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散文 家乡的红薯地

2023-10-21 02:26:13 字數 2627 閱讀 5688

天凉了,我漫步在城里的小巷,感受着这个季节特有的宁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总能寻找到那一丝丝熟悉而亲切的味道——烤红薯的香气。那香气、那味道,撩拨着我的味蕾和嗅觉,让我对这种美食产生了无比的渴望。香气仿佛具有魔力一般,回荡在我的鼻尖,我总会毫不犹豫地走向那香气散发的地方,捧起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感受着它的香甜与柔软,让这美味在口中慢慢融化。

说真的,作为一个从乡下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我对红薯既感到熟悉亲切,又有一种刻骨铭心的辛酸。几十年前饱含酸楚的日子,随着一缕缕香味,薄雾一样升腾在脑际,一下子勾起了我许多关于家乡红薯的回忆……

这个世界上,红薯总是如落叶归根般依赖着土地,依赖于山野,与村庄的命运紧密相连。十月,这个如诗如画的季节,是村庄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田地里的金黄稻谷、土里的棉花、树上的果实纷纷如游子归家般,沿着熟悉的路途,源源不断,纷纷呈现在晒谷坪的宽阔画卷上,使得村民的歌谣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无尽的赞美与颂扬。

按理说,收获水稻、采摘棉花和果实,这些都是耗费体力的农活。那深深的窖藏,那累人的挖掘,都是他们心中最艰辛的农事活动。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挖红薯时都要快入冬了,加之种植面积大,所以,即使到了寒气袭人、浓霜满地的时节,干稻田地里、乡间的道路两旁,庭院里,到处晒着红薯干。红薯收获费工费时,好在大人小孩都能搭上手、都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十月,是红薯的收挖时节。要强的红薯一辈子要强。人们种红薯可以育秧,叫做老秧;可以从别人地里剪一些红薯蔓子,插到自家地里,就叫做插秧。那些插秧红薯,都是主人不愿意育秧,或许是懒惰,或许是没来得及,就到别人地里剪一些红薯秧子,插在地里。而干这样的活最好是下雨天,容易成活。插薯藤的时候,她总嫌四月的太阳太温和,便常让雷雨、闪电陪着入泥,要是浇地的时候插秧,就等于费了水,还不如下雨天赶紧去插秧。既不违农时,又节省了水分,一举两得。这样她的根须就能迅速捉到土地中的沃壤,这样总害得乡村女人们背着厚厚的蓑衣,戴着宽宽的斗笠,斗风斗雨地剪藤插藤……

等到分糵的时候,她却呼唤烈日的光焰,于是乡村女人们在七月闷热的中午为她翻藤修枝的时候,总被太阳蒸得浑身冒汗……

即便已至金秋,其他作物和果树皆已硕果累累,沉重得枝头垂首,然而她却依然固执地守着自己的绿叶,不肯轻易告别。非要等到那第一场寒霜如威严的判官降临,她才肯屈服,叶尖逐渐低垂,向辛勤的庄稼人传递可以收获的消息。让我们一同走进那片红薯地,去领略乡村女人收挖的场景吧。

十月的薯地因为红薯的增大而到处可见拆开的裂缝,如同分娩前的母亲总要裂开自己。十月的红薯焦急地盼望着锄头的到来,如同那腹中的婴儿盼望助产的剪子将自己早早接生。红薯,她并非如玉米那般,端庄地屹立于田野之间,亦不似水稻那般含蓄,于羞涩中绽放洁白的小花。其实红薯就是一个纯朴、勤奋而憨厚的乡村女人的形象,独一无二的形象。

十月的薯地,松软而芳香。那些乡村女人,勤劳而繁忙。如今,乡村男人多数已前往沿海城市谋生,留下这些女人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她们割完稻,摘完棉,采完茶,最后还要顶着寒风来到薯地,进行紧张的收薯工作。

