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反常,必有妖孽

2023-10-28 09:55:35 字數 4604 閱讀 2833

#历史那些事#

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大雪千里茫茫,冬季悄然而至。

这一年,崇祯出生了。

他爷爷是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他父亲是泰昌皇帝明光宗朱常洛。

不过很显然,万历喜欢离线挂机,主打的就是一个藏起来让你们找不到我,他连儿子都不关心,就更别提孙子了,而泰昌则是病痨,在位时间满打满算不过一个月,所以更加没有时间教育儿子。

泰昌有七个儿子,但是最著名的,只有俩,一个是后来的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一个就是崇祯皇帝明思宗朱由检。

这俩儿子,有很大的不同。

天启在位的时候,大明江山可以说是很乱套。

朝廷内部,有大宦官魏忠贤作乱,魏忠贤拉帮结伙搞了个阉党,把东林党给收拾了个底朝天,彻底掌控了朝政。

魏忠贤掌权,还不是说他是那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这种权臣,毕竟还有个皇帝能管一管他,但是魏忠贤不一样,他是属于皇帝代言人,有他替换皇帝办事儿,天启老兄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想刨木头。

作者在几年前曾经在故宫博物院看到过朱由校的手作遗物,可以说是美轮美奂,巧夺天工,简直就不像是那个时代的作品。

可以这么说,如果朱由校不是皇帝,那么他一定可以成为一个享誉民间的艺术家。

大明的鲁班,这话不是吹的。

但是偏偏,朱由校是皇帝,还是大明在衰败期的关键节点的上的皇帝。

我们来看,从万历年间的萨尔浒新败,辽东的后金崛起,虽然说女真人的军队在宁远城被袁崇焕给收拾了一顿,暂时阻挡了他们西进的步伐,但是边关年年欠粮饷,战事依然是很吃紧,而就在这个时候,西南地区还爆发了奢安之乱,四川和贵州也开始动荡。

这叫什么?这叫做四郊多垒,各院**。

作者认为,这些事儿,朱由校其实是完全看在眼里的,他也完全知道。

我们通常以为,如果一个皇帝德政不修,能力不佳,那么他就肯定是每天吃喝玩乐造,万里挑一的时间用来处理政务,他也只会说出“何不食肉糜”的话来。

但是,朱由校并不是这样的皇帝。

虽然他爷爷他父亲没怎么教育过他,但他毕竟在宫里长大,接受过礼制教育,受到过礼仪熏陶,平时接人待物都没问题,大明王朝所面临的问题,他一清二楚,心里门儿清,但问题是,皇帝虽然明白,但是皇帝不想管。

因为,朱由校从来都没有拿“皇帝”这个职业当成一种工作,而是把“皇帝”当成了一种方便他享受快乐人生的身份。

甚至,朱由校很有可能知道魏忠贤就是个铁打的奸佞,但是,朱由校也不在乎,因为,在皇帝的眼里,魏忠贤是否忠奸对他来说意义不大,皇帝在乎的,是魏忠贤能替他完成大部分的工作,他自己则可以乐得清闲。

大明王朝很着急,但朱由校的每一天都很惬意。

朱由校不着急,自然有他弟弟朱由检替他干着急。

这个时候的朱由检,他的身份是大明的信王。

藩王过的是好日子,但是问题是,藩王他没有权力。

朱由检好读史书,而且最爱读三国时期的历史,每次他一读到曹孟德,董仲颖,十常侍的故事时,总是咬牙切齿,他的内心是十分反感魏忠贤的。

朱由检在“抚卷切齿”,恨不得把魏忠贤碎尸万段的同时,还会时常感叹自己的这个哥哥太过忠厚老实,以至于被这狡猾的魏忠贤所欺压。

但是,熟读历史的读者朋友们知道,朱由检这个人,他城府很深,他心里虽然记恨魏忠贤,但是他知道阉党势大,他大明信王表面显贵,实则无用,所以他每次遇到魏忠贤的时候,都是笑呵呵的,跟魏忠贤还算是彬彬有礼。

魏忠贤呢,那自然也就认为朱由检他人畜无害,平时对朱由检那也是很不错,甚至为了偶尔打点关系,魏忠贤还会给朱由检送去一些名贵的水果。

魏忠贤对这事儿还相当在乎,因为朱由检大小也是个藩王,你给朱由检送礼,总不能说随便派个小太监小宦官什么的过去,所以魏忠贤每次都会专门指派自己的亲信去送。

礼物,那也不算太贵,要么是时令瓜果,要么是非时令水果,朱由检照单全收,但是他不仅收礼,还顺手把魏忠贤的这些党羽给记了个清清楚楚。

后来,宅男朱由校终于肯出门溜达溜达,到西苑去游船,结果一个脚底打滑没站稳,倒栽葱一样掉了下去,秋日水凉,捞上来之后感染了肺疾,自此一病不起。

大明王朝的皇帝,似乎或多或少都和水有点犯冲。

那个一生放浪不羁爱自由的正德皇帝明武宗也是这么死的。

是啊,天地万物如逆旅之行,光阴百代也不过匆匆过客,老百姓会死,大臣会死,皇帝也会死,只有这一江清水千年潺潺,流淌不息。

不过有意思的是,坊间有传闻,朱由校落水和朱厚照落水,那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朱厚照当初本来想要去收拾叛乱的宁王朱宸濠,但是很可惜,被南赣巡抚王守仁给截胡了,这位仁兄闷闷不乐,改道扬州,玩了大半年,返程的时候路过江苏清江浦,非要划船去捕鱼,结果这才落了水。

而朱由校在西苑划船,光贴身侍卫一只手都数不过来,他的安保强度可想而知,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如此,皇帝怎么还会掉下去呢?

