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闻乐 数字化给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无限可能

2023-10-27 10:30:20 字數 1432 閱讀 1443

中国小康网苏州讯 10月18日,由苏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姑苏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姑苏区教体文旅委主办的姑苏文化人才创新发展交流论坛暨“鸿儒会客厅”文化人才沙龙在姑苏区举办。文化产业专家、区文旅体产业领军人才、“繁华姑苏杯”文创精英挑战赛优秀选手代表、签约人才项目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本次“鸿儒会客厅”文化人才沙龙以古城文商旅产业的数字化发展为主题,姑苏区智库专家、《小康》杂志社编委张志主持沙龙,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中数文化大数据(苏州)**执行董事张国洪,上海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创始人范勇,南京大学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王祥,功夫动漫股份***高级合伙人、副总裁张帆,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副主任孙俊麒,景天成(苏州)文化旅游发展***总经理助理李闻乐参加。

景天成是诞生于姑苏本土的民营企业,作为“拙政问雅”出品方,李闻乐现场分享了“拙政问雅”项目运作体会。李闻乐介绍,“拙政问雅”是基于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白天的拙政园每天大概要接待三万名游客,基本上一票难求。“拙政问雅”是夜游项目,希望可以吸引到对江南文化有更强烈兴趣的、更愿意沉浸式体验古典园林的一些游客。

拙政问雅’是从线下旅游的角度思考数字化的可能,运用了众多数字化技术,多**技术,很多的技术设备是我们自己做的,还有一些是有专利的技术。”李闻乐介绍说,“拙政问雅”也是目前唯一通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全面评估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项目。因为是基于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对施工标准有很多的限制,整个项目经过将近20个月的筹备期,4个多月的施工期才进入运营阶段。

李闻乐表示,苏州有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未来考虑去做数字场景、展览、艺术品,通过数字化传播,讲述苏州故事,实现苏州文化遗产走出核心区,走到缓冲区域,走到苏州以外的地方,探索数字化赋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从以“保护”为核心向“阐释与展示”多方面延伸,不断探索、尝试,让新颖多元的“艺术创造方式”,成为江南文化走出姑苏的“源动力”。

借助《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一书,李闻乐如此评价姑苏,市井生活和文化沉淀,科技与经典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相互碰撞,让姑苏如此富有魅力。

据介绍,“拙政问雅”是全国首个、且唯一一个经过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全面评估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活化利用项目。也是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省级示范项目。自2023年对外经营起至今,演出场次接近1万场。

景天成(苏州)文化旅游发展***成立于2023年,公司以“文旅项目夜游综合内容提供、城市文化ip及旅游载体运营服务”两大业务板块为核心,集成前沿多**技术,融合先锋的视觉设计理念,专注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活化融合利用和文物古迹园林的文化旅游创新项目开发。与苏州拙政园管理处联合出品了苏州古典园林多**艺术展演项目“拙政问雅”,将园林美学引入生活,打破传统旅游淡旺季界限,将文物遗产保护与科技美学跨界融合,已产生较好的文旅创新示范效应。 (通讯员:钱成)

姑苏区“鸿儒会客厅”文化人才圆桌沙龙

编辑:为刚。

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文化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文化保护是一个重要而又值得关注的话题。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与农业相关的传统知识 技术 农作物 农具 农村风俗习惯等,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保护是指保护和传承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包括农业文化 乡村风俗 民间艺术等。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文化保护紧密相关,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乡村地...

世界文化遗产!壮丽乐山大佛 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又称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依偎在大渡河 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作为中国的文化瑰宝之一,乐山大佛通高米,雄伟壮观,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佛教建筑之一。乐山大佛的雕刻始于唐代的开元元年 年 历经了约九十年才在贞元十九年 年 完工。整个雕刻过程凝聚了众多...

“茶”入世界文化遗产,昭示了什么

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国家民族重点实验室主任龙春林教授和生态学硕士生张晴,基于实验室前期关于景迈山古茶园的民族生态学研究成果,于月日在 光明 文化评析 发表 茶 入世界文化遗产,昭示了什么 全文内容如下 近日,中国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届世界遗产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