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世家的 捐赠“接力”

2023-10-29 18:25:13 字數 4066 閱讀 8256

高剑父书“唐李商隐‘柳’轴”(容庚跋)作品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盂鼎全形拓(唐兰、商承祚、吴子馨题跋,容庚题签)作品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梁世雄夫妇合影。

南方**记者。

仇敏业 摄。

10月26日,迎来70周年校庆的广州美术学院,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梁世雄,偕同夫人、容庚之女容璞,向校方捐赠了60件、16套画作。《梁世雄全集》《容庚学术著作全集》赠书仪式同场举行。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作品捐给国家,我心安理得。”捐赠仪式上,年逾九旬高龄的梁世雄发言依然中气十足。大堂里的回音不难让人想起他的岳父,著名古文字学家、收藏家、中山大学教授容庚先生的遗训:学术乃天下之公器。

近年来,梁世雄及其家属陆续整理出大批不同年代创作的美术作品与文物收藏,频频向国家机构进行“大手笔”捐赠。仅在去年,梁世雄、容璞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的作品与藏品,就达到259套、779件之多。

这批捐赠11月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山在望——梁世雄捐赠作品展”与公众见面。赓续岭南文脉的拳拳之心,通过容庚、梁世雄的“接力”传给后人。两套全集同场捐赠,或许就是这场岭南世家捐赠“接力”最生动的写照。

南方**记者 杨逸。

如果我们不去爱护,你们以后就看不到了”

梁世雄一直住在广州美院的宿舍楼。客厅简朴的柜子上,陈放着一方容庚先生的**。尺寸虽然不大,相片中的容老依然精神矍铄、鹤发童颜,令人遥想先生之风。

容庚是一位爱国者,这是他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说起父亲,容璞话语间流露出由衷的敬佩。她的思绪不由得回到80多年前。那时,还是在抗战期间,北平城里兵荒马乱,忍受着沦陷的耻辱,她与父亲容庚生活在燕京大学校园里。

童年的拮据生活让容璞记忆犹新。买不起校服,母亲就将容庚的旧衣服拆成两件,给姊妹们上学穿。尽管如此,父亲还是省吃俭用,留出一半的月薪购买文物。“我们四兄弟姊妹睡的也不是床,而是四个大箱子,里面都是他收藏的古铜器。”

如此热衷收藏,容庚心里只有一个目的:不让这些文物流失海外。自感“抱残守缺,亦余之责也”,他以一己之力系统收藏、保护、研究国之珍宝。“父亲常说:如果我们这一辈人不去爱护这些文物的话,你们以后就再也看不到了。”容璞说。

对容庚来说,收藏不是目的,而是研究的手段。沦陷时期,凭着掌握到的文物古籍,容庚夜以继日地闭门著述,完成了《商周彝器通考》等空前之创作,也改变了当时先秦铜器研究话语权由日本学者把持的局面。

聚实不易,散则何难?”容庚并没有将这些来之不易的文物视为私藏。在他看来,与其身后任由文物散失,不如趁早将它们完整捐献给国家,“让更多的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成绩来”。自2023年起,容庚开始陆续将收藏的文物捐赠给国家。

这项工作直到容庚辞世后仍在延续。据不完全统计,容庚及其家属先后捐赠200余件青铜器,1200余件(套)历代书画,1万余套(册)古籍善本,千余件金石拓片、丛帖、名人信札,还有大量著作手稿、刻本、抄本……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2023年,经过全国多家文博机构与学者通力合作,“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栾书缶、仲惠父簋、剌鼎、《兰亭八十刻》、《金文编》手稿……静立展柜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容庚毕生收藏研究的心血结晶。

众多文博机构仍然感念容老当年的义举。展厅中,一张2023年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处颁发的纪念奖状,记载着容庚一次性将997张书画藏品捐赠给广州美术馆。时至今日,艺博院上万件历代书画藏品之中,将近十分之一出自容老捐赠。

将近半个世纪后,捐赠的价值在容庚捐赠展的留言簿上收到了回应——一名一年级小学生用稚嫩笔触如此留言:“我爱每一件国宝,谢谢容庚爷爷。”

捐赠保护的是文物,更是记忆。

容庚虽然没有将文物留给自己的儿女,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却传给了后人。容庚每次给爱婿用金文题写对联,动笔之前,都会拿出自己编写的《金文编》仔细对照,力求准确无误。

有一次,我拿自己的作品给容庚看。他说:画画得不错,但字不行;字不行,就成不了大家。”每次接受采访,梁世雄总是乐呵呵地复述着容老的点拨之恩。他从此决心练字,甚至练到手臂发麻,笔墨里也渐渐显露文徵明等诸家风骨。

梁世雄夫妇也“接力”先生的捐赠事业。2023年,正是容庚诞辰125周年,梁世雄做出一个决定:将自己一生创作各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全数捐出。其中,中国美术馆就收到了51幅、20件(套)作品。

这些作品都在同年举办的“心随江山——梁世雄中国画艺术展”与公众见面。“容庚决定向中山大学图书馆捐赠藏书时,几晚没有睡过好觉。如今,我也体会到容老当年的心情。”整理作品时,梁世雄也真正理解了岳父曾经的感受。

与容庚一样,心中虽有不舍,但梁世雄从来没有感到后悔。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曾有德国收藏家斥资收购《不尽长江滚滚流》,他舍不得卖。后来一次家乡要办画展,梁世雄竟将它连同20多张作品送给了南海博物馆。

