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美术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023-10-31 00:04:18 字數 6079 閱讀 2986

新手教师在针对幼儿的绘画常规出现了3次连续的追问,在幼儿第一次回答不完整时教师又进行了引导性追问直至幼儿回答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追问便终止。

在纠正/补充行为中新手教师在高级语言上更多的是在词汇上如“五颜六色的花”“五彩缤纷”等,而熟手教师会根据幼儿出现的简单表达将幼儿熟悉的语言转换成幼儿能理解的高级表达。

如熟手教师s2在和幼儿对话过程中当幼儿说“他是遥控快快的跑鞋”时,教师紧接着就说“他就是加了特效”。

而当幼儿说“这个是橙色里面是黄色,一个橙一个黄一个橙一个黄”时,教师也补充道“你的太阳还有会渐变对不对,还有规律的一个橙一个黄一个橙一个黄”。

教师s2充分把握住丰富幼儿语言的契机,在幼儿已有语言水平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入了高级表达,对幼儿的回答进行了概括总结。

结合幼儿直白的表达让其获得了“特效”“渐变”“规律”等词汇的概念和意思,促进了幼儿认知和语言的发展,这些有启发性的语言能够引发幼儿的创造活动。

教师的应变能力就是教育机智,是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对于突发事件灵活处理的能力,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古灵精怪的幼儿。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总是会出现我们预设不到的行为以及意料外的回答、问题,通常面对这些“意外”新手教师会显得手足无措,而熟手教师更能够应变自如,事实上也是如此。

本研究中新熟手教师在意料外的回答得分均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新手教师常常会对幼儿意料外的回答采取敷衍的态度。

或者接纳但是不知该如何回应,而熟手教师能够运用理答策略巧妙应对。

如新手教师x2在《欣赏自画像》活动中幼儿多次出现让其意想不到的回答,但是教师x2采用较多的策略是简单肯定以及重复幼儿回答,并没有根据幼儿这一回答进行延伸和拓展。

而熟手教师s1在面对幼儿对“羊了个羊”疯狂着迷,扰乱活动秩序时,教师先是对他们产生这一状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表示理解说到“我知道你们对这个最近很火的游戏很感兴趣。

我们现在先把这个讲完,等会再讲那个”,保持和幼儿在“统一战线”,让幼儿感受到了教师是理解他们的以此稳定幼儿情绪,幼儿在收到教师这一信号后便不再闹哄哄了。

熟手教师s8在开展活动时部分幼儿带节奏一起跺起了脚,相反的,教师是先让全班幼儿一起加入跺脚,但是前提是跺完就得安静下来。

在满足幼儿跺脚需求后,幼儿便不再继续出现这一行为了。限制是最高级的规则,熟手教师善于抓住幼儿问题行为的本质并在有限的规则下满足幼儿的需求。

可见熟手教师在处理幼儿突发情况和意料之外行为的能力较强,熟手教师心中有目标也有幼儿,能够兼顾目标达成与活动情境。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任何教育活动中,教师都会建立规则并在教育活动中一直执行,美术活动作为一种审美和创造活动,规则不应对幼儿的行为起着过多限制作用。

应该创设和谐、温馨的氛围,促进幼儿自由创作,在自由创作中探索和发展美术能力。

在本研究中教师管理事件包括规则与期望和纠正不当行为,管理行为体现了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约束和期待。

对于新手教师而言,管理性事件是对他们的挑战,既考验教学能力又考验教育理念。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在规则与期望行为中新熟手教师存在极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新手教师对幼儿的规则与期望主要是指向常规。

而熟手教师不仅仅指向常规也会关注幼儿学习品质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美术活动中,由于其特殊性,幼儿需使用到较多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因此新手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规则和期望。

大多数都是关于幼儿的创作要求和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常规事项如“保持桌面干净哦,还有衣服”“我们的手不要摸到衣服上哦,等一下衣服会脏的”。

好的,吐完泡泡的小朋友可以去洗手啦”,在幼儿心中这些规则和要求可能已经非常熟悉了,教师此时只是起到提醒和强化作用。

而熟手教师除了提出指向日常的常规外,还会出现如“我希望有看到跟我刚才给你们看到的不一样的风筝出现,比如小文的这个奥特曼风筝”。

你再动脑筋想一下,再给你两分钟想要不然等一下我们时间就过了”“我提醒一句,上颜色的小朋友要认真一点,慢慢涂,涂均匀一点”等关于美术活动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方面的内容。

学习品质包括专注性、创造性、主动性、独立性、反思性等。美术学习习惯包括创作的有序性、守时和创新的习惯,熟手教师更注重幼儿有序取放和**工具。

还会在美术活动中根据美术活动的难易程度对幼儿创作进行时间规划,有时幼儿创作耗费太多时间但是并不是对材料等进行探索,而是和同伴闲聊。

因此适当给予一定限制可以提升幼儿创作的质量以及对美术活动的专注。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幼儿班级管理、课程教学、幼儿学习和幼儿评价等相关因素所持有且信以为真的看法与观点。

不同主体看待教育有不同的视角因此会形成不同的观念,教育观念同时影响教师的认知与判断,进而影响教师在真实教学情景中的教学行为。

教育观念在教师“最初学习如何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对教师职业生涯起着重要影响。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儿童发展为本。

其中提出的几个具体目标中指出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儿童主动参与、乐于**的能力。发挥评价促进儿童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的部分教育观得到了改进,教师更加注重儿童本位,在活动中能够以儿童为主体,关注全体幼儿的发展,能够识别幼儿的个性差异。

美术活动中教师改变了以往简单的评价标准如“像不像”“好不好”等,也更不吝啬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并且能够做到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如“你的小雨伞真可爱,要是再画大一点点就好了”,这是教师值得肯定的地方。

