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崛起之路?印度拒绝成为“世界工厂”,一门心思搞第三产业!

2023-10-20 20:50:42 字數 2429 閱讀 7493

印度:拒绝成为世界工厂?

印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拥有1亿富足的人口,但也有13亿贫困的人口。作为一个贫富差距极大的国家,印度在追求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过程中走出了与众不同的路线。与其按部就班地从第一产业发展到第二产业,印度选择直接发展第三产业,专注于金融业和服务业。然而,这条路是否可行呢?

近年来,印度的崛起备受世界瞩目,许多欧美国家希望它作为一个“民主国家”,能够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印度的发展也让一些欧美国家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在制造业方面,当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并为之努力时,印度也制定了自己的制造业发展计划,尤其在电子制造领域下了大力气。

印度总理莫迪在2023年提出了一个目标,希望印度能在全球手机**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在2023年之前实现制造3000亿美元电子产品的目标。近年来,印度在电子制造领域持续发力,从我国进口手机数量急剧减少的现象就是最直观的体现。中国手机制造商也争相进入印度市场,将部分生产基地设在印度。

然而,这些中国手机品牌赶到印度设厂的结局似乎不太理想,印度狠狠地割了他们一把韭菜,印度赚钱归印度花。从印度**层面的政策引导到实际的电子制造产业,印度的制造业正在崛起。再加上印度即将取代中国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所带来的巨大红利,欧美国家认为印度即将崛起,希望它复制中国的奇迹,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然而,印度想要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还为时过早,甚至在几十年后也几乎没有希望,因为印度人干活太拉胯了。印度人口众多,这确实对印度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仅有人口并不意味着有能力。印度人干活的效率远不及中国,否则也没必要去发展高精尖科技了,大家只需待在家里生娃就行了。

印度人口数量稳居世界第一,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拥有足够的人才。以国家基建为例,印度被自己搞成了全球的笑柄。比如,印度的杰纳布大桥,从2023年开始修建,预计2023年完工,但至今仍未完工。印度还计划修建类似中国三峡大坝的工程,然而拖了多年才开始施工,而且最终出现了垮塌的情况。印度的建设速度让人无法理解,他们不注重建筑的质量和效率,只注重能不能建成。

巧妙地避开基建的困境,印度转而发展金融业和软件产业,这也是印度不愿意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之一。目前,印度的第。

一、第二产业加起来仅占国家经济的44%,而第三产业占据了56%。这意味着印度已经跳过了第二产业的发展,直接进入第三产业阶段,整个产业结构更类似于发达国家。

印度发展金融业和软件产业是有自己的底气的。印度的软件产能占据全球的59%,连波音飞机的控制软件都有印度人参与开发。许多科技大厂的ceo也是印度人或印度裔。印度的软件外包业务已经成为该国重要的创汇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印度的软件产业并不像表面那样光鲜。印度的it工程师能力一般,之所以成为欧美国家的重要外包商,主要是因为**低廉和大量的人力。调查显示,印度的从业人员只接受过一些基本的技术培训,他们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几乎为零。他们虽然以it工程师的名义工作,实际上只是工人,只不过工作环境相对好一些。

由于印度排斥底层人民,拒绝成为世界工厂,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或许是符合印度国情的发展道路。通过避开基建拉胯和文盲过多的劣势,让高种姓的人们先富起来,这是一条不错的路。然而,这种发展势必使底层人民被摒弃在发展进程之外。

因此,我们应该认清现实,停止幻想,脚踏实地地去努力。印度的选择是合乎他们国情的,而中国的道路也是适合自己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只有这样,世界才能更加和谐地发展。

陪跑国产板材崛起之路,为什么会是福人竹香板沃尔法精板?

得益于产品本身的差异化定位,以及渠道的精准发力,福人竹香板沃尔法精板推出之后,普遍受到市场欢迎,目前正在加大生产力度,最大程度满足渠道商的销售需求。今年以来,从重磅发布沃尔法wlaf板材防伪系统,到全面牵手 国货之光 福人,丽维家大招不断,博得业内外一致关注。而后,为充分调动 链优势,推动板材行业有...

毛主席的两次访苏之旅 国家的崛起与历史的变迁

作为中国的杰出领袖,两次访问苏联的经历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这两次访问之间待遇的截然不同,让人们不禁思考 为什么 从未出过国,却两次访问苏联?为何待遇如此不同?这篇文章将深入 访苏之旅的背后故事,以及如何反映中国的国家崛起与历史的变迁。第一次访苏 冷遇与矛盾。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