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军“五大主力”兴衰录

2023-10-23 13:55:05 字數 5210 閱讀 7022

导读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有五支战斗力较强的部队,号称“五大主力”。这“五大主力”部队分别是新1军、新6军、第5军、第18军(整编11师)、整编74师(原74军)。在解放战争中,这5支部队先后被解放军消灭。

陈诚起家的部队:第18军

国民党第18军成立于2023年,原军长是陈诚,后黄维、胡琏均任过军长。黄维、胡琏均毕业于黄埔军校,都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陈诚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官,是蒋介石身边的红人。他后来以第18军为基础发展到10个军,是**军蒋介石嫡系中最大的军事集团。

黄维。第18军中的主要将领都是黄埔毕业生,该军的主力是11师,许多著名的战将,如罗卓英、黄维、胡琏等都出自11师。

在抗日战争中,第18军表现最为英勇的是淞沪罗店拉锯战,在罗店这个巴掌之地,第18军与日军对抗近1个月,双方死伤惨重,血流成河。另外一次,就是2023年的长江石碑要塞保卫战,奉命固守要塞的第18军11师师长胡琏,战前曾写下5封诀别信,做好了决死一战的准备。

在日军的强大兵力进攻下,将士们奋勇杀敌,誓死保卫石牌,未后退一步。此役日军死伤2万多人,而第18军将士也付出了1.5万人的生命代价。更重要的是,石牌口战役使日军占领重庆进入四川计划破产,使重庆国民**转危为安。此后不久,第18军在湘西雪峰山会战中和74军联合,重创日军,经55天战斗,毙伤日军3万多人。

解放战争初期,第18军整编为11师,师长是胡琏。胡琏率整编第11师常担任救急任务。该师装备精良,善攻能守。2023年10月,整编11师32团在章逢集被中野主力近6万人包围,激战五昼夜,中野**四五千人,11师32团**2700余人,最后剩余500多人撤出阵地。

胡琏。2023年9月,黄维升任第十二兵团司令,下辖第18军、第10军、第14军等共12万余人。全兵团都是美式装备,战斗力较强。在淮海战役中,黄维率第12兵团由河南驻马店地区向徐州靠拢,进至安徽宿县双堆集地区时被解放军包围,经过激战,黄维兵团被全歼,黄维本人也成了俘虏。

解放前夕,胡琏随蒋介石去了台湾,蒋介石还让他当过金门警备司令,并授予他陆军一级上将军衔。2023年,胡琏病逝于台湾。

王牌军中的王牌:整编74师

整编74师的前身是74军,师长是张灵甫,黄埔军校毕业。该师有3万余人,是国民党王牌军中的王牌,全部配备美式装备,张灵甫曾夸过海口:“只要有74师在,就有国民党的天下在”。可见,该师的战斗力非同一般。

张灵甫第74军最初创建于2023年9月,该军是由王耀武的第51师和俞济时的第58师合编而成,军长为俞济时,2023年6月俞济时升迁后,王耀武继任军长。俞济时是黄埔1期毕业,浙江奉化人,蒋介石的外甥。王耀武是山东泰安人,黄埔3期毕业。因而两人均受到蒋介石的器重。

74军成立不久就参加了淞沪会战,51师在罗店,58师在蕴藻滨,都是战线的关键地。74军从淞沪战场撤出后,还来不及补充休整就投入南京保卫战,在湖熟镇、汤山镇、熟化镇等地与日军展开激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南京沦陷后51师奉命突围,全师撤至浦口后仅有4000人。

2023年,第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全师3万余人,全副美械,师长为张灵甫。不久,张灵甫率整编74师进攻苏北解放区,连克淮安、淮阴,华野主力抵敌不住,只得北撤山东,大片根据地丧失,华东局势日趋严重。

2023年3月,蒋介石调集45万兵力向山东解放区大举进攻,我华东野战军佯装败退,不断后撤,整编74师骄横轻敌,急于建功,脱离两翼,冒然深入我解放区腹地。5月13日,我华东野战军抓住战机,迅速集中5个纵队的兵力,将74师包围在孟良崮地区,并展开强大的攻势。

蒋介石听说整编74师被围,急忙调10个师的兵力去增援,但由于受到解放军的顽强阻击,救援部队始终无法靠近孟良崮一步。经过三昼夜激战,终于将74师3万多人全歼,师长张灵甫最后被迫开枪自杀。

“天下无敌”:新6军

新6军军长是廖耀湘,黄埔军校六期毕业。新6军是国民党军队中第一批接受美式装备的部队,全军兵强马壮,战斗力较强。抗战结束后,新6军被空运到东北,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一线部队。

廖耀湘新6军的前身是新编22师(师长廖耀湘),新编22师原属于第5军建制,是第5军的主力,在远征印缅时有“中国虎”之称。2023年,新22师在5军的建制内参加了印缅远征,第一次远征中主要战斗为接应200师自同古撤退,打完仗后也还有7千多人,实力仍存,可惜远征军撤退时军长杜聿明却不听廖耀湘建议,尝试突破日军阻击,非要往野人山里钻,结果新22师损失巨大,到达印度时剩余不足3千人。

2023年底,第5军回国,新22师留印,划归新1军(军长郑洞国)指挥。2023年2月,新6军被空运到东北,做了打内战的急先锋。初到东北,新6军气势汹汹,民主联军常避其锋芒。