捐赠保护的不只是一份文物,更是珍存文物背后的一段记忆。梁世雄不仅是岭南画派第三代画家的代表人物,也是广州美术学院最早的一批大学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没有离开过广州美术学院”。个案对新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价值自不待言。

去年10月,梁世雄、容璞又将海量作品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容涵盖梁世雄代表性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从**工作笔记、自行车长征日记、西沙速写本到新中国建设题材场景记录,勾勒出画家“行万里路”的写生创作轨迹。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梁世雄作品及藏品征集项目负责人郑博文告诉记者,《*纪念堂创作组工作记录本》的捐赠最为弥足珍贵:梁世雄是当时的工作秘书,宋文治、李可染等参与创作的名家构思也在日记中记录无遗。

这些具有史料性和艺术性双重价值的作品,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重大历史节点。也是捐赠被纳入国博‘国史文物抢救工程项目’的原因。”她补充道。

这次梁世雄捐赠母校的速写手稿,同样体现“图像证史”的功能。2023年,身为中国画系教师的他,带领学生到湛江堵海工地开展创作写生。关山月、黎雄才带领师生集体创作的大型国画《向海洋宣战》,就是这次写生之行的成果之一。

如果没有梁世雄到工地上实地考察,可能就没有《向海洋宣战》这幅经典作品。”在容璞看来,胡一川、关山月、黎雄才当年都在工地与工人同吃同住,前辈画人勤劳用功的艺术精神,或许是留给母校70华诞最好的礼物。

国学首先是家学,只有诗书才能传家”

除个人作品外,梁世雄去年还向国博捐赠了多幅来自容庚、高剑父、关山月的作品。容庚2023年所得的《大盂鼎全形拓》,上有唐兰、商承祚、吴子馨题跋,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认为,此件早期的《大盂鼎全形拓》实属难得珍贵,填补了国博馆藏的空白。而高剑父的作品背后,还钩沉起容庚与岭南画坛一段往事。

剑父先生之画世所共珍……世雄三壻为其再传**,以此贻之。”梁世雄女婿罗兵向记者展示容庚在高剑父书法的题跋,“我们可以在一幅作品里面,看到岭南画派几代画家的文脉传承”。

一代岭南学人的面目也随着文献捐赠的丰富而变得清晰。“容庚先生对古文字学和青铜器的贡献人所熟知,他的书法、篆刻和绘画创作也不遑多让。”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原副馆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说。

容庚曾随“二居”入室**、叔叔容祖椿学画,又跟舅舅邓尔雅研习篆刻和古文字。容庚与高剑父、关山月、黎雄才都是好友。容璞记得,父亲70多岁的时候,还与黎雄才在海珠桥上骑单车比赛,传为一时佳话。

今年是容庚逝世40周年。对容璞来说,捐赠《容庚学术著作全集》是对容庚与岭南画派友谊的纪念;而对从事文博研究工作的罗兵来说,《容庚学术著作全集》背后的治学精神,更直接促成了《梁世雄全集》的诞生。

容庚是治学严谨的史学家,非常重视保存文化信息的完整度。梁世雄、容璞也非常重视对作品与创作过程的记录。这也是容老留给我们的家风。”罗兵说。

刚刚出版的8卷本《梁世雄全集》编辑历时两年,收录了梁世雄约4000幅作品。让罗兵感到庆幸的是,梁世雄没有卖过画,许多“原生态”的记录没有从画家的手里散失,也使出版全集还原新中国美术史的细节成为可能。

梁世雄的家族是名副其实的“广美之家”,他的夫人容璞、女儿、女婿和外孙女都是“广美人”。身为文化世家的***刚刚毕业的罗宇滢就以曾祖父容庚《金文编》为元素,创作了毕业设计作品《肉身拓印》。

容庚是研究过去的人,而年轻人是面向未来的人,而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罗宇滢如此分享自己的创作感悟。为了表达对太公的敬意,容庚捐赠展举办期间,她还专门为容老创作了一尊雕像,这件作品11月也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国学首先是家学。”正如容庚的学问离不开容祖椿、邓尔雅等先辈的影响,家学的“接力”也从罗兵传递到女儿的手上,“我希望她能从容老、梁老身上,学会‘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只有诗书才能传家。”

让岭南文化“种”进童年!《童唱岭南 广府童谣》新书发布

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沙湾飘色,雨水滴滴,关埋门逼亲戚 卖懒,卖懒,卖到年卅晚 这些亲切熟悉的粤语童谣,你还记得吗?月日上午,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联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及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的 童唱岭南 广府童谣 春季 秋季版系列图书新书发布会在番禺区图书馆举行。...

《珠江人家》展现岭南文化魅力与国家命运交织的史诗叙事

导语 电视剧 珠江人家 以岭南文化为底蕴,通过创新的叙事手法展现了粤中医药 粤菜 粤剧等岭南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同时,剧中的人物命运紧紧地与国家命运交织在一起,既有个人兴衰离合,也有家国大义的坚守,呈现了一幅浓郁而感人的岭南历史画卷。一 岭南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珠江人家 通过岭南中医药 粤菜 粤剧等...

《珠江人家》 传承岭南文化,再现粤味风华

近日,由高满堂任总编剧,吴斌执导,柳桦编剧,杨烁 张翰 郭晓婷等领衔主演的年代剧 珠江人家 在央视一套 时间开播。珠江人家 描绘了 年间的岭南风貌,把观众带回到至年间的佛山,同时带领观众感受岭南的传统文化在战火年代的保护与传承。小中见大,一家即千万家。珠江人家 把背景放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岭南,透过极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