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前“口红字条”疑案告破!

2023-10-20 17:05:13 字數 2101 閱讀 6130

据新民晚报 四肢被捆在床架上的死者,现场留有口红写下的神秘字条。一桩27年前的神秘悬案,像一块巨石始终压在上海宝山刑警的心头。

漫长岁月,无法磨灭为逝者雪冤的执着。今年3月20日,经过一代代刑警接力追凶,案件拨云见日,凶嫌水落石出!今天上午,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了此案的侦破经过。

农宅**

昨天刚搬进来一男一女外地口音的租客,今天过来想看看他们还需要什么,刚进门就发现男租客躺在床上,床上地上都是血。” 2023年6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刑侦大队接到罗店镇村民报警:自家出租屋发生**。

出租屋内陈设非常简单,只有一张床、一个长条凳、一张木桌。死者为男性,仰面朝天躺在地上。现场木桌上留着一些吃剩的食物、酒瓶、香烟,地上有一个搪瓷脸盆和打翻的搪瓷杯。最引人注目的,是房间醒目位置用石头压着的一张纸条,上面用口红写了一句话:“死者与东家无关,杀人者是被这个人侮辱的女人”。

死者是谁?留字条的女人又是谁?由于死者刚刚租住到罗店镇,房东还没登记租客信息。村民反映,死者是和一名女子乘出租车过来的。于是,民警走访了当时宝山区的所有出租车队。一名司机回忆,案发前一天清晨6时许载过一男一女到村口,女的30岁左右打扮时髦、身材高挑匀称,男的便是死者。

很快,民警排查确认死者是附近某冶金厂的驾驶员。死者老乡和同事都认为,女子很可能是死者同乡姚某某。由于案发后姚某某就失联了,确有重大作案嫌疑,**根据大家对她外貌的描述,绘制了一幅模拟画像上网追逃。此后,通过翻阅当地的户籍档案,民警找到一张姚某某2023年拍身份证时留下的底片,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关于她的图像资料。由于当年的调查手段有限,**的追捕始终没有进展。

接力追凶

此后的20多年里,每一代宝山刑警接手此案,第一件事就是对模拟画像和黑白底片再次排查,但犯罪嫌疑人始终杳无音讯。这不禁让大家疑窦丛生:她究竟是不是还活着?还生活在国内吗?那张黑白**是不是她本人?

为确认这张黑白**的真假,宝山分局刑侦支队重案队民警屡次前往姚某某老家,找村里上了年纪的村民辨认。由于年代久远,没人能给出准确的回答。此时,被害人妻子给民警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她有一个小姐妹跟姚某某从小一起长大。于是民警找到这名女子辨认**,她一眼就认出正是姚某某。

确认**真假后,**对姚某某亲属开展大量走访。2023年,办案民警在姚某某妹妹阿荣家走访时,无意间眼角余光扫到阿荣的身份证**,当时就心里一惊:这两人的**实在太像了!

此时,民警心中浮现出一个大胆的猜测:姚某某会不会一直在用妹妹的身份生活?因为这才能解释为什么案发20多年里,始终找不到姚某某的任何生活痕迹。

*对阿荣的生活轨迹展开调查,发现她的活动范围基本都在北京和河南老家之间,但蹊跷的是,民警却发现阿荣的身份信息曾于2023年出现在广东省清远市一家工厂的用工名单里。广州清远到北京两三千公里路。通过旁敲侧击,阿荣承认从未去过南方,这让民警们十分兴奋。

浮出水面

专案组立即赶往清远,找到当年那家私营小厂。据工厂老板回忆:“当时有个女员工来应聘,说身份证掉了只有翻拍的**,也没在意,看**像本人,就让她打工了。”

姚某某终于浮出水面!遗憾的是,由于她一直没能补办出身份证,只干了不到半年就离开了,还是没人知道她的下落。

尽管如此,胜负的天平已开始倾斜。民警通过当年的用工信息,找到曾与她同宿舍的工友,得知她曾有一个黄姓同居男友。民警据此迅速锁定了与姚某某邻村的一名黄姓男子。调查发现,黄某开车时,副驾驶位上常坐着一名女性。经辨认,这名50多岁的女子与姚某某极为相似。至此,宝山刑警终于见到了追捕27年的凶嫌!

确定姚某某目前在福建省福州市一带活动后,专案组立即启程赶往福建。3月20日,就在前往福州市的路上,宝山刑警得到一个好消息:接到上海**的协查通报后,福建**在巡查时发现了正在和朋友打牌的姚某某,已将她抓捕归案!据福建**透露,姚某某落网第一句话是:“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下了!”苟且偷生的她,27年来始终提心吊胆,完全无法像普通人那样正常生活。

因爱生恨

据姚某某交代,当年她在罗店农村租了间房和死者同居,事发当晚喝酒时,姚某某就两人间的亲密关系讨要说法。但由于双方在老家都有家庭,死者果断拒绝。两人激烈口角,姚某某心生恨意,趁被害人喝醉将其杀害。这些年来,她没有勇气投案自首,就四处东躲**苟且偷生,人生底色始终是灰暗的。

目前,犯罪嫌疑人姚某某因涉嫌故意杀人罪已被移送检察机关起诉,男友黄某也因涉嫌窝藏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记者 潘高峰。

52年前,广西一村寨挖出一口铜棺,郭沫若气得连叹 可惜,可惜

娱乐圈中最近引起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就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率领考古队挖掘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在这次挖掘中,由于郭沫若的一意孤行和当时考古技术的限制,数千件珍贵文物在出土后几乎被毁。这不仅是中国考古史上的巨大悲剧,也成为郭沫若心中永远的痛。作为一位一生致力于研究历史的娱乐圈资深专家,我希望通过本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