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女孩被17个同龄女孩校园霸凌

2023-10-30 19:29:15 字數 3386 閱讀 6143

10月28日,湖南娄底冷水江市有家长发帖称,自己7岁的女儿在渣渡中心小学上二年级,10月20日在学校遭到同班多名同学霸凌,该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10月29日,女孩家长发文回应网友称:感谢各地广大网友对女儿此事的重视及关心,现女儿此事已得到湖南省娄底市各级领导重视,当地**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及公安正帮助处理此事,等待处理结果。

10月30日,记者从冷水江市网信办工作人员处获悉,针对家长反映的情况,10月29日,当地已由教育局牵头成立了工作专班,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处理,工作专班由教育局、公安局、当地**组成,调查结果将发布通报。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校园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 。当前我国和全球的校园欺凌现象都十分严峻,各国**和各国际组织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文件以应对校园欺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全面性教育”理念中也涵盖了认识与应对校园欺凌的相关内容。

2023年,我国修订的《未成年人保**》认为,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校园欺凌是一种在学龄儿童中发生的、违背他人意愿的攻击行为,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实际或认知到的权力不平衡,会在一段时间内反**生或有反**生的可能性。我国《未成年人保**》定义的“学生欺凌”与“校园欺凌”并非等同概念。学生欺凌属于校园欺凌的一种。校园欺凌的施害者和受害者既可能是学生也可能是教职员工,另外施害者还可能是对上学途中的学生实施暴力的其他社区成员。学生欺凌不涉及教职员工,规避了教师管理/欺凌学生的争议。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强调了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双方的权力和力量悬殊,体现了欺凌行为恃强凌弱的特点,而我国的《未成年人保**》并未提及这一点。

欺凌者是指在校园内外实施欺凌行为的一方,其中包括主要欺凌者和欺凌协助者/支持者。主要欺凌者指欺凌事件的“主犯”,即在欺凌事件中起主要作用或组织、领导作用的人,这样的欺凌事件参与者在三人以上;欺凌协助/支持者不是欺凌行为的发起人,但在欺凌开始后加入或协助欺凌。部分欺凌协助者受欺凌者的恐吓、威胁,属于被迫参与欺凌。欺凌者往往受其自身的挫败感、羞辱感和愤怒情绪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和***性。而个人心理疾病与社交障碍、家庭问题、社会压力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欺凌者的产生。欺凌者的欺凌行为是一种***行为,欺凌者违***行为规范和道德规则,对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实施造成极大破坏和恶劣影响被欺凌者即受欺凌者,是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在校园欺凌行为中是处于弱势的一方。被欺凌者遭受欺凌的诱因众多,既包括外界欺凌者的挑衅与攻击,也包括被欺凌者自身的个性特征(例如:年龄、性别、体质、外貌形象、健康状况、性倾向等)、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校园环境、同伴关系等主客观因素。被欺凌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低自尊、孤独感、自杀信念等内化问题行为,也可能产生违反道德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外化问题行为,例如逃学、盗窃、攻击等,被欺凌者可能因此被迫在同伴群体中被边缘化。

我国的校园欺凌问题十分严峻,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率高,其中言语欺凌和身体欺凌发生的比率比其他类型更高,我国中部地区的校园欺凌发生率最高,校园暴力在小学阶段的发生率最高。

