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社会时钟的人

2023-10-27 18:05:22 字數 3453 閱讀 4935

“起初只是想换份工作”

2023年,柴继杰考入大连轻工业学院。填报专业时,柴继杰报的是轻工业机械,因为“听起来高大上”,但可能抱有同样想法的人太多了,他最后被调剂到制浆造纸专业。4年后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丹东的一家造纸厂,成为一名助理工程师,每月工资66元。

在造纸车间里,重复性的工作日复一日,波澜不惊的生活似乎一眼看得到退休。渐渐地,柴继杰对外面的世界有了向往。他记得第一次到北京时,立交桥带给他的震撼,同时也感到石油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势头,于是做了一个决定——报考北京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下文简称“石科院”)的硕士研究生。

备考半年,柴继杰通过了笔试。当石科院派人来对他进行面试考核时,来人既惊讶于造纸厂简陋的环境,也惊讶于4年的工作竟没有消磨掉柴继杰的学习热情。

其实我最初的想法并不是为了搞科研,而是觉得自己不太适合那个环境。从造纸厂辞职,我父母也不大同意,他们认为那份工作很稳定。可我还是想换份工作,感觉石油化工行业更有发展前途。但是读了两年硕士之后,我也没有发现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于是,柴继杰又跨了一次专业,报考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的博士,攻读蛋白质晶体学专业,由此踏入了结构生物学的大门。

此时已经是2023年。这一年,人类首次克隆出植物的相关抗病基因。100多年前,英国学者发现了植物的抗病基因,证明植物自身具有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但直到2023年,科学家才克隆出抗病基因,却不清楚它们的抗病机制,即它们是怎么工作的。几十年来,许多顶尖科学家都想破解这个难题,为防治植物病虫害做出贡献,却都无功而返。

柴继杰在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对象是蛋白质。柴继杰坦言,自己读博士时只是对科研很感兴趣,并没有什么远大理想。但之后的一次机遇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他的科研热情和潜力也被充分激发出来。

*:焦点创意。

“饱满的时光”

2023年,年仅31岁的施一公已经是国际生物学界的后起之秀,正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组建自己的实验室。在收到的一堆博士、博士后的简历中,他看到一份独特的履历:一个名叫柴继杰的人,在中国基层造纸厂工作了4年,然后考上硕士和博士,现在又来申请博士后。

施一公觉得这个人有点儿“邪乎”。按捺不住好奇心,他拨通了柴继杰的**。沟通之后,施一公决定录用这名比自己还大一岁的博士后申请人,理由之一是“能从造纸厂一路坚持下来,他一定有过人之处”。

2023年,柴继杰踏上了赴美的旅程。

到普林斯顿大学报到的第一天,柴继杰就给施一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会议室里,施一公讲完课题要求和实验设计后,另一位博士后就去做实验准备了,柴继杰却站着没动。

一公,你能不能再讲一遍?”柴继杰问。

你听懂了多少?”施一公反问。

大部分没太听懂……”柴继杰有点儿尴尬。

于是施一公又从头讲起,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

多年后,施一公对这段往事依然记忆犹新:“我预料到柴继杰的基础很差,他来了之后我才发现,他的基础比我想象的还差。”

柴继杰对当时的经历更是难忘:“那时我连最基础的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都没做过,一切都是新的。施老师手把手地教我,他在仪器上操作,我在旁边拿着小本子记。”其实,施一公并不介意柴继杰的基础差,他曾多次坦言:“在我看来,起跑落后但后程全力拼搏的人,很可能有大出息。”

柴继杰丰富的经历还带来一个好处,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因为知识背景比较复杂,他反而能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经常有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帮助团队突破研究瓶颈。比如某一项实验的温度通常被控制在22℃—24℃,有一天柴继杰突发奇想,想试试将温度设定为16℃会怎样,结果有了新的发现。

在普林斯顿大学,柴继杰度过了5年博士后生涯。“那时,我们一边做实验一边放着老歌,一做就是一天。这是我被新知识密集冲刷,最快乐、最饱满的时光。”他找到了做科研的热情。

