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周山的秘密 揭开古代中国神话中的西北边界之谜

2023-10-26 00:53:35 字數 5381 閱讀 7794

前言: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这是《列子·汤问》中记载的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故事,也是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之一。它描述了共工氏与颛顼氏为了争夺部落天帝之位而发生的惊天动地的大战,以及由此引发的天地变化。这个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想象和解释,也寄寓了古人对于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思考和期许。

然而,这个故事是否只是一个虚构的神话呢?它是否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和科学依据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历史文献的考证,一些学者对于这个故事提出了不同的解读和假说,试图从多个角度来探索其中蕴含的真相和意义。本文将从天文学、地理学、考古学、民族学等方面,介绍一些关于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个神话故事的现代研究成果,以期给读者带来一些新的认知和启发。

正文:

一、天文学角度: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地球倾斜和岁差运动的象征

在《列子·汤问》中,共工怒触不周山导致了天倾西北和日月星辰移焉的现象。这是否有科学的解释呢?一些天文学家认为,这实际上是指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和岁差运动所造成的效果。

地球自转轴并不垂直于黄道面(太阳在一年中看似运行的平面),而是与之有一个23.5度左右的夹角。这就导致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在一年中有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不同的现象。如果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垂直,那么地球上就没有四季之分,而且每个地方每天都是12小时白天和12小时黑夜。

然而,地球自转轴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缓慢地旋转着。这就像一个陀螺在旋转时会发生摆动一样。这种旋转周期大约为22023年左右,称为岁差周期。由于岁差运动的影响,地球自转轴指向的方向会发生变化。例如,在公元前2023年左右,北极星并不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勾陈(polaris),而是距离勾陈约5度的法老(thuban)。而在公元12023年左右,北极星将会变成织女星(vega)。

那么,《列子·汤问》中所说的“天倾西北”和“日月星辰移焉”是否就是指地球自转轴倾斜和岁差运动呢?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有可能的。他们认为,古人通过观察天象,发现了地球自转轴的变化,但是没有科学的知识来解释它,于是就用神话的形式来表达它。他们还推测,这个神话故事可能发生在公元前2023年左右,也就是法老星即将失去北极星的地位,而勾陈星即将成为新的北极星的时候。这个时期,地球自转轴指向的方向正好是西北方,也就是不周山所在的方向。因此,古人就把这种天文现象归因于共工氏撞倒了不周山,导致了天柱折断和天倾西北。

当然,这种解释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完全确凿的。毕竟,《列子·汤问》是战国时期的作品,距离公元前2023年有很长的时间差距。而且,古人对于天文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并不一定准确和完整。因此,这种解释只能作为一种可能性,而不能作为一种定论。

二、地理学角度:不周山是古代中国西北边界的象征

在《列子·汤问》中,不周山是共工氏触碰的对象,也是天柱的支撑点。那么,不周山到底是什么呢?它是否有真实的地理位置呢?一些地理学家认为,不周山是古代中国西北边界的象征,它可能指的是今天的阿尔泰山、天山或者昆仑山。

不周山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尚书·禹贡》中,它是禹分九州时所划定的九州之一。《尚书·禹贡》说:“西曰夏州,其山曰不周,其水曰渭,其田曰河汾之间。”从这里可以看出,不周山是夏州的主要山脉,而夏州是古代中国西部的一个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甘肃、青海、新疆等省份。不周山的水系是渭河,而渭河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发源于今天的青海省。因此,不周山可能就是今天的阿尔泰山或者天山,它们都是西北地区的重要山脉,也都与渭河有关系。

另一种说法是,不周山指的是昆仑山。昆仑山是中国最长的山脉之一,横贯西部和南部地区,与阿尔泰山和天山相连。昆仑山在古代被认为是神仙之所在,也是中国文化和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淮南子·原道训》说:“昆仑之上有神人焉。”《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伐不享。……遂禽荆兕于涿鹿之野。南征熊罴、蚩尤于阪泉之野;东败龙逢、窊蚓于荒漠之野;西服戎狄于西河之野;北至于黑水、昆仑之野。”从这里可以看出,昆仑山是黄帝征服四方的最远目标,也是中国文明的最高象征。

无论不周山指的是阿尔泰山、天山还是昆仑山,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位于古代中国西北边界的位置。这个位置在古代被认为是天柱所在的方向,《淮南子·原道训》说:“天柱在西北隅。”因此,《列子·汤问》中所说的共工氏触碰不周山,并非指他真的撞到了某座具体的山峰,而是指他侵犯了古代中国西北边界的领土和文化。这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西北地区的敬畏和想象。

三、考古学角度:共工氏和颛顼氏是古代中国不同民族的代表

在《列子·汤问》中,共工氏和颛顼氏是争夺部落天帝之位的两个对手,他们的大战引发了天地变化。那么,共工氏和颛顼氏到底是谁呢?他们是否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呢?一些考古学家认为,共工氏和颛顼氏是古代中国不同民族的代表,他们的大战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共工氏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山海经·海内北经》中,它说:“海内北有山,名曰不周。其上有神,名曰共工。其状如人,而赤首青身,足有四十八。”从这里可以看出,共工氏是一个神祇,他的形象是红头发、青色**、四十八只脚的人形。这种形象与古代中国传统的人类形象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共工氏可能是一个外来民族的祖先或者图腾。他们推测,共工氏可能是从西北方来到中国的游牧民族,他们与当地的农耕民族发生了冲突和战争。他们还指出,共工氏的名字中含有“工”字,这可能是指他们擅长使用金属制品和**。