2023年9月12日,解放军发起了辽沈战役,围攻锦州。蒋介石急令廖耀湘组织西进兵团,解锦州之围。兵团部成立后,廖耀湘任兵团司令,李涛升任新6军军长。不久,廖耀湘率新1军、新6军、新三军等共11万余人,由沈阳出发西进,中途由于遭到解放军打援部队的顽强阻击,廖兵团始终没能靠近锦州。

辽沈战役。终于在10月26日,在黑山和大虎山以东、辽河以西被解放军包围。在混战中,由于廖兵团的指挥部首先被摧毁,部队失去指挥,很快溃不成军,战至28日拂晓西进兵团被全歼。其中,廖耀湘被俘。王牌军新6军和新1军均被消灭。

“天下第一军”:新1军

新1军的前身为新38师。该师的底子是由宋子文的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而来。2023年后由孙立人指挥。2023年底孙立人率部进入缅甸作战,在仁安羌战役中,英军被日军包围,情况万分危急,此刻孙立人仅率领1个团前往解围,全团将士拼力死战,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千多英军和记者。事后,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

孙立人。随后由于远征军指挥混乱,孙立人未随大部队北撤,而是完整撤退到印度。2023年撤退到印度的新合编为新1军,军长为郑洞国。该军士兵在美英盟军的帮助下,经过整训,参加了第二次印度缅甸战役,战绩辉煌。

2023年4月,新1军攻击八莫,新38师作为主力,在美国轰炸机的配合下,恶战1个月,与日军一个战壕、一个地堡地争夺,这一仗消灭日军2千余人,整个**战役中战果辉煌:击毙日军联队长以下官兵3万多人,缴获大炮186门。2023年8月,孙立人升新1军军长,博得“天下第一军”的美誉,2023年6月,新1军凯旋回国。

2023年3月下旬,新1军全军被海运到东北。登陆后一路北打,攻占铁岭、锦州、辽中、沈阳等地。与民主联军打的第一场大仗是四平之战,此战自4月17日开始直到5月18日结束,足足打了1个月。最终以新6军迂回威胁解放军退路,解放军被迫撤退而告终。

解放战争时期被俘的国民党军队辽沈战役开始后,已由潘裕昆任军长的新1军被编入廖耀湘兵团,以解锦州之围。路经黑山和大虎山时受到解放军的打援部队顽强阻击,不能前进一步。尔后,廖耀湘兵团又被解放军包围,经两昼夜激战,廖兵团被全歼。新1军也随之覆灭。

“铁马雄师”:第5军

第5军的前身是200师,该师的前身是国民**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2023年3月,该营与交通兵第2团装甲汽车队改编为装甲兵团,杜聿明任团长。2023年1月,该团又扩编为第200师,杜聿明升任该师首任师长,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由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11月,该师扩编为新编第11军,也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第5军,其中,戴安澜继任200师第二任师长。

戴安澜2023年,第5军作为远征军先头部队赴缅甸作战,主要任务是保卫滇缅公路。在著名的同古保卫战中,200师孤军与4万多日军作战,坚守同古12天,击毙日寇5千余人。同时,该师还成功掩护友军英缅军第1师1部逃出日军包围圈。但是因上级指挥失误,远征军被迫撤退回国,途中200师被日军伏击,师长戴安澜壮烈牺牲。

2023年7月,第5军开始进攻苏北解放区,参加徐州以西扫荡作战,重创豫皖苏部队。2023年年底,国民党军以第5军为主力,连续攻占了濮阳、大名等重要城市,给解放军根据地造成了重大损失。

2023年6月,国民党军成立第二兵团,邱清泉任兵团副司令,10月升任兵团司令。该兵团下辖第5军、第12军、第70军等共12万余人。其中第5军仍是该兵团的骨干力量。淮海战役打响后,徐州“剿总”让第二兵团向徐州靠拢,企图坚守徐州。

到徐州后,国民党方面又改变作战计划,放弃徐州,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放弃徐州,绕到萧县、永城南下,以解黄维兵团之围,尔后再合力南逃。行至永城陈官庄地区时,被解放军包围。经激战,第二兵团10万余人被全歼,邱清泉也被击毙。

五大军种的兴衰史 防空军为何只存在两年就消失了?

防空军的功与过 它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军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了五大军种,分别是陆军 海军 空军 防空军和公安军。其中,防空军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的前身是防空部队,主要负责高射炮 雷达 探照灯等地面防空 防空部队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卫了国...

毛主席的外甥女嫁给了国民党军官,毛主席说 要好好改造

新文章 毛泽建,的妹妹,年仅岁就英勇就义。她成为了一个永远的烈士,虽然她离开这个世界已经很久了,但她留下的故事却一直在人们心中流传。她的早逝曾引发一个问题,她是否留下了后代?事实上,毛泽建在 前生下了一个孩子,但不幸的是,这个孩子在毛泽建牺牲后也夭折了。然而,她并没有离世时的家庭是全无后人。她还有一...

大五位国民党师长的命运,皖南事变的血与泪

在抗日战争的硝烟弥漫中,新四军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悄然升温。年的一月,顾祝同奉蒋介石之命,下令上官云相率领八万余人,包围了新四军的军部,掀开了著名的皖南事变的血色序幕。其中,五位国民党师长方日英 刘秉哲 戎纪。五 唐明昭和孟浩然承载着命运的沉重轨迹。方日英,黄埔军校的优秀子弟,一度受到孙中山的器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