟著安祿山造反,有好處。安祿山死了,那就跟著安慶緒造反;安慶緒死了,那就跟著史思明造反;都死了,那就跟著自家將軍接受招安。

3.安祿山為何會被政治**

安祿山被殺,不是刑事**,而是政治**。因為殺了安祿山,安慶緒才能上位,叛軍集團才能重新洗牌。

同時,這種政治**接連出現。

非但安祿山被**了,**安祿山的安慶緒,隨後就被史思明**了。而**安慶緒的史思明呢?跟安祿山乙個下場,也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了。而史朝義的下場也不怎麼樣,眾叛親離,最後自殺了事。

這就是叛軍的調性。

大唐沒死,叛軍內部竟能玩出三起政治**:安慶緒**安祿山、史思明**安慶緒、史朝義**史思明。

而史朝義說是自殺,但跟**也差不多。

叛軍將領乙個接著乙個的投降,史朝義連老巢范陽都回不去,而追他追得最狠的恰是投誠大唐的叛軍將領李懷仙。

史朝義走投無路,只能自殺。自殺之後,李懷仙還把他的腦袋割下去,向大唐請功。所以,史朝義這個結局,跟被人**有啥區別?

那麼,安史叛軍到底是一夥什麼人?

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這十六個字最能形容安史叛軍。從安祿山到叛軍士兵,全是這個路子。

唐玄宗跑步逃往四川,安祿山快馬直入長安。這時候,稍有政治常識的人,都會去斬草除根。

殺了大唐的皇帝,大唐立即分崩瓦解。而安祿山和叛軍們建立的大燕國,就是華夏唯一政權,不僅擁有最強軍事力量而且擁有最強政治力量。

但是,安祿山並沒有。他幹什麼了?

唐玄宗跑路了,大唐國庫被長安百姓洗劫了。於是,安祿山不能忍了:這可都是我的錢,是我安祿山的錢,你們這些「刁民」必須把我的錢都給我還回來。於是,安祿山和叛軍向大唐百姓興師問罪了,連日「追贓」。

這個神操作,足以晃瞎所有人的眼。「故上得安行入蜀,太子北行亦無追迫之患」,正是因為安祿山的這個操作太騷,所以唐玄宗才能安然入蜀、太子也才能坦然入朔方。

安祿山是這個德行,他手下的將領也不怎麼樣。

同羅、突厥從安祿山反者屯長安苑中,甲戌,其酋長阿史那從禮帥五千騎,竊廄馬二千匹逃歸朔方,謀邀結諸胡,盜據邊地。

咱們的大燕國已經建立,咱們的安祿山已經登基,而且咱們還佔了洛陽和長安這兩座頂級城市。這時候,創業元老們應該幹什麼?必須跟劉邦的沛豐將領乙個套路,「日夜爭功不決」。

然而,這個阿史那從禮呢?

帶著所部五千騎兵,就搶了兩千匹好馬,然後跑到北邊當土匪了。如果劉邦手底下的沛豐功勳這麼好對付,那劉邦也就不會犯愁了。封雍齒為什邡侯,這件事還有必要嗎?又是給錢、又是給地,還要讓這家夥世襲吃紅利,這多貴啊!就給兩千匹馬,你雍齒愛要不要。

安史叛軍全是這路貨色嗎?大體不差。而安祿山交的那些朋友,幾乎全是損友,而且也被安祿山損了個遍。

謀臣嚴莊,就是夥同安慶緒一起**安祿山的那位。本是楊國忠的馬仔,幫著現任宰相楊國忠清算原任宰相李林甫。然後,你就說嚴莊的品效能好到哪吧?因為在長安沒混好,所以投到安祿山麾下。安祿山牛氣沖天的時候,這家夥是大燕國的丞相;等大唐勢如破竹的時候,這家夥立即投降。

