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周总理逝世,朱德望着电视机哭泣 我怎么对得起恩来呢

2023-10-31 17:30:08 字數 3806 閱讀 1265

众所周知,总理和朱老总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互相伴随的老战友。他们曾一同发起南昌起义,打响了革命的第一枪,在艰难的战争岁月里共同面对生死考验。随后,他们又共同迈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但又是为何,几十年后,与***走过半个多世纪的朱老总为何会落泪叹息:“我怎么能对得起恩来呢?”

2023年1月的北京,寒风肆虐,室外的水滴在寒冷中结成了冰。

而这个寒冷的天气无法与人们内心的冰冷相比。敬爱的***在1月8日去世,这个消息像一道晴天霹雳般在整个中国迅速传开,全国人民都被巨大的悲痛所笼罩。

得知这个消息后,**眼泪默默地从眼角流淌而下。他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因为就在不久之前,他们还进行过一次短暂的谈话。

那次谈话只持续了20分钟,但它在**的脑海中一直回荡着,仿佛此时他还能听到***对他说:“我没事,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

2023年1月11日的上午,北京医院正在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佩戴黑纱的**在女儿朱敏的扶持下,率先进入大厅。

他缓慢地走到灵床前,凝视着***宛如熟睡的面容,一阵哽咽涌上喉头,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这位已年过九旬的老元帅深深地弯下腰,向老友献上最深情的一鞠躬。当他再度直起身时,**的脸上已经泪流满面。

随后,他缓缓地摘下军帽,颤抖的右手慢慢抬起,向***的遗体行了一次庄重的军礼。

这个庄重的军礼不仅是**对昔日密友的依依不舍,更是他对***内心深处深深的尊敬。

*与***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早在青年时期,**怀揣着救国救民的伟大志向,凭借英勇善战,迅速晋升为滇军的旅长。然而,不断的战乱和流离失所的人民使他开始怀疑长期战斗的意义。

2023年,36岁的**婉言谢绝了川军第二军军长的挽留,在寻找一条新的道路上启航。

他搭乘游轮前往法国巴黎,在巴黎期间,他得知中国留法学生中已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旅法组织,而这个组织的主要领导人正是两年前也来到法国工作学习的***

*决定去找***但得知***已经前往***活跃于法国巴黎和德国柏林等地,积极开展革命工作,**于是紧随其后,登上前往德国的火车。

2023年11月的一天,**正坐在柏林莱茵河畔的一间临时寓所办公。突然,听到了敲门声。

**打开门,看到两位三十多岁的男子站在门口。还没来得及询问,一位男子迅速伸出手,说道:“我叫**,来自四川仪陇,这位是我的好友孙炳文,我们来寻找共产党。”

**一直对国内的政治军事事务保持关注,早就听说过**参与讨伐袁世凯的英勇事迹,没想到今天竟然在异国他乡与他们相见。**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入屋内。

**虽比**年轻了整整12岁,但**非常敬佩***的知识、志向和谈吐。

**对**放下国内的富贵与荣华,远赴国外追寻革命真理的决心深深打动了他。因此,**欣然同意**加入党组织。

但由于当时形势特殊,**劝告**不要公开身份加入党,认为以原来的身份可以更为便利地为党工作。

*也欣然接受,并表示只要能为党工作,身份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随后,两人相继回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积极参与了北伐战争。而**也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职务,同样参与了北伐战争。

2023年,蒋介石对共产党人展开了**,许多同志**入狱或残酷杀害。在这样的背景下,**秘密前往南昌,为发动南昌起义做准备,并亲自担任起义军的总指挥。

为了配合***的行动,**在自己的公寓举行宴席,拖延几位敌军团长的时间,并削弱敌方的力量。

就这样,2023年8月1日,共产党人高举起革命的红旗,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南昌起义的号角吹响了,开启了***与**紧密合作的新篇章。

2023年春天,在江西宁都,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发起起义。起义军的将领董振堂看到**年纪已经老迈,却依然穿着草鞋,非常心疼他。

于是,董振堂将自己一条苏联产的围巾赠送给了**。这条围巾陪伴着**经历了五次反“围剿”,走过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对它非常珍爱。

西安事变后,**返回延安,但住房紧张。于是,**邀请***与自己同住一个窑洞。

几天后,**又要前往外地与国民党进行谈判。当时正值严寒的冬季,大雪纷飞,冰冷的空气刺骨,屋檐和树梢上挂满了冰锥。

*把自己的毛毯塞到***手里:“恩来,带上这条毛毯吧,天气太冷了,你的衣着太薄,不要冻坏了。党内外都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去解决啊!”