虽然教师的部分理念取得了改进,教师长期以来也一直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培训,但是这些新的理念与教师自身已有的部分观念相比停留在教师知识的表面。

旧有教育观念并未顺应新的理念并将其融入到教育观念中去,因此会出现相对滞后的教育观念和优化成长的教育观念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会导致在他人问及教师教育观念时他们会阐述大环境所提倡的先进教育理念,而在实际教学行为中则依旧按照固有教育观念执行,导致理念和行为不一致的现象。

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侧重于幼儿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忽视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在评价时教师不会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将定性与定量、自评与他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以及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也无法做到根据不同的情境和要求及教师与幼儿实际情况运用不同评价方法。

教学惯习支配美术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惯习”是布迪厄实践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可以理解为个人或集体的行为习惯、做事风格或特征,惯习具有稳定性。

根植于我们身心内部会使我们在一些具体情境中发生惯性作用,它对我们实践的引导是无意识层面的。

惯习具有积极和消极影响,如能够保持教学行为与复杂教学情境的平衡,提升教学效率,但是也容易使教师受惯习奴役变成麻木的“教书匠”。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受教学惯习的影响,导致教学活动变得程序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具有规律性,在漫长的教学发展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规律总结了一套固定的流程。

从教学预设开始,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先对活动进行筹划和设计以保证活动能够顺利和有效进行,预设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

包括活动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等的设计,这些体现在教师的教案中,这作为教师的首要和基础工作,教师们早已熟悉,甚至不用手写也能在脑海里形成大概。

精心预设活动方案能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教师按照既定的规律和程序进行预设,因此教学活动就变成了教案的演绎,教学活动的过程成为教师精心预设指导下的程序活动。

比如教师在活动安排上,最先要做的就是确定活动主题,选择活动内容,其次是制定活动目标,设计活动过程等。在教育理念上遵循教学活动游戏化、生活化。

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幼儿个别差异。提供材料要多元化满足幼儿需求体现层次性等等,这些已经成为教师模板化的流程和根深蒂固的观念,教师在受教育阶段就被训练。

在进入一线后也严格按照这些流程在走,这与高露在研究中的结果相似,许多教师按照“教学导入-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这种模式生搬硬套,出现滥用。

导致灵活生动的美术活动教学有效性降低。即使有些教师对这样一种教学惯习是有意识的,想在动态变化的教学情境中做出改变,但是容易受到集体无意识的影响变得麻木。

不论是新熟手教师还是不同类型美术活动都遵循着同样的程序,在这样一种程序化的行为和观念中在教学活动设计和环节组织上存在共性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样的,在提问行为上教师也容易被惯习支配,按照预设以及自身语言习惯不假思索地提出问题,日复一日如此,教师也不会意识到提问有何不妥。

不对提问进行反思,最终导致无论是新手还是熟手教师提问都是封闭性提问较多。

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认识与反思少,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教师教学行为渗透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是指教师为达成美术教学目的。

由教师发起的促进幼儿学习所采取的一切可观察的外显的行为表现,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应该及时对自身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反思。

意味着教师首先需要了解教学行为包含哪些内容,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

然而在访谈过程中当问及“您了解教师教学行为吗?您是怎么理解的?可以举例说明”时,教师们是这么回答的“嗯,怎么说呢?我这个还真没有去了解过这一块”。

我也不太懂,是平时我们教育教学的那些话语就是跟孩子的那些谈话内容算吗?”“我觉得我不太会组织语言去说,比较那个一点太大白话了”。

我觉得一个集体教学活动里面教师教学行为更多的是引导孩子多讲,让他们去表达”从对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缺乏了解。

或者对教学行为的认识太碎片化不够全面,教师不知道哪些是教学行为那么就无法对具体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但是当研究者在引导后,教师能大概说出一些他们所理解的教学行为。当研究者问“您会经常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吗?”

教师x3说“有的,每次上完以后,一般是对整个环节是不是有什么缺失啊,或者是说有哪个点没有讲到的,我会自己总结一下,我在下一组再进行改良,是这个样子的”。

教师x4说“反思这种教育行为还是比较经常的,我会根据孩子的水平、活动的状态来调整明天的内容是继续这么上还是加强哪个方面,或者弱化哪个方面。然后让孩子能够更快更精准的达到这节课的目标。”

从对教师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更关心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否顺利进行、幼儿参与度如何、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而对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是否适宜,自己的行为对活动产生了什么影响等问题很少纳入他们反思的范围内。

不同类型美术活动课堂中,幼儿教师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教师在不同类型美术活动中这几个指标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不同类型美术活动在目标 内容和方法上有不同侧重点和特点。在 指南 中,艺术活动有两个子领域 感受与欣赏 表现与创造 并有不同的目标,基于此,孔起英等制定了不同类型美术活动的目标。美术欣赏活动侧重于对美的欣赏 感受和评价。而绘画活动和手工活动侧重于创...

幼儿园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刻板化对幼儿的影响有多大?

由于教师提供的材料杂 乱 多,导致幼儿无从下手,且材料都是纸壳 纸箱 废弃纸张 废弃塑料品等 可 垃圾 这些材料虽然幼儿比较熟悉,但是用于美术创作幼儿并没能很好掌握导致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启发幼儿联想,并把最适合该幼儿,对本次活动最有表现力的材料介绍给该幼儿,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以及材料特性...

浅析“小先生制”在幼儿手工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

小先生制 是陶行知为了顺应幼儿发展的心理特征与规律,重视幼儿的主体性与价值取向,以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与终生学习能力而提出的一种民主化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独特的心理结构和认知水平中学阶段正是朝气蓬勃 朝气蓬勃的青春时期。首先,他们的自我意识被唤醒,由朦胧的自己变成了清楚的自己,并且对别人怎么看 怎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