中国应急管理学会2023年的研究显示,语言欺凌是我国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按照校园欺凌的方式进行分类,语言欺凌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关系、身体以及网络欺凌行为,占23.3%。我国中部地区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最高,在校园欺凌行为调查的样本数据看,中部地区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最高,占46.23%。且校园欺凌行为呈现出以“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的地理空间分布形态。根据2023年对中国18个省份城市中学生的调查结果,约三分之二(66.1%)的中学男生和几乎一半(48.8%)的女生在过去的30天内曾经历过校园欺凌。2023年,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6个月内遭受欺凌行为的学生占17.83%。小学生最高,为19.26%,其次为初中生18.26%和职校生12.74%,高中生8.06%。2023年,一项对上海、广州、北京的34所随迁子女小学的4047名四年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62.1%的学生曾经卷入过校园欺凌,2/3的学生在过去1个月内旁观过校园欺凌,欺凌行为的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言语欺凌36.2%、身体欺凌31.2%、关系欺凌24.9%和网络欺凌3.4%。一项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四省市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四省市青少年校园欺凌发生率为22.5%,比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高出3.85个百分点。其中频繁遭受欺凌的学生比例占10.5%,略高于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1.64个百分点。在经合组织国家,最普遍、最常见的欺凌行为是嘲笑讥讽的言语欺凌,而在我国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四省市,校园欺凌发生率最高的是故意损毁私人财物的欺凌,发生率为12.5%,比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明显高出8.2个百分点。位居其次的是嘲笑讥讽的言语欺凌,再者是故意孤立排斥的关系欺凌。发生率最低的也是威胁形式的言语欺凌,平均为3.46%,略低于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2023年在上海市金山区开展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42.6%的学生在过去30天内遭受过不同类型的欺凌,其中遭受言语欺凌的发生率为30.4%,情感欺凌的发生率为24.3%,躯体欺凌的发生率为15.5%。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23年在北京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的北京中小学生有被故意冲撞的经历,有6.1%的学生几乎每天都遭受身体欺凌;40.7%的北京中小学生有被叫难听绰号的经历,有11.6%的学生几乎每天都遭受语言欺凌;18.6%的学生有被同学联合起来孤立的经历,有2.7%的学生几乎每天都在经历这种关系欺凌。根据我国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23年6月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2014~2019),自2023年纳入统计范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数量逐年下降,提起公诉案例由2023年的5926例下降至2023年的2914例,批准逮捕案例由2023年的4157例下降至2023年的1667例。在全球范围内,校园欺凌现象十分普遍,但各国家和地区也呈现出明显差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儿童遭受过欺凌,部分儿童更是频繁地遭受欺凌。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基于学校的学生健康调查数据显示,近五分之一(19.4%)的学生每隔一到两天便会在学校受到欺凌,二十分之一(5.6%)的学生每隔三至五天便会在学校受到欺凌。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区之间的欺凌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撒哈拉以南非洲(48.2%)、北非(42.7%)和中东(41.1%)的学生被欺负的比例最高,欧洲(25%)、加勒比(25%)和中美洲(22.8%)的学生被欺负的比例最低。就欺凌类型而言,身体欺凌和性欺凌是全球基于学校的学生健康调查中最常见的两种欺凌类型;心理欺凌则是学龄儿童的健康行为研究中最常见的欺凌类型 。

7岁女孩下体在校被17名同学霸凌

月日,一网名为 太阳妈妈的故事 了自己孩子在学校被校园霸凌的故事。向广大网友求助。受害人岁,现就读于湖南省娄底市某乡钱小学二年级,霸凌发生于年.日。事发于当日午休时间,被同班余女同学操场被霸凌及反人性的性欺凌,家长反映,受害人目前严重软组织挫伤,疼痛,挫伤,现在小便都不敢去一直忍着,小便时都疼痛难忍...

官方回应 2年级女孩被17人欺凌,为啥两次报警无果?

年月日,湖南岁女孩妈妈在网络平台发帖,控诉自己二年级女儿,在学校受到位同学的反人性欺凌。和学校的不作为。称自己的女儿在校园遭到了欺凌,而自己去学校处理时。学校采取了 和稀泥 的做法,并在 面前含糊了事。年月日。学生中午午休,但她的女儿却被拉到操场,遭受同班名女孩子的一起殴打!甚至还有反人性的隐私部位...

女孩被男同学抱,摔门牙断裂,校园暴力真的只是学校的问题?

近日,一起发生在河北保定的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一名女孩在学校的楼梯上被男同学抱摔在地,导致两颗门牙断裂,需花费.万元 费用。监控 显示,日时许,女孩在楼梯上被男,孩拉住,之后双方发生肢体冲突,男孩将女孩推摔在地后又用脚踹其腿部。这一事件让我们深感痛心,不仅因为这起事件给受害者带来的身体和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