坊间说,是魏忠贤偷偷在背后下绊子,把他给推下去的。

坊间还说,朱由校落水之后大声呼救,但魏忠贤勒令不许侍卫下水,直到皇帝喝了个水饱,魏忠贤才派人给他救上来。

稗官野史不可尽信,但是朱由校的快乐时光,的确是要结束了。

年轻的大明君王敏锐的意识到了自己即将大行,他没有儿子,所以他召见了自己弟弟朱由检,说了这么一句话:

来,吾弟当为尧舜。

尧把位置给舜的时候,天下康乐太平,人们在后来更是无比歌颂三代之治,但朱由校留给他弟弟崇祯的,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想要攘外,那必然要先安定内部,没当皇帝的时候朱由检就看魏忠贤不顺眼,当了皇帝之后,崇祯当然要把他给除掉。

但是奇怪的是,崇祯登基之后,却并没有动用什么所谓的雷霆手段。

要知道,清朝的嘉庆皇帝收拾和珅,他爹乾隆死了还没一个星期,他就办妥了,崇祯却一切如常,该赏赐魏忠贤呢,他就照常赏赐,该给阉党升职加薪,他就照常升职加薪。

水面之上是平静的,但是水面之下的暗流涌动,谁又能看得到呢?

皇帝的表现越是正常,魏忠贤就越是觉得皇帝很反常。

老狐狸魏忠贤为了试探崇祯的虚实,甚至还主动向崇祯提出辞职,想要被免去提督东厂太监的职务。

但是,他这个请求一提出来,就被崇祯皇帝给拒绝了。

皇帝说我这刚登基,百废待兴,你魏忠贤公忠体国,栉风沐雨,你可不能走啊。

皇帝不让他辞职,魏忠贤还是不太放心,他又上疏说请求全国各地停止给他建造生祠。

祠堂,是用来纪念死人的,而生祠,则是为了表彰活人的,就是说这个人功绩太大了,天下敬仰,万民爱戴,必须要给你修碑立传修建祠堂。

魏忠贤这个人有功吗?当然有功,只不过是恶功。

天启年间他权力膨胀的时候,地方上的**们谄媚也好,迫不得已屈身事贼也罢,往往奏请朝廷,在各地给魏忠贤修建生祠。

魏忠贤跟皇帝说停止给自己建生祠,崇祯皇帝的回答则十分微妙:

已经建好的,就留着吧,以后就不要再建了。

这个模棱两可的回答,让魏忠贤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而且,崇祯对他的态度,明显是越来越好。

皇帝对外说魏忠贤这人有功劳但却不居傲,还说他忙里忙外很有本事,皇帝这么一整,魏忠贤是彻底放心了。

魏忠贤以为,崇祯就算不会像天启一样把他视为心腹,但自此之后一定也会保全自己的荣华富贵,但他不知道,崇祯之所以上台之后一直这么哄着他,不是不想杀他,而是皇帝要除掉的不仅仅是一个魏忠贤,是整个阉党集团。

皇帝知道,阉党势大,他们相互拉拢,相互结盟,遍布朝廷各衙门,大明两京一十三省都有他们的人手,他们更是攻守同盟,牵一发而动全身,崇祯除掉一个魏忠贤容易,但他除掉一个魏忠贤,会引起怎样的连锁反应和蝴蝶效应?会不会引得朝政不稳,会不会让时局动荡,会不会导致更大的紊乱?

所以,如果皇帝要消灭阉党,他就要连根拔起,他要调查清楚朝廷里谁是大奸似忠,谁是爪牙党羽,然后一网打尽。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崇祯等待的,是一个机会。

现在,机会终于到了。

公元2023年,崇祯陡然出手,将魏忠贤等二百五十五人定为逆党,或凌迟,或斩首,或流放,或充军。

那个在天启一朝令人谈之色变,令人悚惧的阉党,在一夜之间,就这么倒了。

被革去所有职务的魏忠贤被发配凤阳看守皇陵,自缢于途中。

不动声色,潜移默夺,崇祯第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力量。

当然,在未来十数年的帝王生涯中,他还将无数次的证明自己,他杀过袁崇焕,关过孙承宗,换过剿匪总督,抄灭过内阁首辅。只是后来,崇祯已经不会再分对错与否了。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人们注意到,崇祯一生刚愎自用,残酷暴躁,优柔寡断,狐疑敏感,但人们鲜知,当年那个摘下魏忠贤头颅的少年,只有十七岁。

事出反常,没有妖

王亶望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桩 案,叫做甘肃冒赈案,这个案件,在当时很有名气。当时的甘肃,有一个叫做王亶望的大臣,官职是布政使。清朝的布政使,是从二品,主要负责地方的行政和财政工作,当然,甘肃有总督,行政工作是人家一把抓,所以王亶望这个布政使,主要负责财政工作。乾隆三十九年,公元年,王亶望禀告清高宗爱新...

“人出反常必有刀” 常做这些事的人,关系再好也要断了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同事伙伴,我们都希望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然而,若有人经常做出一些反常的行为,往往预示着某种潜在的问题。这就像是一把无形的 刀 在悄悄割裂原本亲密的关系。本文将 那些常做这些事的人,关系再好也要断交,希望给读者带来启示。谎言如同包着糖衣的毒药,...

“好事发生,必有征兆” 出现这几种反常现象,好运就要来了

作者 奈先生 全文精华,耐心阅读 表述能力越来越强 表述能力就是与人交谈时候的表达能力,通过表述能力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深度,以及他的眼界与格局。比如说今天有两个人都要出门去露营,有一个人看了一下天,说今天可能会下雨,结果是他并没有带伞,这种人的内心有着 侥幸心理 认为坏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另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