2023年4月25日,**与张云逸乘坐卡车离开延安,在离开延安不久后,他们遭到了一伙土匪的突然袭击。

共有22名同志参加谈判的行动,其中有11人当场牺牲,另外7人重伤,只有***张云逸和孔石泉等四人没有受伤。

延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陈有才身上带着**送给***的那条毛毯,在身中六枪的情况下,仍然勇敢站在卡车上指挥警卫人员进行反击,为保护***脱离险境。

*警卫团得知***遇险的消息后,迅速行动,赶到现场驱散了土匪。在烈士的遗体下,战士们找回了那条染满鲜血的毛毯,并将其重新交还给主人。

在激烈的战斗中,这条毛毯被砍了许多刀。邓颖超了解这条毛毯对***的重要性,特别安排人对其进行修补,使毛毯勉强恢复了原状。

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年逾五旬的**率领八路军奔赴前线,**深知前线战事紧张,生活艰苦,考虑到**的年龄问题,他再次将那条毛毯送给了**。从此,这条毛毯陪伴着**南征北战,一直到解放战争的胜利。

可以说,这条毛毯是**与***之间友谊的最佳见证。它见证了在那些艰难岁月中,**与***互相扶持、互相关心的深厚情谊。

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和***继续并肩前行,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互相扶持。

经过半个世纪的相知相交,他们的关系早已经亲如家人。如今,**不幸去世,朱老总如何能不感到悲痛呢?

从***告别仪式回家后,**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几天来完全失去了对茶饭的兴趣。悲痛折磨着他,使他的身体更加虚弱,双腿发软,再也无法站立起来。

到了1月15日,宣布召开***总理的追悼会。**瘫坐在沙发上,他拿着拐杖敲击地板,一边摇头叹气:“唉,我不能去了,怎么办呢?”

女儿朱敏安慰父亲说:“您身体也不好,就让我们代表您为***送行吧。”朱老总伤心地说:“但这怎么能对得起恩来呢?”

同年的7月6日,朱老总也与世长辞,追随老战友***而去。

如今,那条见证***和**深厚友谊的毛毯静静地陈列在国家博物馆中,而这两位伟人早已离开我们。然而,无论时间如何变迁,世事如何流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存在于我们心中。

2023年周总理逝世,邓小平含泪下达3条指示,毛主席亲改悼词

年月日,中国深受人民爱戴的 辞世,这位新中国的开国元勋和 的好友离开了热爱的人民。全国人民都感到异常悲痛,甚至 也亲自批示了 悼词,用三个字表达了对他的思念。急忙下达了三条指示,立即开始有条不紊地执行。那么这三条指示是什么?为什么如此急切?的悼词又是什么?是年出生在江苏淮安的。从年轻时起,他就为黑暗...

2023年周总理逝世,毛主席审阅完悼词,终情难自抑,嚎啕大哭

总理,名震一时的伟大领袖,是我们人人敬仰爱戴的总理。他以身体力行地把中国人民放在第一的位置上,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始终记挂着中国人民。的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激励了莘莘学子为之奋斗 为之努力 为之奉献一生。是一个聪明 睿智的人,总是能够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持不懈。在临终前的几年里,尽管他身体和...

2023年周总理去世,联合国降半旗致敬,苏联却装作啥也不知道

年月日,中国的一位伟大领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离世,使全国人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他的离世不仅让全球各国抛却了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隔阂,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哀悼。联合国总特地为其降下半旗,默哀送别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人。与之相反的是,在 逝世后苏联的反应竟十分冷漠。这一举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普遍...