一锄挖下去,只见藤的根部躺满了一串串鲜艳的红薯,那薯儿粗壮得很,俨然乡村女人略胖的腰身,有着古典的美丽;那薯儿色泽红润,宛若乡村女人被太阳晒红的脸庞,闪烁着成熟的光芒;那薯儿的根部布满了带泥的沟纹,宛若乡村女人因霜冻而诉裂的茧手……

自从将藤儿插进土地,乡村女人一边为薯儿施肥,锄草,一边期望早日见到硕大的红薯,而今日刨开土层,一眼瞥见又大又壮的家伙,乡村女人感到自己就像见到久寄于娘家的胖崽儿……

多么可爱的薯儿,就像我的胖崽儿!"乡村女人因丰收而兴奋地赞叹着,泪水与汗水禁不住地滴在红薯的根部,又与从根部渗出的白浆溢流在一块…..

踏入十月的薯地,我们目睹了一片丰饶的景象,宛如乡村女人与红薯相互依偎的生动画面。她们的辛勤努力化为甘甜的汗水,深情地渗透进这片土地,与红薯的洁白汁液交融,化作浓情的歌声。这是大地的母爱,这是生命的赞歌,这是我们寻求的淀粉之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热能之泉。

十月的阳光,宛如温润的玉手,轻轻抚过这片土地,带给人一种亲切的问候。大地的气息在此时变得柔松而馥郁,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在这片丰饶的土地上,被挖出的红薯们宛如一群乡村女人,她们的胴体丰腴成熟,如同收获的果实,让人为之沉醉。

躺在晒谷坪上的她们,如同贵妇般优雅,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她们的脸庞,带着泥土的温热和芬芳,让人情不自禁地俯身去拥抱亲吻。她们的存在,仿佛是一首充满爱意的诗篇,吟诵着大地的馈赠和农民的辛勤。这一切,都在默默诉说着大地的丰饶与乡村生活的美好。在这片土地上,红薯们以她们的柔情和坚韧,诠释着生命的美丽与力量。

故乡的红薯最为美好,它们纯真无暇,如同故乡的乡亲们一样,没有丝毫的虚伪与矫情。它们天然生长,只需一些自然的阳光和雨露,无需任何的农药和生长激素的介入。它们是那样朴实无华,却承载着丰富的营养和深厚的情感,只有老秧和插秧的区别,就如同乡亲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些不完美,却也是他们真实的生活写照。这些红薯,这些乡亲们,他们都是最真实、最纯粹的存在,他们用他们的存在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往往就藏在这些真实之中。

作者/黄少)

end)

姚水叶原创丨家乡的烙印(散文)

家乡的烙印 文 姚水叶。沿着残雪未消的羊肠小道,双手用力拽着两旁的枯枝藤蔓,登上久别的山顶,丝丝寒风吹拂着我的短发,我顺手抱住一棵脸盆粗的松树,还像年幼时那样仰着头环抱着转了一圈,然后用脸颊紧贴着松树,松油味直面扑来,多年都未曾亲闻到这熟悉的松油味,今天终于来到久别的松树老林中,站在树下,感到莫名的...

家乡变化的作文怎么写

写一篇关于家乡变化的作文是一个有趣且富有感情的任务。这篇文章将提供一些写作攻略,以帮助你表达家乡的变化,引起读者的共鸣。.主题选择 首先,明确定位你的作文主题。考虑家乡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可以选择自然环境 社会发展 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变化。主题明确有助于你的作文更具针对性。.观察和研究 在写作前,进...

“青”爱的家“乡” 他用“小葡萄”串起乡村振兴的“大梦想”

编者按 从校园奔赴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年新一批 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 志愿者已经踏上征程。从 苏北计划 到 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 年来,超万名大学生奔赴江苏大地上一片片 希望的田野 将 青春梦 融入 中国梦 把 奋斗故事 写在了江苏大地上。即日起,由共青团江苏省委与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