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存实废,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乾隆继后那拉氏断发为哪般?

2023-10-20 20:50:42 字數 4524 閱讀 8263

清朝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独特的皇后,失宠之后没有被废,但死后没有举行国葬也没有被追谥皇后名号,而且还在死后给皇贵妃垫脚,葬礼极为简陋甚至不如七品县令。

这位历史上很独特和很悲催的皇后就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由于她生前因断发问题与丈夫乾隆关系闹得非常差,所以她死后没有被乾隆追谥皇后名号,以至于在历史上大家都不知该如何称呼她,只能称呼她为乾隆继后。

除了没有名号的尴尬之外,在历史上连继后的姓氏都很尴尬很有争议,史书中关于她的姓氏记载出现了辉发那拉氏和乌拉那拉氏两样,所以让后人很迷惑她究竟是姓辉发那拉氏还是乌拉那拉氏,因此在史学界这种争议的情况下只能先以那拉氏称呼她,所以她的全称暂时就以乾隆继后那拉氏为称呼。

那拉氏出身满洲镶蓝旗,她的父亲是世袭镶蓝旗包衣佐领讷尔布,其家族在清朝**并不显赫,讷尔布除了世袭佐领的职位之外,在**上再无其他作为,因此那拉氏的母系家族应该在清朝**上并不辉煌。

那拉氏是在雍正十二年(2023年)由雍正亲自指婚给了还是皇子的乾隆做侧福晋,但是那拉氏在乾隆的女人之中并不算是最受宠爱,无疑乾隆一生挚爱的是原配妻子富察皇后,其次则是非常宠爱慧贤皇贵妃高氏。

乾隆即位之后立刻册封富察氏为皇后,紧接着就是为高氏抬籍,全家内务府包衣身份抬籍进入镶黄旗,这就是因为按照清宫规矩只有上三旗旗籍的女子才能晋封为贵妃以上级别,所以乾隆为了册封高氏为贵妃还是费尽心力,而当时的那拉氏不过是没有名号的庶妃而已。由此可见在乾隆登基之前和继位初期那拉氏并不受乾隆宠爱,乾隆挚爱是富察皇后,宠爱的则是高贵妃。

乾隆二年(2023年)乾隆才想起册封这个侧福晋那拉氏为妃,给她的封号是娴妃。那拉氏的封号很有意味,“娴”的满语是“elehun”,汉语意思就是宁静、祥和,所以这也说明了历史上那拉氏为人很可能是温文尔雅,斯文甜美,这样不争不抢斯文儒雅的女人很难不受到乾隆的宠爱。

乾隆十年(2023年)高贵妃病重去世,在临死前乾隆册封其为皇贵妃,在这里说一下清朝关于皇贵妃的制度,根据清宫规矩皇贵妃是后宫之中地位仅次于皇后的地位,所以通常皇后在世时为了照顾皇后的面子是不设立皇贵妃,而高贵妃临死前乾隆为了给她冲喜在富察皇后在世的情况下册封了 其为皇贵妃。因此高贵妃死后被乾隆追谥为慧贤皇贵妃的名号。

高贵妃死后,乾隆就想起那拉氏的甜美温柔了,他就册封其为娴贵妃,当然,除了娴贵妃之外还有纯妃被册封为纯贵妃,由此乾隆开创了后宫双贵妃并立的局面,但那拉氏由于出身是满八旗旗籍所以地位要比出身汉八旗的纯妃苏氏更高一些,因此那拉氏就成了乾隆后宫之中仅次于富察皇后的妃嫔。

乾隆十三年(2023年)历经两次丧子之痛的富察皇后经受不住打击去世,乾隆与富察皇后感情是非常深厚,先后历经丧子丧妻之痛让乾隆悲痛欲绝,乾隆急需找人转移情感宣泄口,或者说是找到替代富察皇后的替代品,这时候温柔甜美的那拉氏让在她身上看到了富察皇后的身影,于是乾隆就开始打算册立那拉氏为第二任皇后。

但是富察皇后刚刚去世,以打造仁君重感情人设的乾隆也不能立刻册立皇后啊,于是他在富察皇后去世后不久先册封那拉氏为皇贵妃,由她权摄后宫事宜,这也算是为册立那拉氏为皇后奠定基调。

等到了乾隆十五年(2023年),富察皇后丧期满两年之后,乾隆就册封了那拉氏为皇后。其实乾隆之所以会选择那拉氏为皇后,其一是那拉氏为父亲雍正赐婚的侧福晋,乾隆册封其为皇后也是彰显孝道;其二那拉氏身上有着比较浓厚的富察皇后身影,因此乾隆拿那拉氏成为了富察皇后的替代品;其三那拉氏家族在**上没有太大影响力,不会影响到乾隆继位之后多年已经稳定成形的政治格局。

从富察皇后去世之后到那拉氏与乾隆反目这17年中是她与乾隆最甜蜜的时刻,她还为乾隆生下了一个儿子即皇十二子永璂。但是甜蜜的时刻在乾隆三十年(2023年)乾隆第四次南巡戛然而止。

那拉氏以及乾隆后宫中几位极为受宠的嫔妃跟随乾隆南巡,在这次南巡旅途中最开始乾隆与那拉氏感情还十分要好,途中乾隆还颇费心思的为那拉氏庆贺了48岁生日,但到了闰二月十八日到了浙江杭州之后事情就发生了变化,这天上午一切都还正常,乾隆还带着那拉氏观赏江南美景,但是到了晚膳时,那拉氏就在没有出现过,这天晚上与乾隆共进晚膳的是后来更受宠爱的令妃魏佳氏。