另一謀臣高尚,道德品行上要多不堪有多不堪。腦子裡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怎麼往上爬。老母親無依無靠,只能討飯為生。但高尚不管,拿出了不成功不孝敬的丈夫雄心,四處拜碼頭、四處找大哥,最後找到了安祿山麾下。

*安祿山的,除了嚴莊和安慶緒,還有乙個李豬兒。這家夥本是安祿山的身邊小廝,因為太會來事兒,所以晉級為親兵;還是因為太會來事兒,所以晉級為「太監」。安祿山實在喜歡他,所以親手把他閹了。

對於這些個「好朋友」,安祿山是真得相信,造反這麼大的事情,都跟他們謀劃。但是,安祿山也真沒把他們當「外人」,想打就打、想罵就罵。

而這些人呢?非常忠心。一是因為跟著大哥有肉吃、有酒喝、有官做;二是因為大哥身強力壯、氣場無限大。

但是,等大哥當上大燕國的皇帝呢?肉也吃了、酒也喝了、官也做了,但大哥還是不把自己當人看。這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關鍵是大哥的身體也不行了。

祿山以體肥,長帶瘡。及造逆後而眼漸昏,至是不見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瘡甚而中罷。以疾加躁急,動用斧鉞。

安祿山眼睛看不清、身上還長瘡,同時各種精神不正常。這時候,這些人還能受得了嗎?

受不了。受不了,那就換大哥。於是,安祿山被殺,安慶緒上位。

安慶緒這位大哥身強體壯、年輕力壯,可就是能力太差。於是,接著換大哥,大哥成了史思明。史思明身強體壯、能力超凡,再一發力就能打到長安。然而,卻精神不正常、為人太刻薄,連親兒子都往死裡弄。這誰能受得了?於是,接著換大哥,大哥換成了史朝義。換來換去,還不如自己當大哥。於是,安史叛將紛紛自立山頭。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還是再拜大唐為大哥吧。

這就是安史叛軍的調性: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

大哥不中用了,立即換掉。所以,安祿山被殺,也就再正常不過了。歲數大了、身體垮了、罩不住了,關鍵還精神不正常,那留著還有啥用?

安史之亂後,大唐帝國的道德水準直線下降。如果李林甫、楊國忠之輩僅是敗壞了帝國政風,那安史之亂則敗壞了帝國國風。而這種敗壞一直持續到五代十國這個終極亂世。

甚矣,五代之際,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廟、朝廷,人鬼皆失其序,斯可謂亂世者歟!自古未之有也。

他是封建軍閥,被打敗的時候還在洋洋得意

1949年,中華大地上掀起了一場名為 解放 的偉大風暴。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乙個重要時刻,乙個國家重新嶄露頭角的時刻。在那個時代的舞台上,有一位南北軍閥中的 一馬 他的名字叫馬鴻逵。他是中國解放戰爭中乙個不可忽視的角色,雖然他的命運最終注定要被風暴吞噬,但他的故事卻令人唏噓不已。在1949年8月,中國共...

他的墓被開啟後,憤怒的人們到底是如何處理屍骨的?

在中國歷史上,李鴻章被譽為 東方的俾斯麥 他在清朝末期的政治舞台上曾扮演重要角色,也因此引起了眾多爭議。然而,在他去世多年後,他的墓卻遭受了無法想象的侵犯和摧毀。本文將 這一事件,探尋人們對這位歷史人物的屍骨處理是否應該的問題。1901年,李鴻章在簽署 辛丑條約 後不久便因胃出血去世。他被安葬於合肥...

法國在非洲的困局 是被俄羅斯打敗,還是被美國算計?

法國在非洲的殖民地影響力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其經濟發展也受到嚴重威脅。法國一直依靠在非洲的勢力範圍,以低廉的 獲取非洲的資源,同時在非洲傾銷自己的產品,維持了經濟增長。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主要集中在法語國家和法郎區,這些國家使用法語和法郎作為官方語言和貨幣,受到法國的控制。法國也藉此成為了聯合國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