颛顼氏的名字最早出现在《尚书·五帝本纪》中,它说:“颛顼者,高阳之后也。……颛顼即位十九年而崩。”从这里可以看出,颛顼氏是一个帝王,他是高阳氏的后裔。高阳氏又称为黄帝氏,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祖先之一。他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创始人。颛顼氏继承了黄帝氏的衣钵,成为部落天帝。他与共工氏的大战被称为“涿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一场战争。《淮南子·原道训》说:“颛顼与共工战于涿鹿之野。”《史记·五帝本纪》说:“颛顼崩而少皞立。少皞即位三年而崩。……少皞之子高辛立。高辛即位十一年而崩。……高辛之子喾立。喾即位十五年而崩。……喾之子昌意立。昌意即位三年而崩。……昌意之子黄帝立。”从这里可以看出,颛顼氏与共工氏的大战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黄帝登基才结束。

无论共工氏和颛顼氏是否真实存在过,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代表了古代中国不同民族的特征和文化。这些民族在长期的交流和冲突中,逐渐融合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因此,《列子·汤问》中所说的共工怒触不周山,并非指他真的撞倒了某座具体的山峰,而是指他与颛顼氏的大战,导致了古代中国的民族变迁和文化演进。

四、民族学角度: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古代中国神话的核心主题

在《列子·汤问》中,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神话故事,它涉及了天地、神人、战争、变化等多个方面。那么,这个故事是否有特殊的民族学意义呢?它是否反映了古代中国神话的核心主题和特点呢?一些民族学家认为,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古代中国神话的核心主题之一,它体现了古代中国神话的创世性、动态性、多元性和人文性。

创世性是指古代中国神话中经常涉及到天地、万物、人类等的起源和形成。共工怒触不周山就是一个典型的创世神话,它描述了天地之间的一次重大变化,导致了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水潦尘埃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被理解为古代中国对于自然界的基本结构和规律的想象和表达。例如,《淮南子·原道训》说:“天倾西北者,日之所入也;地不满东南者,水之所归也。”这就说明了古人对于日出日落和水流方向的认识和解释。

动态性是指古代中国神话中经常涉及到天地、万物、人类等的变化和发展。共工怒触不周山就是一个典型的动态神话,它描述了天地之间的一次冲突和战争,导致了天柱折断、地维绝断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被理解为古代中国对于自然界的动荡和危机的感受和表达。例如,《淮南子·原道训》说:“天柱折者,四时之乱也;地维绝者,五行之扰也。”这就说明了古人对于自然界的秩序和平衡的期待和追求。

多元性是指古代中国神话中经常涉及到不同的民族、文化、信仰等。共工怒触不周山就是一个典型的多元神话,它描述了共工氏和颛顼氏两个不同的部落或者民族之间的对抗和融合。这些部落或者民族可以被理解为古代中国对于自身和他者的认同和差异的体现和表达。例如,《淮南子·原道训》说:“共工氏者,西方之神也;颛顼氏者,**之帝也。”这就说明了古人对于自己和外来者的区分和评价。

人文性是指古代中国神话中经常涉及到人类与天地、万物、神灵等的关系和互动。共工怒触不周山就是一个典型的人文神话,它描述了共工氏和颛顼氏两个具有人类特征和情感的神灵之间的争斗和失败。这些神灵可以被理解为古代中国对于人类命运和道德的思考和表达。例如,《淮南子·原道训》说:“共工氏与颛顼氏争为帝者,非其分也;怒而触不周之山者,非其理也。”这就说明了古人对于人类的责任和规范的教化和警示。

综上所述,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具有深刻民族学意义的神话故事,它展示了古代中国神话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风格。它不仅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它不仅是一个科学的解释,也是一个文化的象征。它不仅是一个神秘的传说,也是一个人文的启示。它是古代中国神话的核心主题之一,也是现代中国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结语: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神话故事,它蕴含了古代中国人对于天地、自然、历史、文化、民族、道德等方面的认识和想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历史文献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和欣赏这个故事,发现其中的真相和意义。无论是从天文学、地理学、考古学还是民族学的角度,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故事所体现的古代中国神话的创世性、动态性、多元性和人文性,以及它对于现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和价值。共工怒触不周山不仅是一个神话故事,也是一个历史故事,也是一个文化故事,也是一个人类故事。它值得我们用心去读,用心去思,用心去传承。

揭秘中国古代盗墓与考古的神秘技巧

古代盗墓与考古,都是中国历史上独具神秘色彩的活动,如今又在网络上被各种 和影视作品赋予了神奇的色彩。然而,实际情况远没有那么神奇。盗墓贼与考古专家都依赖一套精妙的技巧,被总结为 四字要诀 望 闻 问 切。望字诀 寻找风水宝地。古代的风水学说强调寻找吉利之地,这就是 望字诀 的核心。古代皇帝与将军通常...

神秘的“云纹五柱器” 解开中国古代文明之谜

中国的悠久历史总是令人好奇和惊叹。与古印度 古埃及 古巴比伦等古老国家相比,中国的历史更为连贯,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这个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劳动人民创造了令人难以企及的文明和文物。最近,一件在修建机场时被挖掘出来的青铜文物备受关注。这件文物已有年的历史,属于孤品,至今仍无人知晓其具体用途。这个...

北斗七星君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星神

北斗七星君,又称作斗斋 北斗星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七位星神,源于古代中国人民对星辰的自然崇拜。根据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等道教经典记载,北斗七星君是北斗星将的官称,七斗斋星君分别为 .北斗阳明贪狼星君 贪狼星君,主管人的命运和寿命。根据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的记载,贪狼星君是北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