之后乾隆就以那拉氏患病为由命额驸福隆安护送回京,乾隆对外宣称那拉氏当他面剪发,这在满洲人眼中妻子断发是诅咒丈夫的意思,所以乾隆怒不可遏,有了废后的打算。

乾隆南巡回京之后立刻收缴了册封那拉氏为娴妃、娴贵妃、皇贵妃、皇后的四份册宝,乾隆此时已经有了废后打算,但是乾隆废后的想法遭到了满朝文武大臣的反对,因为大家都认为那拉氏没有足够被废的理由,而乾隆始终就一套说词那就是那拉氏断发,所以群臣不同意,乾隆又想树立宽厚仁君的人设形象,因此乾隆只能打消了废后的想法。

但是乾隆并没有放过那拉氏,他对那拉氏采取了冷暴力,他将那拉氏居住的翊坤宫中宫女太监全部遣散,只给那拉氏留下了两名年老的宫女,这种待遇清宫之中只有后宫地位最低微的答应才有的待遇。那拉氏实际上是不废而废,她的翊坤宫也成为了冷宫,在遭受乾隆冷暴力对待一年多之后那拉氏就去世了。

那拉氏去世后葬礼更是极其简陋,虽然乾隆没废除她的皇后名号,但也没有给她追谥皇后的名号,而且根据记载那拉氏整个葬礼只花费了二百两七钱银子,这等葬礼费用还不如七品芝麻官的葬礼,可见在乾隆心中恨极了那拉氏。

那拉氏算是清朝唯一的一位皇后名号尚存死后却以嫔级以下待遇下葬的皇后,按照清宫规矩,皇后死后是应该陪葬在帝陵之中,且皇后、皇贵妃、贵妃、妃这个级别的女人死后都是要有神主牌位供奉在帝陵园寝享殿之内接受供奉和祭祀。 乾隆在她死后没有让人供奉她的神主牌位,连埋葬地方也是将她塞进了高贵妃的陵寝之中,算是给高贵妃垫脚了,这哪是一个皇后待遇。

而且乾隆严禁对外泄露那拉氏葬身之处,只有清东陵的护陵侍卫才知道那拉氏与高贵妃葬在一起。直到**时期,乾隆的裕陵被盗,后来高贵妃的地宫也被盗了,新中国在八十年代对高贵妃地宫进行了清理保护,这时才证实了乾隆继后那拉氏与高贵妃葬在一起。

那拉氏死后不止她自己被乾隆极为厌恶,乾隆连带着将她娘家家族都厌恶上了,之前乾隆为了册封她为皇后,把她整个家族由正蓝旗抬籍抬入镶黄旗,在她死后乾隆又将她的家族全部发回正蓝旗,并且还革除了那拉氏家族世袭的佐领职位。

而那拉氏与乾隆所生的十二子永璂也被乾隆所厌恶,首先永璂肯定是彻底失去了皇位继承资格,其次就是乾隆从此不再召见永璂,也没有给永璂晋封爵位,年仅15岁的永璂目睹父母发生变故,而自己又因母亲遭到父亲厌恶,于是本应少年开朗的永璂变得抑郁,十年后年仅25岁的永璂就在抑郁之中去世。永璂死后乾隆都没有再看他一眼,只是以普通宗室之礼安葬了永璂,都没有按皇子的礼仪安葬。直到嘉庆亲政之后,嘉庆可怜这个哥哥,才追封了他一个贝勒的爵位。

由于乾隆时期***极严,且乾隆对与那拉氏反目之实情忌讳很深,因此当时官方记载含糊,民间更是不许讨论此事,直到清朝晚期民间才开始流传各种版本乾隆与那拉氏反目的原因。

但是民间流传的这些说法主要集中在劝阻乾隆南巡和令妃魏佳氏身上。

乾隆南巡是非常劳民伤财,而且乾隆风流成性,借着南巡之机经常去民间寻花问柳,所以这些使得那拉氏对乾隆不满,于是借着观赏风景之机会规劝乾隆停止南巡,不要沉湎于酒色之中。

乾隆对于那拉氏敢和自己唱反调肯定十分不愉快,乾隆需要的是小鸟依人型女人,什么事都得顺从丈夫,不能忤逆丈夫想法, 因此乾隆认为那拉氏不是那么温柔贤惠,所以痛斥那拉氏,最终造成了那拉氏以断发来劝谏乾隆,最终夫妻二人反目。

另外一种说法则是来自于令妃魏佳氏的构陷,因为那拉氏失宠之后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令妃和她的儿子颙琰也就是嘉庆,而且令妃在那拉氏失宠之后直接被晋封为皇贵妃,取代了那拉氏执掌乾隆的后宫之权,令妃生前虽然没有被册立为皇后,但是死后却被乾隆追谥为孝仪纯皇后,可见在乾隆心目中令妃就是第三任皇后,所以令妃构陷那拉氏嫌疑最大。

朝鲜史书和晚清时期民间传闻都是如此记载,因为那拉氏娘家贫寒,所以令妃诬陷那拉氏指使侍卫盗卖宫中宝物接济娘家,因此乾隆严厉斥责了那拉氏。而后来那拉氏在自己的屋中独自剪断了头发,而满洲习俗妻子断发是诅咒丈夫,乾隆由此认为那拉氏平日必是恨自己极深,所以才如此诅咒自己,甚至还认为那拉氏在行巫蛊之术,由此乾隆震怒,帝后反目。

总之乾隆对那拉氏的绝情行为使得那拉氏成为满清甚至整个封建王朝历史上最为特殊的皇后,不过毕竟俗话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还是天子的家务事,皇宫中的家长里短远远要比普通老百姓人家更加复杂,究竟那拉氏断发的原因谁对谁错恐怕永远没有人能说得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