捅破“窗户纸”

2023年,刚成立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下文简称“北生所”)在美国招聘pi(独立实验室负责人)。这是北生所第一次招聘pi,一共有13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面试,其中包括柴继杰。

一天面试下来,评委投票,有6人顺利入选,柴继杰排在第7位,个别评委对他的潜力存疑。最后,是施一公的一句话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继杰和我竞争同一个高难度课题,我的胜率大约是50%。”

就这样,柴继杰回国了。在北生所的一幢红色4层建筑里,他有了自己的实验室,而对面的“邻居”就是周俭民。周俭民也是从美国回来的北生所首批pi之一。柴继杰和周俭民成了“烟友”。两个人边抽烟边聊工作,越聊越投机。

柴继杰在美国时的一大研究方向,是动物细胞凋亡。他在听周俭民介绍了植物抗病免疫的相关研究后,敏锐地察觉到,动物细胞凋亡体与植物抗病蛋白在生物进化上有很强的关联性,随即产生了强烈的研究兴趣。

于是,双方团队“在最合适的时间做了最合适的事”——2023年,柴继杰和周俭民开始合作研究植物抗病蛋白,探索其免疫机制,3年后有了初步成果,即“诱饵模型”。然而,当他们的**在《自然》杂志发表后,引发了学术界的质疑,因为“诱饵模型”与当时的主流观点是有冲突的,柴、周二人也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周俭民回忆:“那段时间,我们的挫败感是很强烈的,但我慢慢意识到,科学的发现不光是要说服自己,还要说服同行,包括那些最权威的同行。我们只能不断地寻找新的证据,用事实说话,这需要勇气、耐心和策略。”

尖端领域的科学探索往往如同大海捞针,多少顶级科学家“皓首穷经”,也未能找到捅破“窗户纸”的那个点。正如周俭民所说:“科学上有很多偶然性,同一类蛋白有很多变体,哪个蛋白质结构能被成功解析是无法**的,需要我们勇敢地不断尝试。”

做科研,勤奋是必需的,因为科研是一场长跑,即使勤奋,10年出不了成果也很正常,科研工作者必须有一颗平常心。”柴继杰说。

*:焦点创意。

终于,在2023年,柴继杰和周俭民的研究迎来重大突破——发现植物抗病小体并成功解析其电镜结构。这破解了困扰植物免疫学界20多年的难题,被视为行业内的里程碑事件。获得未来科学大奖后,对于两个人多年的合作,柴继杰的评价是“高产且愉快”,其中的诀窍就是“不斤斤计较”。

我们俩都不是社交达人,基本上只专注于科研,没有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闹过矛盾。”柴继杰说,“未来,我们会继续研究植物免疫抗病的新方法,探索新的病虫害防控手段,希望能减少农药的使用。”

作者:尹 洁。选自《读者》杂志2023年第21期。

那些闪光的日子,都有《读者》陪你见证。

善良人的“社会时钟”不再作祟

社会时钟 活出真实的自我生命社会时钟这个话题最近在网络上备受关注,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的?社会时钟按照年龄划分人生,将其分解成n个生活片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目标,如果没有达成这些目标,就会被人指责嫌弃。然而,真正活得漂亮的人,却往往会关掉自己的社会时钟。这篇文章将从两个角度来 社会时钟对人生的...

从刷爆全网的社会时钟,看如何走出财富鸿沟?

财富成为获取爱的尊重的大门 阿兰 德波顿曾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满是势力眼的社会里,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就是你是做什么的,由此来判断要不要跟你继续交往。势力眼,就是把你的一小部分价值,当做你整个人的价值。这所谓一小部分的价值,在过去的衡量标准可能是贵族血统,但今天则是你的财力。财富在今天变成了获取尊重与爱的...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真的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精英吗?

秋日生活打卡季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主要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社会组织从业人员 自由职业人员以及新 从业人员。与农民 工人和知识分子相比,这些群体在社会地位 收入水平 职业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来自于网络,侵权必删。他们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担任管理和技术职位,或者在社会组织 自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